電信行業競爭分析方法與實踐

電信行業競爭分析方法與實踐

書名,宋傑、徐靜著,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年出版。為“現代通信經濟與管理叢書”之一。該書依據作者在電信行業長期從事競爭情報、競爭分析及競爭對策研究等工作的實踐經驗,介紹了競爭分析的基本理念;結合大量的案例闡述了電信競爭分析的基本流程、基本模型以及電信競爭分析體系的建設。全書共分五篇17章。適用於電信行業從事競爭情報、競爭分析、經營分析的研究人員,從事市場經營管理、戰略策劃的人員,以及所有對電信競爭分析感興趣的人士。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電信行業競爭分析方法與實踐

《電信行業競爭分析方法與實踐》為“現代通信經濟與管理叢書”之一。全書依據作者在電信行業長期從事競爭情報、競爭分析及競爭對策研究等工作的實踐經驗,介紹了競爭分析的基本理念;結合大量的案例闡述了電信競爭分析的基本流程、基本模型以及電信競爭分析體系的建設;在附屬檔案中還介紹了進行競爭分析的常用工具。

全書共分五篇17章。第一篇“理念篇”(第1~3章)介紹了競爭分析的基本概念、工作基本流程和工作體系;第二篇“環境篇”(第4~6章)介紹了中國電信業的發展、競爭現狀和電信企業競爭分析工作的特點;第三篇“流程篇”(第7~11章)闡述了競爭分析工作的5個基本環節——規劃、蒐集、處理、分析及套用在電信企業中開展的流程;第四篇“模型篇”(第12~15章)圍繞ESCB競爭分析模型,介紹了電信企業競爭分析中較為實用的四大分析模組;第五篇“體系篇”(第16~17章)重點論述了競爭分析組織體系和軟體系統的建設和運作。全書五篇既可單獨成篇,合起來又覆蓋了電信行業競爭分析工作的重點領域,讀者可以靈活選擇閱讀。

《電信行業競爭分析方法與實踐》適用於電信行業從事競爭情報、競爭分析、經營分析的研究人員,從事市場經營管理、戰略策劃的人員,以及所有對電信競爭分析感興趣的人士。《電信行業競爭分析方法與實踐》也可作為高等院校企業管理、戰略管理、情報學、MBA等課程的參考書以及通信企業管理培訓班的培訓用書。

作者簡介

宋傑,暨南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中國電信集團廣州研究院網路技術及市場研究部競爭對策室主任。有8年的電信市場研究經驗,曾獲“廣東省電信有限公司突出貢獻人員”稱號。研究領域包括競爭戰略、競爭分析、電信管制、互聯互通以及商業模式、產業鏈研究、寬頻套用等方面。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朱瑩瑩:高級經濟師,1997年中山大學信息管理系碩士畢業,有十年多從事通信市場研究及競爭情報研究的經驗。現任中國電信廣州研究院競爭對策研究項目經理,曾主持中國電信集團的競爭情報體系及競爭分析模型研究項目,主持中國電信廣東公司的競爭情報系列支撐工作。

徐靜:北京郵電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主要從事電信市場競爭分析、消費者研究。先後發表過《固網運營商發展即時通信原因探析》、《走出對客戶生命周期認識的誤區》、《B2B的機會,電信運營商如何把握》等文章。

李劍華:200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國際商務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目前就職於中國電信集團廣州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電信監管政策研究、競爭對策分析、VolP’等新業務發展跟蹤分析等方面。

柴雪芳:2000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管理學院,獲管理學碩士學位。目前就職於中國電信集團廣州研究院,主要從事電信市場行銷、競爭對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公開發表過多篇專業文章。 孫浩:2000年於天津財經學院管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發表管理類、經濟類、電信類論文十餘篇,現從事電信市場競爭分析工作。

韓海潮:南京郵電大學企業管理碩士,主要從事電信市場競爭分析、行銷策略研究。先後發表過《從江蘇電信市場看資費套餐競爭》、《細分公眾客戶、制定產品組合策略》、《通信企業電子採購模式的研究》等文章,並翻譯了《項目管理十步法》等書。

