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娑羅雙

雲南娑羅雙

雲南娑羅雙(ShoreaassamicaDyer)中國娑羅雙植物的唯一代表種,國家二級保護稀有種,常綠大喬木,樹皮呈大塊狀剝落,葉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提琴形,花白色或淡黃色,果具3長2短由萼片增大的翅,壽命長、病蟲害少,僅分布於雲南盈江約30km2的範圍內,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雲南娑羅雙雲南娑羅雙

雲南娑羅雙,龍腦香科,常綠大喬木,高40-60m。樹皮呈大塊狀剝落,有白色芳香樹脂。葉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提琴形,側脈12-19對,下表面被絨毛。花白色或淡黃色。果具3長2短由萼片增大的翅。中國娑羅雙植物的唯一代表種。僅分布於雲南盈江約30km2的範圍內,生於海拔600m以下的熱帶雨林中,印度,緬甸也有分布。國家二級保護稀有種。

種屬概述

雲南娑羅雙雲南娑羅雙

種中文名:雲南娑羅雙
種拉丁名:ShoreaassamicaDyer
科中文名:龍腦香科
科拉丁名:Dipterocarpaceae
屬中文名:娑羅雙屬
屬拉丁名:Shorea
國內分布:產雲南西部和西藏東南部。
國外分布:印度,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有分布。
中國植物志:50(2):124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約40米,有時可達60米,具白色芳香樹脂;幼樹樹皮灰白色,光滑,老樹樹皮淺灰褐色,呈大塊狀剝落。近革質,卵狀橢圓形或卵狀琴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渾圓或微心形,側脈12-19對,下面被絨毛。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萼裂片5;花瓣5,白色或淡黃色,具縱脈11條;雄蕊15,兩輪排列;子房3室,被疏毛,花柱細柱狀,柱頭3淺裂。果具萼片增大的翅3長2短,長3-10厘米,被短疏毛,基部擴大包圍果實。

生長習性

主要分布於海拔600米以下酸性赤紅壤區域的熱帶雨林中,有些地方形成單優勢群落。所在地年平均溫22.7℃,最冷月平均溫15℃,極端最低溫2℃以上,年降水量2856毫米,90%集中在5-9月,年平均相對濕度82%。花期8-9月,果期11-12月。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產雲南西部和西藏東南部。
國外分布:印度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有分布。

生態學特性

雲南娑羅雙雲南娑羅雙樹幹

雲南娑羅雙分布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分布區氣候溫暖濕潤,春季多雨,年均溫17-21℃,1月均溫5-11℃,年降雨量為1000-1200毫米。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紅壤或黃壤。為耐蔭性樹種,在不過分蔭蔽的林下幼苗幼樹常見,林下更新能力強。深根性樹種,根部有較強的萌生力。壽命長,病蟲害少,能生長成大徑材。

幼年期樹冠為濃密的尖塔形,壯年期樹冠變為鍾狀,冠層厚。幼樹頂芽一年形成三次,抽三次新梢。一般春梢生長慢,夏梢和秋梢生長快。特別是夏梢頂梢10天可增高30-40厘米,平均日生長達1.5-2.0厘米,為全年生長的高峰。秋梢也有一次高生長高峰,但不如前者快。胸徑生長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長量占全年總量的70-90%。
一般天然雲南娑羅雙初期生長甚緩慢,20年生,高和胸徑的生量僅為5.6米和4.1米厘米,至60-70年生以後,才達生長旺期。高生長以50-60年最快,徑生長以70-95年最快,材積生長以60-96年最快;其間生長量占樹幹總材積生長量的89%,90-95年間生長量占樹幹總生長量的25.5%。但在人工林中,生長遠比天然林迅速。13年生的人工林與20年生的天然林相比,胸徑、樹高和材積生長量分別是天然林的3倍、2倍和7.1倍。雲南娑羅雙4-5月開花,10-11月果實成熟。

生物學特性

雲南娑羅雙雲南娑羅雙枝葉

雲南娑羅雙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種,喜濕耐蔭。壽命長、病蟲害少。要求溫暖、濕度大,風小、雨水豐沛的氣候條件和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能耐間隙性的短期水浸。在其自然分布區,大都生長在由坡積或母質發育的,肥力較高的山地紅壤,黃紅壤和山地黃壤。小地形對雲南娑羅雙生長影響大,如狹谷、山窪、凹坡的中、下部和河流兩岸的台地,土壤一般都較肥沃,水濕條件好,空氣濕度大,風小,日照較短,雲南娑羅雙普遍生長良好,而上坡、山脊、山頂薄山地生長不良,難以成材。
雲南娑羅雙為耐蔭性樹種,特別是在幼齡期隱藏在蔭暗的雜木林林冠下,生長很慢,到後期生長迅速。幼年期頂芽發達,頂端優勢顯著,常形成主幹端直,側枝細且短的尖塔形樹冠,至壯年期頂端優勢逐漸減弱,樹高生長減緩,側枝向外擴展,樹冠變為鐘形,但冠層仍較厚,枝葉濃密。
深根性樹種,根系較發達,根部有較強的萌生力。11年生主根可達2m以上,根幅6m左右,比冠幅大1倍。萌芽力較強,主幹受損傷後,常形成分叉木。

