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案例

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案例

《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案例》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包昌火、江潔、王秀玲、何建新、謝新州、李建玲、徐峰、 張超。

圖書簡介

本書採取徵集和採集相結合,匯集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情報學、管理學、軟科學和調查業等領域內關於信息分析的案例,並以經濟學、系統學、計量學、社會學和統計學相分類,總計34小類,共123個案例,幾乎囊括了信息分析的主要方法,是迄今為止關於信息分析案例的集大成者,為讀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分析方法和比較選擇的餘地。本書還對5大類34小類的分析方法從定義、發展、流程和套用4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概括,形成了關於信息分析方法的簡明詞條,成為本書的一大亮點。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師生教學和參考之用。同時,也可供企業界、情報界、諮詢界、教育界的信息分析、競爭情報、信息管理、知識管理、戰略管理和軟科學研究從業者學習使用。

圖書目錄

第1章 經濟學方法11.1 最佳實踐調查2

案例1-1 競爭情報戰略--評美國企業的競爭情報活動2

案例1-2 競爭情報與知識管理的整合: 殼牌國際

服務公司的個案研究17

案例1-3 IBM企業競爭情報的功能30

案例1-4 走特色性的競爭情報研究之路--寶鋼技術中心

情報所競爭情報工作實踐35

案例1-5 首鋼競爭情報戰略分析系統的套用--首鋼中厚板

產品競爭力分析探索39

案例1-6 企業競爭情報諮詢活動案例分析50

1.2 競爭力評價62

案例1-7 我國18個城市科技競爭力的比較和分析 63

案例1-8 中國經濟類報紙競爭力研究69

案例1-9 A公司的競爭力分析79

案例1-10 基於價值和公開信息的上市公司競爭力研究85

案例1-11 中國企業競爭力報告(2003) 99

案例1-12 基於神經網路的企業競爭對手分析 112

1.3 競爭態勢分析117

案例1-13 論SWOT分析方法在競爭情報實踐中的套用118

案例1-14 SWOT分析與“賽特”之成功 125

案例1-15 冷凍調理食品行業企業競爭情報套用實例分析129

案例1-16 我國出版業的SWOT分析 135

案例1-17 天津市高等院校發展戰略的SWOT分析140

1.4 定標比超分析148

案例1-18 論定標比超分析法及其在政府競爭

實踐中的運用148

案例1-19 定標比超分析法在高校戰略管理中的套用研究153 1.5 價值鏈分析157

案例1-20 價值鏈分析方法在行業研究中的套用157

案例1-21 區域中小企業行業(或產業)發展的價值鏈套用研究165

1.6 情景分析169

案例1-22 情景分析法在贛江流域水污染控制規劃中的套用170

案例1-23 情景分析法在物流園區需求預測中的套用176

案例1-24 用排放情景分析系統研究北京市機動車污染問題182

1.7 5種力量產業模型186

案例1-25 用收視率分析電視媒體競爭態勢與策略187

案例1-26 AB公司資訊時代的企業戰略193

案例1-27 中國電信業的產業情景和競爭戰略分析203

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案例目錄1.8 競爭對手分析模型208

案例1-28 競爭對手分析研究--非常可樂挑戰可口可樂個案分析209

案例1-29 競爭對手分析模型在疏浚施工企業中的套用213

1.9 博弈分析217

案例1-30 我國證券市場內幕訊息獲取與利用中的信息博弈218

案例1-31 我國國有企業員工離職問題的博弈分析 224

1.10 投入產出分析229

案例1-32 國家科學技術投入與產出評價 229

1.11 技術經濟分析235

案例1-33 技術經濟分析在制定工藝方案中的套用實例 235

案例1-34 企業信息化對經濟成長貢獻的實證研究238

1.12 數據包絡分析246

案例1-35 基於DEA的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分析246

第2章 系統學方法251

2.1 層次分析法251

案例2-1 層次分析模型在管理工程中的套用及實例252

案例2-2 帶機率條件的層次分析法在車型組合決策中的套用256

案例2-3 世界主要國家(地區)R&D投資環境評價 261

案例2-4 2000年瀋陽新技術發展層次分析模型 271

案例2-5 衡量政府危機管理組織的績效評估研究276

2.2 系統動力學方法284

案例2-6 基於系統動力學機制的航運可持續發展研究 284

案例2-7 香港住宅產業發展的系統動力學研究 291

案例2-8 滇池流域可持續發展投入產出系統動力學模型 297

2.3 綜合評價方法302

案例2-9 黑龍江省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 303

案例2-10 熵權法在銀行經營績效綜合評價中的套用310

案例2-11 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的綜合分析方法--以上海市為例315

案例2-12 20世紀90年代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測度及評價 320

案例2-13 基於生命周期清單分析法的產品“綠色度”評價方法及套用328

案例2-14 企業產品銷售狀況的動態模糊評價研究 333

案例2-15 經營者績效二元綜合評價方法研究339

案例2-16 論企業競爭對手的模糊判別模型及套用 348

2.4 灰色系統方法352

案例2-17 灰色評價方法在電子商務經濟成長中的套用研究 352

案例2-18 運用灰色預測法對我國專利發展的前景預測356

案例2-19 三次產業的灰關聯矩陣分析 371

2.5 最最佳化方法378

案例2-20 存在破產風險條件下的最優資本結構研究 378

案例2-21 決策支持系統的自適應建模研究及套用實例分析385