張晉: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多年從事電信市場研究工作,公開發表過多篇專業文章。

目錄

第一篇 理念篇

第1章 競爭分析概述 3

1.1 競爭情報與競爭分析 4

1.1.1 關於競爭情報的基本概念 4

1.1.2 競爭情報的“是”與“不是” 7

1.1.3 ADCI——分析驅動的競爭情報 8

1.2 競爭分析的功能和成功要素 9

1.2.1 競爭分析的功能 9

1.2.2 競爭分析的成功要素 10

1.3 企業競爭分析工作的發展趨勢 13

1.3.1 基於動態競爭分析的動態競爭戰略14

1.3.2 信息技術的廣泛套用 16

1.3.3 與消費者研究的有機結合 17

1.3.4 電信業的推動 18

1.4 案例:IBM公司對競爭情報的重視和套用 19

第2章 競爭分析工作基本流程 25

2.1 競爭分析流程 26

2.2 規劃 26

2.2.1 需求調查 27

2.2.2 制定工作計畫 30

2.3 蒐集 31

2.3.1 信息蒐集的基本原理 31

2.3.2 信息蒐集的渠道和方法 33

2.3.3 日常信息定製和關鍵時刻的蒐集 36

2.4 處理 38

2.5 分析 39

2.5.1 競爭環境分析 40

2.5.2 競爭對手分析 43

2.6 套用 45

2.6.1 套用原則 45

2.6.2 產品形式 46

2.6.3 傳播層次 47

2.7 案例:V業務影響評估及對策研究 48

第3章 競爭分析工作體系 51

3.1 概述 52

3.2 工作體系的組成 53

3.2.1 組織網路 53

3.2.2 信息網路 56

3.2.3 人際網路 59

3.2.4 運作流程 60

3.3 工作體系的建設 60

3.3.1 競爭分析工作體系的基本特徵 60

3.3.2 建設競爭分析工作體系的步驟 61

3.3.3 關鍵成功因素 64

3.4 案例一:某電信運營商情報系統總體架構設計 67

3.5 案例二:殼牌國際服務集團公司的競爭分析工作體系 68

3.5.1 競爭分析部門的主要工作 68

3.5.2 競爭分析與知識管理的整合 71

3.5.3 SSI公司的基本經驗 75

第二篇 環境篇

第4章 中國電信運營業發展現狀 79

4.1 中國電信業發展沿革 80

4.1.1 1979~1993年:放鬆價格管制階段 80

4.1.2 1994~1998年:初步導入競爭階段 82

4.1.3 1999~2003年:機構改革和產業重組階段 83

4.1.4 2004年至今:轉型階段 83

4.2 電信業在我國的地位與作用 85

4.2.1 電信業是基礎產業與支柱產業之一 85

4.2.2 電信業增長帶動國民經濟發展 85

4.2.3 電信業促進社會就業的增加 86

4.3 中國電信業的監管政策 87

4.3.1 國外電信行業監管政策概述 87

4.3.2 WTO對中國電信業的影響 92

4.3.3 中國電信行業監管狀況 94

第5章 中國電信業的競爭 103

5.1 電信企業的競爭特點 104

5.1.1 電信改革不斷促進市場開放和競爭 104

5.1.2 產業融合打破原有競爭邊界 105

5.1.3 新技術、新業務的迅速發展不斷加劇電信行業的競爭 107

5.1.4 價格是目前競爭的主要手段 107

5.1.5 異質競爭成為電信競爭的重要內容 108

5.2 案例:M公司的“五力”競爭診斷模型和評估體系 109

5.2.1 市場競爭力評估體系 109

5.2.2 市場競爭“五力”診斷體系 110

第6章 電信企業的競爭分析 115

6.1 電信企業競爭分析的特點 116

6.1.1 競爭分析作用日趨重要 116

6.1.2 需求具有明顯的企業架構層次性 116

6.1.3 信息源豐富且信息準確度高 117

6.2 轉型對電信企業競爭分析的影響 118

6.2.1 轉型時代電信競爭的特點 118

6.2.2 轉型時代電信競爭分析的關注點 121

6.3 案例:競爭分析助力電信企業價值創新 123

6.3.1 市場背景:面對新競爭形勢,電信業急需價值創新 123

6.3.2 電信業價值創新,需競爭分析助力 123

6.3.3 點評 129

第三篇 流程篇

第7章 規劃 133

7.1 確定目標 134

7.1.1 確定分析需求的優先順序 135

