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碧塔海濕地

雲南碧塔海濕地

碧塔海濕地位於香格里拉,保護面積20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高原湖泊、草甸,以及特有的中甸重唇魚、黑頸鶴等珍稀動物及湖周寒溫性針葉林生態系統。納帕海的依存靠的是時令湖的調節、冬春為草甸、夏秋為湖泊;而碧塔海濕地依存靠的是四周茂密的森林,而蘊藏的水量保證了碧塔海的清澈。濕地有“地球之腎”的美譽,此次“升級”的4塊重要濕地受保護總面積為8402公頃,全部位於長江上游,保護著黑頸鶴、黑鸛等眾多國際珍稀水禽,直接影響到江河下游的生態環境建設;由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一躍而成為國際重要濕地,也將有效推動對高原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管理 。

簡介

雲南碧塔海濕地林業部門管理省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北緯 27º46′~27º57′, 東經 99º54′~100º08′,平均海拔3,568米,面積2000公頃,位於雲南東北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城東部,距離縣城約30公里。管理機構為雲南碧塔海省級濕地保護區管理局。


自然景觀

碧塔海濕地位於我國植物多樣性三大中心之一的橫斷山生物地理區域的核心部位,是雲南緯度最北、海拔最高,保存較為完整的封閉型高原淡水湖泊濕地,為原始的高山和亞高山寒溫性針葉林森林生態系統涵養的高山冰漬湖濕地獨特類型,也是我國獨特濕地類型的濕地。分布著大量的沼澤化草甸、高原湖泊,是國家I級保護動物碧塔海特有魚類中甸葉須魚,以及黑頸鶴中甸重唇魚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雲南碧塔海自然保護區雲南碧塔海自然保護區

碧塔海作為青藏高原的重要匯水區,承接著冰雪融水和降雨後的徑流,在有效防止和控制洪水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碧塔海蓄積的湖水對其下岩漿岩含水層的補給有著重要意義;碧塔海出水口與地下河流相連,形成了地下水文、泉水系統的組成部分,並支持地面濕地;碧塔海濕地對區域性氣候調節和穩定具有重要的水文影響,表現為具有碳沉積的泥炭系統;碧塔海是一保存較完整的封閉的高原淡水湖泊,其濕地生態系統和湖周森林生態系統基本保持了原始狀態,人為干擾較小,對維持高水質標準起主要作用。因碧塔海位於越冬候鳥遷徙線路上,是許多珍稀瀕危越冬候鳥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最重要的是碧塔海為高原特有鶴類黑頸鶴的重要越冬棲息地。碧塔海濕地生態系統與湖周森林生態系統提供的特殊環境孕育了象雲冷杉林(油麥吊雲杉-國家II級保護)與松茸(國家II級保護)這樣的稀有群落;碧塔海濕地的特徵是魚類區系具有很高的特有性;同時碧塔海支持著中甸葉須魚種群的基本生態過程。碧塔海保存了完整的封閉型高原淡水湖泊,作為長江河流源地之一,承接著冰雪融水和降雨後的徑流,且湖水補給穩定,在有效防止和控制洪水以及對長江中下游的水量均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蓄積的湖水除對其下含水層進行補給組成了地下水文系統外,透明度高和較好的湖水水質,形成了觀賞價值極佳的高原湖泊景觀。

地理植被

香格里拉縣(原中甸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三江縱谷區東部,縣境總趨勢西北高、東南底,最高海拔巴拉格宗海拔5545米,最底海拔洛吉吉函海拔1503米,海拔高差4042米,平均海拔3459米。縣境內地貌按形態可分為山地、高原、盆地、河谷;按成因可分為冰川地貌、冰緣地貌、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喀斯特地貌、構成地貌、重力地貌等。保護區內的最高海拔為4159米,最底海拔2380米,相對高差達1771米。北部是高山、湖泊和濕地,西南部是夾谷。由於地質史上冰川多次進退,導致氣候帶南、北位移頻繁。加上新構造運動強烈,以及由此形成的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橫斷山脈的縱向深切,使得本區氣候的垂直帶變化極其明顯。這些氣候、地貌和地質歷史的特殊因素,為植物的發展、分化提供了良好和特殊的條件,因而形成了植物的高度分化和特有現象。