案例2-22 北京市動物蛋白生產結構的最佳化模型及結構預測391

案例2-23 用神經網路綜合評價模型評價高技術項目的投資風險397

第3章 計量學方法401

3.1 詞頻分析402

案例3-1 基於詞頻分析的我國2005年科學學發展動向探析402

案例3-2 SCI在科學研究中的套用--以膜生物反應器技術為例411

案例3-3 我國競爭情報研究論文的統計分析422

案例3-4 我國知識管理範式研究--以共詞分析法探討國內

知識管理研究結構為例429

案例3-5 生物信息學的共詞分析研究442

案例3-6 共詞可視化: 以人類基因組領域為例447

3.2 引文分析453

案例3-7 化學領域熱點研究課題的引文分析454

案例3-8 基於引文分析法的國內“參考諮詢”的研究現狀分析461

案例3-9 專利引文分析在企業競爭情報中的套用467

案例3-10 範式可視化與共被引分析: 以戰略管理研究領域為例472

3.3 內容分析478

案例3-11 動態競爭: 中國主要彩電企業的實證研究479

案例3-12 基於內容分析法的市場機遇發現實證研究493

案例3-13 中國大陸的文化價值觀: 以2004年網路廣告內容分析為例497

3.4 專利分析503

案例3-14 一種重要的競爭情報--企業專利情報分析504

案例3-15 我國專利技術評價與預測研究509

案例3-16 我國獲得美國發明專利信息分析與預測研究516

案例3-17 美國海軍專利系統與分析526

案例3-18 由富士和柯尼卡公司來華申請專利的動態淺析其發展戰略532

案例3-19 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與動態536

案例3-20 從反競爭情報的角度看企業的專利申請戰略567

案例3-21 論面向專利侵權糾紛過程的信息服務573

案例3-22 基於專利地圖的專利分析方法及其實證研究577

3.5 數據挖掘586

案例3-23 基於醫院信息系統的多維數據分析的研究與套用587

案例3-24 一種基於可視化的新聞視頻挖掘方法593

案例3-25 基於客戶關係屬性的市場行銷數據挖掘599

第4章 社會學方法605

4.1 社會調查方法606

案例4-1 電信企業市場調研方法及實例分析606

案例4-2 網路調查中的問卷設計--5個形式因素對調查

質量的影響探析612

案例4-3 客車產品定義前的實地訪問式市場調研方法630

案例4-4 觀察法在消費者購物行為研究中的套用634

案例4-5 危機傳播中不同社會組織與公眾的互動--上海“非典”

危機事件民意調研分析638

案例4-6 組織與連結--淺談訪談資料的整理和分析653

4.2 市場研究方法661

案例4-7 基於顧客價值的市場區隔--哈爾濱市大學生手機

市場調查報告662

案例4-8 價值觀細分市場及其運用671

案例4-9 中國國產香菸品牌消費及評價與地域區割關係研究683

案例4-10 顧客滿意度調查的指標設計與分析套用691

案例4-11 消費者網上購物感知風險構面研究697

案例4-12 以零售商業吸引力模型界定大型購物中心的商圈705

案例4-13 如何進行住宅房地產項目競爭結構研究715

4.3 專家調查法724

案例4-14 運用Delphi法構建專家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體系725

案例4-15 我國工商管理學科發展戰略與優先領域遴選的

專家問卷調查研究729

4.4 人際網路方法739

案例4-16 人際網路分析739

案例4-17 個人人際情報網路分析在中小企業中的套用研究752

案例4-18 基於人際網路結點中心度的競爭對手分析758

案例4-19 網路論壇意見領袖的中心程度分析--以“寵物公社”

網路論壇為例765

4.5 頭腦風暴法775

案例4-20 “頭腦風暴法”在教學中的運用775

案例4-21 試論頭腦風暴法的網路套用780

第5章 統計學方法784

5.1 多元分析785

案例5-1 電視欄目GW對廣告時段收視率貢獻分析786

案例5-2 價格變動對市場份額的影響分析--需求彈性測量

系統模型與套用實例795

案例5-3 結合分析在汽車市場研究中的套用801

案例5-4 聯合分析法在新產品定位中的套用811

案例5-5 結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電信滿意度研究中的套用818

5.2 主成分分析826

案例5-6 基於主成分分析法的知識管理績效評價研究827

案例5-7 基於主成分分析法的企業信息化評價研究832

案例5-8 信息能力國際比較的主成分分析法837

案例5-9 主成分分析法在核心期刊綜合評價中的套用842

5.3 因子分析 849

案例5-10 因子分析在滿意度指標構建中的套用850

案例5-11 中國居民廣告態度的解構與地域性的比較研究854

5.4 聚類分析864

案例5-12 我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聚類分析865

案例5-13 社會各階層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的聚類分析870

5.5 時間序列分析法875

案例5-14 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及人民幣匯率預測的套用研究875

案例5-15 我國城市化水平的時間序列分析880

5.6 趨勢外推法884

案例5-16 電信業務運行分析和趨勢外推法的套用 885

案例5-17 趨勢外推法在電力負荷預測中的套用889

5.7 指數平滑法892

案例5-18 指數平滑法預測信息業實例分析893

案例5-19 指數平滑法在科技成果轉化率預測中的套用897

前言

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知識密集型經濟從業者的信息分析能力叢書序言《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知識密集型經濟從業者的信息分析能力》的作者為簡·赫林(Jan P. Herring,美國前科學技術情報官、摩托羅拉公司前情報主管、赫林聯合公司總裁、競爭情報學院創始人之一)。本序言由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王宇博士生翻譯,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李艷博士後審校。