瀕危及保護

雲南娑羅雙雲南娑羅雙

保護價值
該種是婆羅雙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境內的唯一代表種類,分布局限,對研究中國熱帶植物區系有科學價值。其木材材質優良,有多種用途。
保護措施
產地已規劃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加強保護。植物學及林業機構應極積加以’引種馴化。稀有種。是東南亞熱帶雨林主要樹種之一,中國僅雲南西部的少數地方有分布,由於毀林開荒的嚴重破壞,森林面積日益縮小,林地環境惡化,更新困難,將有滅絕的危險。該種是婆羅雙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境內的唯一代表種類,分布局限,對研究中國熱帶植物區系有科學價值。其木材材質優良,有多種用途。產地已規劃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加強保護。植物學及林業機構應極積加以引種馴化。

栽培方法

雲南娑羅雙雲南娑羅雙樹形

1.採種
種子在11月下旬成熟,當果實由青轉變為藍黑色時,即可折緊採集,宜選20年生以上健壯母樹採種,用鉤刀、高枝剪采果枝或用竹竿擊落收集種子。採回後,將果實放在竹蘿內用腳或手搓擦去果皮,放在清水中,漂洗乾淨,置於通風室內陰乾,待種殼水跡消失後,即或貯藏。果實出籽率40%-50%,種子失水後易喪失發芽力,故多採用濕潤河沙分層貯藏,沙子含水量5%左右,沙子過乾,種子失水,種皮開裂,導致子葉發霉,喪失發芽力。如需催芽播種,可貯藏在溫度較高或有陽光照射的地方,立春前後種子開始大量萌動,播種後可提早數天發芽。
2.幼苗
耐陰,忌強光,育苗宜選擇日照時間較短、排灌方便,肥沃濕潤的圃地,土壤以沙壤土或壤土為好。土質黏重,排水不良,冬季冷空氣易匯集的低洼地,不宜作育苗地。圃地要進行三犁三耙,精耕細作,苗床為高床,床面高20厘米,床面寬1米。在山壟田育苗,要深開排水溝,中溝、邊溝寬40厘米,深35厘米。整地時要施足基肥。每畝施豬牛欄糞1500千克,菜枯餅100公斤。在耕耙地時把肥料均勻翻入耕作層中。播種時間以元月下旬至2月。一般用條播,行間距離20-25厘米,每畝播種12-15公斤。播後用黃心土、火燒土覆蓋,厚度為1.5-2厘米。播種後苗床用稻草覆蓋,以保持苗床濕潤疏鬆,利於種子的萌發,提高種子發芽率和整齊度。種子發芽出土達60%-70%時,陰天或小雨天分二次揭除稻草。幼苗生長期間,要加強撫育管理,及時除草鬆土。為防止強光高溫對幼苗造成傷害,在灌溉條件較差的地方,在5月份開始搭蔭棚,蔭棚高度1-1.2米,用透光度40%-50%的遮陽網遮蓋,晴天上午9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可打開遮陽網讓苗木受光,促進生長和增強抗性。到9月初可撤除蔭棚。5月中旬至7月初進行間苗和定苗,間除生長不良、病蟲危害、過密的幼苗,間苗後及時澆水,每畝定苗量為2萬-2.5萬株。8-9月是苗木的速生期,在此期間,加大灌溉量,使苗木根系分布層經常處於濕潤狀態,7-8月每隔20天追施1次複合肥,開溝施肥,用土覆蓋,每畝每次施肥量7-8公斤。9月中下旬追施氯化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苗木越冬抗寒能力。1年生苗高達30-40厘米,地徑0.4-0.5厘米,即可出圃造林或移栽培育綠化大苗。