氣候

由於地質史上冰川多次進退,導致氣候帶南、北位移頻繁。加上新構造運動強烈,以及由此形成的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橫斷山脈的縱向深切,使得本區氣候的垂直帶變化極其明顯。在高山、峽谷、河流、湖泊等多種複雜地形中的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擁有溫性、寒溫性森林、高山草甸、高山水域濕地等多種生態類型,為野生動物生存繁衍提供了複雜多樣的生境。

生物資源

保護區現有裸子植物4科,9屬,22種;被子植物136科,559屬,2253種。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117科,449屬,1866種;單子葉植物19科,110屬,387種。其中具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8種,隸屬於7科、8屬,這8種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中,一級保護植物有1種,即雲南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有雲南榧樹、油麥吊雲杉、金蕎麥、金鐵鎖、山、松茸、蟲草、等7種。分布有雲南省級重點保護植物11種,它們隸屬於11科、11屬,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屬、1種,被子植物10科、10屬、10種,雙子葉植物9科、9屬、9種,單子葉植物1科、1屬、1種。這11種植物中屬於省二級重點保護的有山草果、高河菜、雲南紅豆杉、學兔子、棱砂貝母、等5種,屬於省三級重點保護的有擬樓斗菜、岩匙、穿心蓮子鑣、三分三、綿參雲南楓楊等7種。此外,由於碧塔海自然保護區所處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山高谷深,地形複雜,植被類型多樣,植物種類繁多。許多植物是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經濟植物,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植物有974種。

雲南碧塔海自然保護區雲南碧塔海自然保護區

(一)本區分布的獸類共有68種,隸屬於23科7目。其中珍稀保護獸類25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雲豹和豹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獼猴、狼、豺、黑熊、棕熊、小熊貓石貂青鼬、水獺、大靈貓、小靈貓、高山麝、蘇門羚、斑羚等16種;雲南保護動物有狼和雲貓2種。
(二)分布的鳥類有171種,隸屬於16目38科。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鶴黑鸛胡兀鷲四川雉鶉白尾海雕斑尾榛雞等6種;二級保護動物血雉、白尾鷂、白馬雞等18種;灰雁和斑頭雁2種為雲南省級保護鳥類。保護區的鳥類中列入CITES附錄中的3種,列入附錄二的8種。在《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鳥類)中被列為稀有(R)的3種,易危(V)的10種,瀕危(E)的2種,不確定(I)的1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37種,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有8種。
(三)兩棲動物13種,隸屬於2目5科;魚類20種和亞種,分別隸屬於2目4科15屬;昆蟲12目51科。

歷史建設

早在19世紀就已開始,1877年,英國人J.McCanthy曾輾轉於四川、貴州、雲南西北部和緬甸北部進行考察,採過不少動物標本。後來,G.Forrest(1901~1932)在雲南西部和西北部進行過7次考察,採集了數萬號動植物標本,其中不少是獸類標本。1911年~1939年,F.K.Ward在滇北、滇西北、川西北和藏南作過16次旅行,採集大量標本。D.Fages(1892)亦在雲南西北部進行過考察採集。中國學者在1960年以前幾乎未在本區作過任何調查。1960~1961年,中國科學院組織了中國西部南水北調綜合考察,考察範圍覆蓋香格里拉縣,彭鴻綬等(1962)首次報導了這次考察中野生動物的調查結果;1998~2002年,香格里拉縣林業局請西南林學院主持開展了碧塔海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基本上摸清了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為今後的保護及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旅遊資源

迪慶香格里拉縣是我省主要的旅遊區之一,碧塔海是我省緯度和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純淨清澈的湖水以及保存完好的高山暗針葉林,特有魚類-中甸葉須魚給高山動物增加了其資源的豐富性。其景觀得天獨厚,山中有水、湖中有山的神奇景觀,傳說是格薩爾王“江嶺大戰”的戰場。

小島上的建築痕跡,據說是明萬曆年間麗江木氏“天王”經營中甸(香格里拉縣)時,曾在小島上建有寺廟。總之湖中的小島象鑲嵌在雲南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雲南碧塔海自然保護區雲南碧塔海自然保護區

建設發展

世界濕地日前夕,雲南省的拉市海、大山包、納帕海和碧塔海4塊高原濕地被國際《濕地公約》秘書處批准為國際重要濕地,並向全世界公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