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商業世界中,獲得關於顧客、市場或是競爭者的信息,已經成了人們日常工作中司空見慣的活動,但其過程往往缺乏組織性和系統性。只有那些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的組織和企業,才有可能更好地把握競爭態勢,在今天的全球市場中握有勝算。我將這一蒐集和使用市場信息的學科定義為競爭情報,而信息分析正是這一學科的核心。這套有關信息分析的綜合性叢書,將為學習和掌握這一關鍵學科奠定必要的基礎。

正如包昌火研究員所定義,信息分析(或稱情報研究)是一類通過系統化的過程將信息轉換為知識、情報和謀略的科學活動的統稱。本系列叢書涉及實現這一轉變的原始資料和方法。我認為最有意思的部分當屬信息分析的套用過程。受過專業培訓的業務人員套用信息分析方法後,能夠為他們所在的組織帶來競爭情報,從而進一步為該組織在特定的市場中帶來競爭優勢。在未來的全球經濟中,蒐集、分析和生產高效競爭情報的知識與技巧將成為關鍵的競爭力。

在今天的競爭情報領域中存在著諸多強大的變動力量或趨勢,對於創造這樣一種競爭情報能力非常有利。我認為下述三點尤為重要。

(1)世界範圍內的經理人與總裁們越來越意識到競爭情報的價值和用途。

(2)整體而言,商業全球化的圖景越來越清晰,這就要求商家有效藉助競爭情報開展競爭繼而取得成功。

(3)具有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及訓練有素的信息技術職業人的增加會極 大地增強競爭情報在未來所發揮的效力。 歸根結底,對於信息分析和高級競爭情報能力的職業化套用,會激發商業企業學習並使用它們的興趣,並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工具,從而在明天的知識經濟競爭中大獲全勝。

為知識經濟而時刻準備著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曾經把新的商業世界描繪為一個“知識社會”,在這個社會中,知識是關鍵資源,而知識工作者則是勞動力中的主導群體。在當前的環境下,這些所謂知識工作者包括那些擁有相當職業知識的人群,比如說醫生、工程師、律師、會計師以及科學家。然而,德魯克教授認為,在未來的10年裡,知識工作者中最重要的新生力量將會出現在一個新群體中,稱之為“知識技工(Knowledge Technologists) " . 這些新的知識工作者包括計算機科學家、軟體設計師、實驗室技術員、助理律師以及各種各樣的信息提供者,比如競爭情報從業者。

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案例序言這些知識技工把與工作相關的知識和計算機技能結合起來。他們在工作中手腦並重,不過即使是所進行的體力勞動也需要以相當的理論知識為基礎,而這些知識是通過適當的培訓項目得來的。這套信息分析叢書將幫助那些在知識技術職業中工作的人們夯實基礎。

這種新型的知識工作者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然而,面向他們的正式培訓項目和相關課程目前還不存在。當我問及德魯克教授未來一代的知識工作者將在哪裡接受培訓的時候,他給我提示了一個範本:本地的兩年制社區大學--許多精通技術的年輕人將在這裡學習基礎計算機知識及其套用。但問題在於,大多數人對於將如何以及在哪裡套用這些新的知識卻一無所知。

其中一些通曉計算機技能的青年學生將會繼續進入四年全日制大學深造,學習計算機、商業管理,以及其他套用學科的知識。但是,上述這些商科學習和職業教育卻很少在強化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方面有所貢獻。而且,目前可能還沒有任何一個專業能夠提供相應的教育培訓以發展學生的信息分析能力。

這套有關信息分析的叢書內容豐富,論證深入,可以為商業管理、工程以及其他職業教育領域,例如醫學研究等專業提供補充。

據我所知,這套叢書是歷史上第一部面向21世紀知識經濟下知識工作者學習所需的教科書。本叢書的邏輯構架既適合於普通的知識工作者,同樣也適用於更加專業化的知識技術人員,特別是那些在競爭情報領域工作的人們。

接下來,對各卷的情況作一概覽。

信息分析導論

本卷旨在為學生提供關於信息分析的入門知識,同時對其套用範圍加以介紹。我尤為偏愛探討信息分析未來趨勢的那一章,因為它向讀者展示了該學科不斷發展的走勢。

競爭情報導論

本卷全方位地探討了信息分析在商業和競爭情報領域的套用。各章內容覆蓋了競爭情報的全部組成部分,包括如何組織和管理一個競爭情報部門,及其在中國和國外的發展現狀。本卷同樣以對該領域未來趨勢的探討結束。