7.1.2 確定競爭分析活動的範圍 136

7.2 制定計畫 138

7.3 關鍵情報課題——競爭分析規劃的核心 140

7.3.1 關鍵情報課題的類型 140

7.3.2 關鍵情報課題的識別 143

7.3.3 關鍵情報課題的運作 144

7.4 案例:一個完整的競爭分析需求計畫 147

7.4.1 需求背景與目的 147

7.4.2 競爭信息跟蹤範圍和內容 147

7.4.3 實施方法和思路 149

7.4.4 跟蹤分析報告提供 149

第8章 蒐集 151

8.1 電信企業的競爭信息來源 152

8.1.1 電信企業內部信息源 153

8.1.2 電信企業外部信息源 155

8.2 蒐集信息種類 165

8.3 蒐集方法 168

8.3.1 信息蒐集基本原則 168

8.3.2 基於區域的電信企業信息蒐集方法 170

8.3.3 基於“反求”的電信企業信息蒐集方法 173

8.4 案例:全員情報,把握競爭對手動向 174

8.4.1 市場背景 174

8.4.2 全員情報,準確預測競爭對手動向 175

第9章 處理 177

9.1 原始信息處理 178

9.2 驗證信息的可靠性——評級 179

第10章 分析 181

10.1 環境分析 182

10.1.1 巨觀環境分析 183

10.1.2產業環境分析184

10.1.3 企業內部環境分析 185

10.2 對手分析 188

10.2.1 確認競爭對手 189

10.2.2 判斷競爭對手的目標 189

10.2.3 分析競爭對手的策略 190

10.2.4 確定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 191

10.2.5 預測競爭對手的行為 192

10.3 客戶分析——基於客戶研究的競爭監測 194

第11章 套用與提供 199

11.1 確定目標 200

11.2 確定競爭分析產品類型 201

11.2.1 競爭分析產品提供的金字塔模型201

11.2.2 競爭分析產品一般形式 203

11.3 報告寫作技巧 208

11.4 產品提供方式 209

11.5 來自客戶的反饋和持續修改 212

11.6 競爭分析工作的服務功能 213

第四篇 模型篇

第12章 E模組:競爭環境分析 217

12.1 信息輸入 220

12.2 分析處理 222

12.2.1 Tele-PEST巨觀環境分析模型 223

12.2.2 Tele-FIVE產業環境分析模型 224

12.2.3 Tele-IN企業內部環境分析模型 228

12.3 成果輸出 230

12.4 案例:E模組套用——電信企業市場份額預測 230

第13章 S模組:競爭格局分析 235

13.1 信息輸入 236

13.2 分析框架 236

13.2.1 分析內容 236

13.2.2 指標維度 237

13.3 分析處理 238

13.3.1 本地話音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239

13.3.2 長話業務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244

13.3.3 網際網路接入業務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249

13.3.4 競爭對手監測分析 252

13.3.5 用戶監測分析 255

13.4 成果輸出 260

13.5 案例:IP競爭監測與動態策略組合 260

第14章 C模組:競爭對手分析 263

14.1 信息輸入 264

14.1.1 建立競爭對手資料庫 264

14.1.2 收集信息 265

14.2 分析處理 270

14.2.1 電信行業競爭對手的確定 270

14.2.2 分析的基本模型 272

14.2.3 分析的主要環節 274

14.3 成果輸出 283

14.4 案例:移動運營商無線總機應對分析 283

14.4.1 競爭對手業務特點分析 283

14.4.2 競爭對手業務經營策略分析 284

14.4.3 競爭對手業務功能特點及對比分析 285

14.4.4 競爭對手動機分析 287

14.4.5 本企業應對策略分析 287

14.4.6 競爭對手可能路徑分析(以競爭對手Y運營商為例) 287