雲南娑羅雙雲南娑羅雙枝葉

3.造林
雲南娑羅雙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造林地宜選擇土層深厚,腐殖質含量高,空氣濕度較大的山區半陰坡山腰中下部,溝谷兩側或河邊台地。造林地全面清理後,採用水平帶整地後挖穴或穴墾整地,穴的規格為50厘米見方,30厘米深,表土回穴。是珍貴樹種,為促進造林後幼樹的生長,整地挖穴時每穴施菜枯餅0.2公斤或複合肥0.2公斤作基肥,將肥料與穴內土壤充分拌勻,待菜枯餅腐熟後再造林。“雨水”前後幼樹萌動前,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造林,苗木栽植前適當修枝,摘除葉子,剪去過長或受到損傷的根系。各地造林經驗證明,隨起苗,隨打漿,保持根系濕潤是造林成活的關鍵,泥漿中應加入3%-5%的鈣鎂磷。栽植做到根舒、苗正、分層打緊,比原圃地土痕適當深栽2-3厘米。幼年期生長較慢,冠幅也較窄,純林初植密度可適當加大,株行距2米×2米或2米×1.5米,每畝167株或220株為宜。雲南娑羅雙幼年耐陰,通過營造混交林方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進幼林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造林地,宜用與混交,混交比例為1:3-4,行帶狀混交,林分鬱閉時,通過適時間伐,確保成林成材。據福建資料報導,還可與檫樹、樟樹及殼斗科樹種混交造林,效果良好。
4.撫育管理
雲南娑羅雙初期生長慢,易受雜草競爭而影響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長。因此在造林後3-5年內,應加強撫育管理,幼林鬱閉前每年全面鋤草塊狀鬆土兩次,撫育時間應安排在高峰生長季節到來之前,即第1次撫育在4-5月,第2次在8-9月。造林當年撫育宜在下半年安排。
幼林鬱閉後兩年內枝葉仍旺盛,林木分化也不明顯,3年後,樹冠下部枝葉開始枯黃,林木逐步分化,樹冠發育較慢,嚴禁打枝。一般在7-8年生鬱閉,當幼林充分鬱閉後4-5年,即12-13年生時自然整枝開始,林木分化比較明顯,此時應進行第1次撫育間伐,間伐強度30%-35%,每公頃保留1650-1800株,鬱閉度保持在0.7左右,間隔6-7年後,當樹冠恢復鬱閉,側枝交錯,樹冠下部自然整枝明顯,胸徑生長明顯下降時安排第2次間伐,間伐強度30%左右,每公頃保留1200-1500株。如培育大徑材,若干年後還應進行第3次間伐,主伐株數每公頃2600-900株即可。有的生產單位營造林,初植3000株以上,到20年生也不間伐,結果平均胸徑僅100m左右,很難成材。因此,適時間伐是關鍵。
混交林的種間矛盾隨著林齡增長激化,如不及時採取調節措施,勢必影響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抑制雲南娑羅雙生長,應及時對進行修枝,撫育伐,保證雲南娑羅雙樹冠獲得充分的側方光照與營養空間,使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長,在混交林中始終處於優勢地位。

常見病蟲害及預防

雲南娑羅雙雲南娑羅雙枝葉

(一)莖腐病
發病嚴重時,導致幼苗莖基部變黑腐爛,病株下部葉片發黃葉緣變褐色,隨即枯萎,此病病源為土壤習居性菌,圃地積水土壤過濕或連續高溫,植株生長不良,容易發病,土壤瘠薄,有機質少,也易感病。

防治方法:1.播種前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敵克松,每平方米5-10克,加細土稀釋20-30倍,均勻撒入表土,也可溝施於播種溝內。2.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濕度;高溫時搭蔭棚提高幼苗抗病能力。3.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1.5克噴粉或50%代森鋅500倍液,每平方米澆灌2-3公斤藥水。

(二)蛀梢象鼻蟲
以幼蟲鑽蛀嫩梢危害,使被害梢枯死,嚴重時達69.1%,對高生長及乾形發育有較大影響。1年發生1代,以成蟲越冬,3月雲南娑羅雙抽梢時,成蟲產卵於新梢中,卵孵化後,幼蟲在當年新梢中蛀食為害,蛀道長10厘米。幼蟲期為3月底到4月中旬,幼蟲老熟後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5月中旬成蟲開始羽化,成蟲期很長,直到次年3月份產卵後死亡。
防治方法:1.在3月份成蟲產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蟲盛發期用621煙劑熏殺成蟲,每畝用藥0.5-1公斤。2.在4月上旬用40%樂果乳劑400-600倍液噴灑新梢,可殺死梢中幼蟲。3.在發現新梢葉片萎蔫時,及時剪除被害新梢,集中燒毀。

龍腦香料

雲南娑羅雙雲南娑羅雙形態分析圖

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一科。喬木,常有星狀毛或盾狀的鱗秕;木質部有樹脂。單葉,革質,互生,全緣或具波狀圓齒;托葉小或大,脫落。花兩性,輻射對稱,芳香,排成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稀為聚傘花序;苞片小或無,稀大而宿存;萼筒長或短,與子房離生或合生,花萼裂片5,結果時通常擴大成翅;花瓣5片,分離或稍合生,常被毛;雄蕊5~15或更多,下位或周位,子房上位,稀半下位,3室,每室有下垂或倒生的胚珠2顆。果不開裂或開裂,通常有種子1枚,常為增長的宿萼所圍繞,花萼裂片中2或3枚或全部發育成狹長的翅。該科約15屬580種,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地區,除非洲熱帶產2屬外,以加里曼丹、馬來半島和菲律賓最多。中國有5屬約12種,產雲南、廣西及廣東三省區南部及西藏東南部。該科植物是熱帶雨林中重要的樹種。主要有用化學成分為樹脂。樹脂是無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混合體,主要用於噴漆工業。木材紋理細緻,堅硬耐用,耐濕力強,可造船隻、橋樑、家具等。

娑羅雙屬

屬中文名:娑羅雙屬
屬拼音名:suoluoshuangshu
屬拉丁名:Shorea
中國植物志:50(2):124
所有物種:
娑羅雙屬
雲南娑羅雙

參考文獻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傅立國1989//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