信息源和信息採集

有了前兩卷一般性的介紹內容作為基礎,從本卷開始,叢書逐步進入了對信息分析基本領域進行的深入研究。首先就是相關信息的蒐集或獲取問題。這在當今這個信息密集的世界當中可絕非易事。來自全球範圍的各種二手信息如洪水般湧來,令人難以招架。信息的複雜程度之高、語言載體之多以及數量之大早已遠遠超出了個人的駕馭能力。計算機和高級信息技術當然是必要的,但對於真正掌控和理解所有的可用信息還遠遠不夠。定位準確得當的信息蒐集、處理和人工編譯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本卷的最後一章內容獨到而恰當,它探討的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競爭環境中進行信息蒐集的相關法律和道德問題將會為個人以及組織的行為帶來極大的影響,因而,這一部分一定會博得政府和商業領導們的青睞。

信息分析方法與技能

本卷探討的是信息分析問題中的另一方面。在信息蒐集和分析之間尋求恰當的平衡永遠都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課題。競爭情報人員常常花了太多時間用於信息蒐集,而用於信息分析的時間卻少之又少。合理平衡的蒐集工作通常是有一個結構優良的分析框架作為指導的,而且在蒐集開始之前就已經建立了。這一卷的內容全面豐富,既涉及商業領域又涉及技術層面,而且還包含了在今天這個複雜的世界中套用廣泛的模擬分析和情景分析。需要指出的是,在對分析方法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這一卷還突出介紹了有關計算機分析技術的內容,這是最令人感興趣的發展趨勢之一。

專利信息採集與分析

在今天這個以高科技為核心的商業世界中,著作權和專利是知識經濟的一種重要的貨幣形式。就這一話題進行的分析對於我們理解著作權和專利的參與者及其所代表的市場至關重要。其信息分析結論在技術和商業領域都有用武之地。此外,儘管沒有特別指出,但在使用專利分析時所涉及的法律和道德問題也是一類重要的職業責任。

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

儘管在一般人看來,這個問題並不是信息分析或競爭情報的主要議題,但辟專輯對其加以討論也是十分有用的。一直以來,數據挖掘關注的是顧客、市場和公司內部數 據--而並沒有將競爭對手數據納入視野。而且這一過程主要是以數據為導向而非以文本為導向。這一卷對這兩個層面都有所關注。值得一提的是,本卷還設專章對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的套用進行了梳理。

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軟體

本卷的內容是非常到位和及時的。正如我在2002年歐洲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年會所做題為“競爭情報的未來”的大會發言(隨後發表在《競爭情報》雜誌2003年3-4月第2號第6卷)中所描述的那樣,高級信息技術有助於企業成功並提高信息技術的有效性。儘管當時對競爭情報能力發展所做的預測已經遙指到2012年,但據我觀察,創造這一未來的所有必要信息基礎--包括軟體和硬體--在今天就已經齊備了!然而遺憾的是,信息技術組織和公司利用高級信息技術進行信息分析的步伐頗顯遲滯,這主要是因為其管理層還不太情願在必要的安裝和運行環節做出投入。此外,大多數競爭情報工作人員也不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和套用這些新的軟體操作方法。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一直以來缺乏關於這一主題的好的教科書。本卷將會有效地填補這一空白。到目前為止,本卷是市場上相關主題最完整的文本。輔之以恰當的課堂指導,本書將會極大地增進人們對競爭情報軟體及其套用的了解和接受。

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案例

案例研究法幾乎一直以來都是所有商業管理相關專業的基本講授方式。它把“現實世界”帶入了課堂,這樣學生們就可以把剛剛學到的方法和技巧用於實踐。這種教育方法是現實經驗所證明和認可了的。

不過,遺憾的是,能夠用於教育目的的優秀競爭情報案例奇貨可居(參見吉拉德和赫林,Gilad and Herring, 《商業情報分析的藝術和科學》, JAI出版社,1996年)。作為信息分析系列叢書的一部分,這一卷特別用於支持和強化其他卷本中所探討過的內容。本卷內容設計精妙,是對整個叢書的有益補充。

信息經濟學與信息分析

第九卷所探討的話題--經濟學,特別適用於整個叢書的主題。信息以及信息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採集和套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更重要的是,信息分析的套用環節對於其價值的實現至關重要。比方說,在把信息分析套用於競爭情報的過程當中,人們總是要尋求某種商業優勢/收益。我的一個老朋友羅伯特·斯蒂爾(Robert Steele)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信息花錢--而情報掙錢”。所以信息分析在商業領域的套用擁有強大的經濟推動力。

我對這一卷所覆蓋話題的廣度深表讚賞,它從基本經濟理論入手,拓展至市場行銷領域,甚至還涉及社會和軍事問題。這些案例分析會極大地幫助學生理解信息分析各領域的套用和效果。

由這9卷所構成的信息分析系列叢書從本質上來看是對“商業世界”中有關情報資源和方法及其套用進行開發和使用的全部現有知識的彙編。17世紀早期,弗朗西斯·培根在他的鴻篇巨製《新亞特蘭蒂斯》 (New Atlantis)中曾經描繪了如何通過對當時已有的情報資源進行整合運用,從而為虛構中的國家謀求福祉的方法。從那以後,還沒有第二個人能夠覬覦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然而,在培根的時代,把這種知識確立下來並且代代相傳的任務還只局限於少數特定的工匠以及他們所屬的行會。時至今日,學術教育專家對於書籍的恰當使用已經使得該過程更加有效而廣泛。這套《信息分析叢書》與此目標恰好是吻合的。