14.4.7 本企業動態應對策略建議 288

第15章 B模組:標桿分析 289

15.1 信息輸入 290

15.1.1 建立標桿分析體系 290

15.1.2 確定標桿分析的目標 292

15.1.3 針對性地蒐集信息 293

15.2 分析處理 294

15.2.1 內部標桿分析 294

15.2.2 競爭標桿分析 298

15.2.3 最佳實踐標桿分析 300

15.3 成果輸出 303

15.3.1 找出差距 303

15.3.2 制定相應策略 304

15.4 關鍵成功因素 305

15.5 案例:某運營商國際競爭力標桿分析 306

15.5.1 案例背景 306

15.5.2 從多方入手,選取標桿目標 306

15.5.3 建立標桿分析指標體系 308

15.5.4 標桿差距分析 309

15.5.5 制定相應策略 310

第五篇 體系篇

第16章 組織體系 315

16.1 模式選擇 316

16.2 組織體系建設 317

16.2.1 加強全員競爭分析意識和技能的培養 317

16.2.2 做好組織架構設計和人員配備 318

16.2.3 運用多種激勵方式推動情報工作的開展 319

16.2.4 做好情報制度流程建設建立完善的組織體系 319

16.2.5 建立不規範防禦體系 323

16.2.6 競爭分析工作評估 324

16.3 案例:在電信業建立世界級的競爭情報部門 325

16.3.1 文化:“信息就是權力”綜合症必須根除 326

16.3.2 流程:關鍵活動與核心流程的銜接 327

16.3.3 結構:組織內部競爭情報的“所有者” 330

16.3.4 決策支持:創造情報的工具和方法 331

16.3.5 技術:使基礎設施就位 334

16.3.6 小結 334

第17章 軟體系統 337

17.1 電信企業是否需要競爭情報軟體系統 338

17.2 CIS軟體的選擇 339

17.2.1 競爭情報商業軟體基本情況 340

17.2.2 選擇CIS軟體的關鍵要素 343

17.2.3 選擇CIS軟體的步驟 344

17.3 CIS的建設 348

17.4 案例一:M公司競爭情報系統 349

17.4.1 背景和需求 349

17.4.2 系統功能 349

17.4.3 套用效果 351

17.5 案例二:T公司研究院競爭情報系統 351

17.5.1 背景與需求 351

17.5.2 系統功能 352

17.5.3 套用效果 353

17.6 案例三:N公司研究院競爭情報系統 354

17.6.1 背景與需求 354

17.6.2 系統功能 355

17.6.3 套用效果 358

附錄 競爭分析常用工具 359

一、PEST分析法360

二、五力模型 362

三、SWOT分析法 366

四、四角分析模型369

五、定標比超 373

六、GE矩陣法 375

七、競爭模擬 377

八、反求工程 379

九、專利分析 381

參考文獻 384

……

文摘

(2)制定信息蒐集計畫,包括得不到某些信息時的應急方案。信息是海量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在合理的時間內得到有價值、有指導意義的競爭分析結果,必須制定一個適當的蒐集計畫,用於指導信息蒐集工作。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信息蒐集渠道都可以容易地獲得,所以考慮到實際條件的限制,要考慮在某些信息無法獲取的情況下用另外哪些信息來補充。這些都是在規劃階段需要注意的。

(3)讓用戶了解工作進展,使其能夠進一步明確其情報需求,以及時間和資源的約束。從規劃階段就讓情報最終用戶參與進來,從而讓用戶了解到競爭分析工作的時間和資源等限制條件。經過用戶確認需求之後,最終的研究結果更容易被用戶接受。

在正式開展工作之前進行規劃,有助於幫助分析人員系統地安排工作流程,分出輕重緩急。而且,將預算約束事先考慮,能夠更加保證分析的效果。基於多年的工作實踐,我們提出了“分析驅動的競爭情報”(ADCI,AnalysisDrivenCompetitiveIntelligence)這一理念。其實,競爭情報本身就是“分析”過的信息,之所以強調“分析”,是因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