思考與總結

在我們審視這套獨一無二的叢書所涉及內容的範圍和廣度的時候,我們清楚地看到,叢書的成功從根本上有賴於每本書的作者所做出的貢獻和努力。整套叢書的價值毫無疑問是大於任何一卷書的單一價值。根據我在競爭情報領域30多年來摸爬滾打的經驗,我可以毫不誇張地指出,這項工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套叢書的出版對於該書的最初倡導者和幫助它一步步變成現實的人們而言,實在是一種最大的褒揚和讚頌。

總之,這項具有前瞻性和巨大影響力的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知識彙編工作,會給許多未來一代商業和競爭情報從業者提供重要的學習經驗和途徑。但可能更為重要的是,它給德魯克教授口中的那些知識工作者們提供了一個教學的範本。接受過專門培訓的未來一代信息和情報分析師們會使在不斷發展的全球經濟中的中國企業受益匪淺。這套叢書的價值不容低估。

簡·赫林(Jan P. Herring) 2005年5月 1990年由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的《情報研究方法論》問世至今已經15年。15年來,隨著經濟市場化、社會信息化和決策科學化的發展,我國情報研究的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信息分析叢書》的編著可以看做在新世紀我國情報界為提升情報研究工作和諮詢業的核心能力、加強開發信息資源的技術基礎,以滿足社會對日益增長的信息資源開發和信息分析能力培養的迫切需求所作的重要努力,是《情報研究方法論》在新形勢下的“續集”.

一、 情報研究學科

1956年2月11日我國第一個國防科技情治單位和1956年10月15日中國科學院科學情報研究所的成立以及爾後其他部委級和省市級等情治單位的建立,標誌著我國一個條塊結合、縱橫交錯,為科技發展和領導決策服務,在現代化建設中起耳目、尖兵和參謀作用的專職情報研究體系的形成。

1978年以武衡為理事長的中國科技情報學會成立。1983年第二屆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組建了情報研究專業委員會,由鐵道部科技情報研究所何璧任主任委員。從此,作為我國科技情報兩大主要工作之一的情報研究有了自己的學術研究與交流的組織和平台。此後,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孫學琛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10研究所包昌火分別於1988年和1993年任第二屆和第三屆情報研究委員會主任。1994年1月28日經中國科協批准,在情報研究專業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了以包昌火為主任的情報研究暨競爭情報專業委員會,促進了情報研究和競爭情報的融合。1995年4月28日,經中國科協批准,民政部登記,成立了以包昌火為理事長的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競爭情報分會,兼行情報研究專業委員會的職能,對外亦稱中國競爭情報研究會(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f China, SCIC) ,從而推進了競爭情報在中國的崛起和發展。1998年召開的第五屆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理事代表大會成立了名為信息研究與諮詢專業委員會,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張鍾為主任委員;2003年召開的第六屆理事代表大會成立了信息諮詢專業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盧小賓任主任委員。儘管稱謂變遷,但情報研究這項學科建設的研究和發展一直是我國情報界和中國科技情報學會關注的重點之一。

例如,1987-1990年,由當時的國防科工委下達的“情報研究量化分析”課題,闡明了情報研究學科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徵;構築了情報研究方法論的基本框架和科學體系;論述了現代情報研究的基本程式和主要方法;提出了情報研究方法論的技術手段和數學基礎,為我國情報研究學科的建設和量化分析在我國情報界和企業界中的套用做出了貢獻。

又例如,1991-1994年,完成了由當時的國家科委和國防科工委聯合下達的 “情報研究的國內外比較研究”課題,調查了國際情報研究機構的現狀和特點;總結了我國情報研究機構的發展和經驗;論述了情報研究學科的理論和發展;研究了競爭情報在我國的套用和前景;提出了對我國情報研究工作的認識和對策,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情報研究工作向諮詢業方向轉變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改革框架,為國家科委和國防科工委制定情報研究工作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論證。

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案例前言這些都表明,我國情報研究工作者為推進情報研究學科建設和發展作出了持續的努力和貢獻,與國際同行相比,毫不遜色。

二、 信息和情報

信息(Information)和情報(Intelligence)是中國情報學的兩個核心概念,是學科存在和發展的兩大基石。正因為如此,對其探索和爭論一直存在於我國情報界,並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以高等院校一些學者為代表的Information學派和以專職情報研究機構的一些專家為代表的Intelligence學派。這表明,信息和情報兩大概念以及情報學是否應建立在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兩大基石上這一基本理論問題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筆者認為,信息和情報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概念,不論中文還是英文都是如此。信息不是物質,不是能量,是一個橫跨於三個世界之中的信息世界。它既可以是物質運動狀態及其變化的反映,又可以是人類精神活動的產物,即包含本體論信息和認識論信息兩大部分,如信號、圖像、數據、事實、性狀、情況、態勢,以及顯性和隱性知識等。而情報則是對信息的解讀、判斷和分析,是人腦思維的產物,具有對抗性、戰略性、智慧型性、增值性和可行性(Actionable)等特點。信息和情報的聯繫在於:信息是情報的素材和載體,情報是信息的激活和升華;信息是原料,情報是產品。人們獲取信息的目的是為了生產用於決策活動的情報和謀略,即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化。它精闢地表述了情報和信息兩者的區別和聯繫,如經判斷的信息,經分析形成的報告等。一項重要的情報既可能是一條原始信息,也可能是一份報告,關鍵在於它是否滿足用戶決策的需要。曾任美國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的民主黨領袖、總統對外情報顧問委員會顧問舒爾斯基(Abram N. Shulsky)在《無聲的戰爭--理解情報世界》中認為:“情報分析是指把蒐集來的信息碎片轉化為決策和軍事指揮者可以使用的形式” (《美國軍事情報理論著作評價》,張曉軍,時事出版社,2005)的論述也佐證了筆者對信息轉化為情報的理解。由此可見,信息的序化和轉化,或者再聚焦一下,信息的獲取和分析,即廣義的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化,是一切情報活動的基本任務,也應是我國情報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實際上,情報學並非起源於文獻學和圖書館學,而應是起源於軍事學和謀略學,起源於人類的情報活動和諮詢活動,與人類的競爭和決策相伴相生,它們形影相隨,而又若即若離。如盛行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兵法和韜略,因而孫子也被國際情報界譽為“情報之父”。在當今信息過載、情報稀缺的時代,情報活動更顯得迫切和需要。

幾十年來,我國情報學研究重視文獻資源,忽視人際資源;重視文獻交流,忽視人際交流;重視信息技術路線,忽視社會經濟路線;重視Information,忽視Intelligence,用Information Science來指導本屬Intelligence Study的情報研究,試圖解決植根於人際網路的情報活動,從而導致了我國情報學研究與情報活動相分離,以至於無視我國近五十年來情報研究工作的傑出貢獻和在情報學學科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這種狀況該到改弦易轍的時候了。

近五十年來,情報研究在我國科技進步、經濟振興和社會發展中起到了國家競爭的槓桿、經濟發展的先導和決策科學化的支撐的重要作用(《情報研究的國內外比較研究總報告》,兵工情報研究報告,BQB94-0278, 1994) , 並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慶、葛洲壩和寶鋼的建設,“兩彈一星”、核潛艇、新型飛機和主戰坦克等從無到有的發展,高新技術的研製以及眾多新學科、新概念的引進,無不凝聚著我國情報人員的汗水和智慧。

匪夷所思的是,在我國情報學的學科體系中,居然找不到情報研究學科的位置,這在國家技術監督局1992年11月1號發布的《學科分類與代碼》 (GB/T 13745-92)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有情報心理學,竟無情報研究學。近十多年來在情報學理論研究中,越來越明顯地存在著忽視情報工作(Intelligence Service) ,專注信息工作(Information Service) ;忽視決策諮詢,專注信息管理,其結果勢必使我國情報學遠離我國情報工作的實踐,遠離政府和企業的決策活動,形成情報學與圖書館學的合流,喪失情報學的核心領地,漂流在信息世界的汪洋大海之中。

三、 情報研究、信息分析和軟科學研究

與信息和情報的含義一直存在著爭論一樣,我國情報界對情報研究(Intelligence Analysis & Synthesis或Intelligence Analysis) 、信息分析(Information Analysis)和軟科學研究(Soft Science Research)也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種認識上的差異大多不在內涵而系外延,是方向相同而非南轅北轍。

1990年,《情報研究方法論》一書對情報研究作過如下的表述:從根本上講,情報研究是根據特定需要,對情報信息進行定向選擇和科學抽象的研究活動,是情報工作和科技工作相結合的產物,是一類科學勞動的集合。所謂定向選擇,就是根據特定需要進行的情報蒐集和信息整序工作。所謂科學抽象,就是透過現象,揭示研究對象的本質、規律和聯繫的思維過程。定向選擇和科學抽象的結果,必然會形成新的情報或情報集合。沒有定向選擇,就缺乏情報性;沒有科學抽象,就缺乏研究性。情報性和研究性的結合,就形成了情報研究的基本特色。

此論述表明,情報研究的基本含義就是對信息的獲取和分析,並對分析的基本方法作了高度的哲學概括,就是包含科學思維、文獻計量、數理統計、專家調查和系統分析等在內的科學抽象,形成新的情報產品,因此是一種知識創造活動。書中並把課題選擇、情報蒐集、信息整序、成果表達和成果評價作為中國情報研究的基本程式。

1994年,在《情報研究的國內外比較研究總報告》中,筆者等對情報研究又作了如下的描述:情報研究是根據社會用戶的特定需求,以現代的信息技術和科學研究方法論為主要手段,以社會信息的採集、選擇、評價、分析和綜合等系列化加工為基本過程,以形成新的、增值的情報產品,為不同層次的科學決策服務為主要目的的一類社會化的智慧型活動。

此描述表明,情報研究是一項以滿足社會用戶科學決策的特定需要而從事的一項專門化的智慧型活動,具有很強的目的性、政策性和智慧型性;強調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研究方法論對社會信息進行系列化的深度加工是情報研究的重要特徵,個別的加工環節和缺乏深度的加工過程不應視為情報研究;最終成果應是形成新的增值的情報產品。它可以是一種情況、背景或判斷,也可以是一種思想、建議或方案,能產生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因此,新穎性和可行性應是情報研究成果的靈魂。

1991年2月20日國家科委發布的《國家科學技術情報發展政策》(中國科學技術藍皮書第6號)明確指出:“情報研究又稱情報分析,是科技情報工作的重要環節。加強情報研究為決策科學化提供可靠依據,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發展,是這項工作的基本方針。”藍皮書認為:“情報研究是對情報的深度加工,屬思想庫範疇。”這為情報研究的性質、任務作出了政策性的規定,迄今對於理解情報研究的含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著1992年9月全國科技情報工作會議將“情報”改稱“信息”的行政干預,情報研究領域的擴大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分析一詞的套用逐漸普及開來。

筆者認為,所謂信息分析是通過系統化過程將信息轉化為知識、情報和謀略的一類科學活動的統稱,從數據挖掘、市場調查、競爭情報到軟科學研究,形成了一條很寬的研究譜帶。鑒於Intelligence兼具信息、情報、智慧型、謀略和能力的含義,因此從內涵上看,信息分析的本質就是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化。這也就是筆者將信息分析和情報研究看做同義詞的基本依據。兩者的混用在國外亦不鮮見,如美國國防部20多個信息分析中心,多用Information Analysis;美國中央情報局,多用Intelligence Analysis。視角不同,稱謂各異。視信息為始點和原料,對信息進行分析,稱信息分析;視情報為終點和結果,把分析過程視作情報的生產過程,稱情報研究或情報分析包昌火.競爭情報的崛起和發展.第五卷.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但從套用的領域來看,當前信息分析已越出了情報界的範圍,廣泛地進入了諮詢、商務、金融和電信等領域,擴展至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從而實際上成為我國情報研究的主要稱謂。

軟科學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在英語國家中Soft Science是指與“硬科學”相比“不那么科學”的一些研究領域,或認為是運用數學較少的那些研究領域。但在日本,軟科學被政府科學技術廳定義為“建立在情報科學、行為科學和系統工程基礎上的一種新的用於預測、計畫、控制和評價的科學技術方法論”情報研究的國內外比較研究總報告.兵工情報研究報告.BQB94-0278, 1994..

在我國,軟科學被認為是一類研究社會組織和管理的學科的總稱,主要包括系統科學、管理科學、未來學和技術經濟學等,它以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為手段,以闡明現代社會複雜的政策課題為目的,對包括科學技術和社會現象在內的廣泛範圍的對象進行跨學科的研究,為有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從發展上看,我國的情報研究側重於情況研究,軟科學研究側重於對策研究,而把情況研究和對策研究結合起來正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情報研究工作的重大發展,而且許多部委級和省市級情報研究機構的任務和性質也逐漸與軟科學研究機構類同,在統計上屬軟科學機構之列。因此,可以認為,情報研究是軟科學研究的重要方面,但又從事諸如跟蹤研究、動態分析、學科評述、技術攻關和課題查新等一般不屬於軟科學研究範圍之列的工作,因而情報研究又是比軟科學研究更為廣泛的一類研究活動。

由此可見,情報研究、信息分析和軟科學研究都是以信息的採集、分析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和研究方法為手段,都是為用戶的科學決策提供導向和支持,同屬諮詢業範疇;而情報研究“軟化”和軟科學研究“硬化”的發展,又使得兩類內涵類同、重點有別、外延模糊的科學活動逐漸出現了融合的趨勢,這也是本叢書定名為:《軟科學研究方法系列·信息分析叢書》的基本緣由。

四、 信息分析叢書

“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是鄧小平提出的我國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方針,而信息資源開發的核心、信息通向套用的橋樑是信息分析,以此形成新的知識來源和決策依據,服務於各類管理活動和科學決策。因此,培養和造就一大批信息分析從業人員就成為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歷史任務和戰略舉措,是一項重大的知識創新工程。

為此,由我國一些著名的情報研究和競爭情報專家主編和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和發行的《信息分析叢書》將為提升我國信息分析、軟科學研究和諮詢業的核心能力,加強信息資源開發的技術基礎,順應政府部門、情治單位、高等院校和企事業單位對信息分析教育、培訓和進修的迫切需要做出貢獻。

我國著名的軟科學研究專家、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教授,美國前國家科學技術情報官、美國競爭情報奠基人之一、著名的情報分析大師簡·赫林(Jan P. Herring)先生任叢書顧問;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諮詢業協會理事長、國務院石定環參事為編委會主任。

叢書由《信息分析導論》、《競爭情報導論》、《信息源和信息採集》、《專利信息的採集和分析》、《信息分析方法與技能》、《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軟體》、《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案例》和《信息經濟學與信息分析》構成,總計三百多萬字。全書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10研究所、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經濟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學、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戰略發展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中心、北京市科委軟科學處、中國信息協會市場研究業分會等單位的學者和專家聯袂完成,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大學中國競爭情報和競爭力研究中心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10研究所為叢書的編著單位。

叢書從國際視野和方法論的高度出發,系統地論述了作為軟科學研究方法論基礎和諮詢業核心能力的,廣泛地存在於人類智力活動中的信息分析的基本理論、發展現狀、主要方法、關鍵技術、分析案例和未來發展,是迄今為止國際上首部關於信息分析的學術專著和系列叢書。正如簡·赫林先生所言:“據我所知,這套叢書是歷史上第一部面向21世紀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工作者培訓所需要的教科書”. “根據我在競爭情報領域三十多年來摸爬滾打的經驗,我可毫不誇張地指出,這項工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本叢書的基本特色是學術性、新穎性、實用性和可讀性相結合,它反映了信息分析領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新發展,包含了諸如戰略與競爭分析、綜合集成研討廳、可視化分析、數據挖掘、戰爭遊戲、數據倉庫和人際情報網路等前沿內容,尤其是專利分析、分析軟體和分析案例,在國際上也不多見,適合於我國情報界、教育界、企業界和諮詢界的信息分析,以及軟科學從業者教學、培訓、進修和研究之用。

筆者對為本叢書的編著和出版做出貢獻的學者、單位、顧問、編委和清華大學出版社表示誠摯的感謝。

包昌火 謝新洲2005年10月20日主 編 者 按

本書是《信息分析叢書》的案例模組,而案例則是信息分析理論和方法的載體,對於理解和套用信息分析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20世紀90年代學習型社會的興起,學習已經成為個人和組織獲取知識的基本模式、增強應變能力的基本途徑、發展競爭優勢的可持續來源。而案例學習則是個人和組織學習的最好形式之一,是人們通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本書採取徵集和採集相結合的方式,匯集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我國情報學、管理學和軟科學等領域內關於信息分析的實際案例,並以經濟學、系統學、計量學、社會學和統計學5大部分相分類,總計34小類,共123個案例,幾乎囊括了信息分析的主要方法,是迄今為止關於信息分析案例的集大成者。這在國內外的信息分析著作中均屬罕見。本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編者對5大類34小類的分析方法從定義、發展、流程和套用4個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概括,形成了關於信息分析方法的簡明詞條,對於讀者理解和把握這些方法的要領起到了某種導引作用。它與案例相配合,使全書更具科學性和可讀性。

本書的這些案例是十幾年來我國學術界在信息分析領域長期探索和實踐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研究成果的一種展示。在此,我們對案例作者的出色工作和對本書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對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表示謝意。

本書中的案例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01研究所包昌火研究員、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江潔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中心王秀玲碩士、中國信息協會市場研究業分會何建新秘書長、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謝新洲教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軟科學處李建玲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徐峰博士和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張超博士推薦、徵集、選擇、摘編和編輯,各類詞條由包昌火研究員撰寫。

叢書主編2012年3月本 書 導 讀

筆者認為,信息分析是通過系統化的過程將信息轉化為知識、情報、謀略和能力的一類科學活動的集合,從數據挖掘、市場調查、競爭情報到軟科學研究,形成了一條很寬的研究譜帶。鑒於Intelligence兼具知識、情報、謀略和能力的含義,因此從內涵上看,信息分析的實質就是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化,而揭示這種轉化的本質和規律的科學就是信息轉化理論,或者稱為知識激活理論。

在人類邁向信息化社會的今天,開發由文獻資源和人際資源構成的信息資源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項基本活動和戰略使命,而信息分析則是這種轉化的基本手段和信息轉化理論的基本構成。因此掌握信息分析技術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從根本上講,這也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因為一個善於科學思維和分析的民族將會永葆青春和興盛。

但正如許多學者指出的那樣,信息分析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科學系指它遵循一定的程式和方法,沒有科學的程式與方法,就難以獲得科學的發現和結果。藝術則指它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並高度依賴於人的思維能力,不同的研究者,採用同樣的程式與方法,可能會得出非常不同的結果,正如大師傅的廚藝一樣。因此,在信息分析領域,案例學習是學習的最好形式之一,是掌握這門科學藝術的入門嚮導和良師益友,是人們通向成功的一條捷徑,無論對於教學和自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採取徵集和採集相結合的方式,匯集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我國情報學、管理學和軟科學等領域內關於信息分析的實際案例,並以經濟學、系統學、計量學、社會學和統計學相分類,幾乎囊括了信息分析的主要方法,是迄今為止關於信息分析案例的集大成者。鑒於邏輯學方法既貫徹於所有方法的始終,又難以選擇典型的實例,其運用也帶有更多的個人色彩,故未包含在本彙編之中。

本書既根據方法論的科學體系,又考慮到許多案例作者的偏好,在5大類的基礎上,再將案例細分為若干小類,總計34小類,共123個案例,從而為讀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分析方法和比較選擇的餘地。本書的類別是對案例的歸納,但也從一定意義上向讀者展示了信息分析方法論的學科體系。

本彙編的案例體例為:

題目

按語

正文

出處

在案例出處,全文引用用“選自”;案例摘編用“編自”;徵集稿件則用提供者,三者均註明作者的姓名、職稱、單位和時間;編者按語系本書的編者根據原文的摘要和編者的評論寫就。由於篇幅限制,本彙編遺憾地刪去了原文中的參考文獻,需要者可按出處查閱原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