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寺[福建南安市]

雪峰寺[福建南安市]
雪峰寺[福建南安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安雪峰禪寺,又稱小雪峰,坐落於南安康美楊梅山,始建於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曾為福建省佛教協會會址所在地。南宋淳佑癸卯年(1243年),樗拙和尚慕真覺之道,依山築庵,上安諸佛菩薩,下列祖師。再經歷代擴修,遂成叢林,取名小雪峰寺,以別於閩侯雪峰寺,後人簡稱雪峰禪寺。2014年11月29日,福建南安雪峰禪寺建寺1120周年慶典系列法會於雪峰禪寺隆重舉行。

基本信息

寺廟概況

雪峰寺雪峰寺
南安雪峰禪寺,又稱小雪峰,坐落於南安康美楊梅山,始建於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曾為福建省佛教協會會址所在地。楊梅山者,雄偉峻峭,梵剎林立,山中水庫水清色透,鑲嵌在林木蔥鬱之中。“諸峰羅列,吐納雲霞,呈翠媚而供幾席,一水迴環,往來帆艇,饒幽趣而豁襟懷。徑緩步,泉洗心。月上當門,樓名山月;石臨碧澗,阪號芭蕉。”有名剎古寺之南安雪峰禪寺就深隱在門綠林木叢中。

雪峰禪寺開山祖師義存禪師,俗姓曾,南安澗亭村梅山下人。被唐僖宗賜號“真覺大師”並隨贈紫袈裟。後高僧遍游名山寶剎,並開山閩侯雪峰寺,今又稱大雪峰。天下龍象,多出其門。曹溪下,若雲門、若法眼,禪門五宗,師傳其二。師篤念父母,晚年歸里,葬親於風水寶地楊梅山,並結茅棚守墳三年,俗稱“白馬墳”。南宋淳佑癸卯年(1243年),樗拙和尚慕真覺之道,依山築庵,上安諸佛菩薩,下列祖師。再經歷代擴修,遂成叢林,取名小雪峰寺,以別於閩侯雪峰寺,後人簡稱雪峰禪寺。

主要建築

福建南安雪峰寺福建南安雪峰寺
地以人重,人以地傳。依山勢而建的禪院僧舍,歷經修擴,構成而今重檐疊閣、雄崇宏大的規模。寺中僧眾代有名禪高僧輩出。宋代大儒朱熹來游時,曾以“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一聯書贈雪峰禪寺。近代曾有佛教三大法師弘一、太虛、芝峰會聚此寺談禪釋義,書詩寫悟,留下墨寶鎮寺。其中,弘一大師於1929年、1940年兩度游住此寺,所以寺中處處可見大師獨具一格的題鐫。1984年廣淨法師特倡建“晚晴亭”於寺左竹林邊,並由趙初先生題寫楹聯”千古江山留勝跡,一林風月伴高僧”。此外,寺內至今仍懸掛著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為雪峰寺題寫“法界藏身”匾額。清代博學鴻儒洪世澤也曾為雪峰寺撰寫碑文。

民國初年,這裡曾作為福建佛教會辦公所在地,為閩境禪宗佛院輸送不少住持高僧。世界佛教協會正副會長宏盤、瑞金、妙燈三大法師均擔任過雪峰禪寺住持或方丈。寺內四周更有諸多名人題刻、碑記、亭榭以及各具風格的歷代高僧舍利塔點綴在寺宇周圍和蔥翠林木之間,為雪峰寺增輝添色。

雪峰景致不僅在山在水更在人文。漫步楊梅山上、雪峰寶剎四周,處處都是怡人逸致的佳境勝跡。獨特的“四景八趣”景觀,構成一幅絕美的天然畫圖。登楊梅山遠眺,阡陌田園,綠浪滾滾。新興的小鎮、潺潺的東溪、寬闊的道路和綠色的原野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高僧輩出的雪峰禪寺留下了唐光化二年皇帝“應天廣福”的題匾,留下了朱熹的楹聯,留下了《瘦松集》和《雪峰寺志》,更留下了千古傳揚的神奇傳說和名山佳話。

1929年農曆除夕,弘一法師偕太虛、芝峰法師陪轉逢和尚度歲,太虛即景賦詩:“寒郊卅里去城東,才過清溪便不同。林翠蔭含山外路,蕉香風送寺前鍾。虎縱笑覓太虛洞,獅窟吟留如幻松。此夕雪峰逢歲盡,挑燈共話古禪宗”———寫盡雪峰禪真。入山最見此山真景真意蘊。

寺院近況

南安雪峰禪寺現為福建南安市佛教協會會址,寺務由僧人統一管理。現任住持法度法師,為靈山正傳第八十六世、臨濟正宗第四十九世傳人,出家於南安雪峰寺,先後求學於廣東雲門佛學院、就讀於廈門南普陀佛學院,並至海外及國內各大叢林參學。遊學歸來,常住雪峰寺,曾擔任寺院知客,監院等職位,後就任雪峰寺住持。二〇一〇年當選為南安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二〇一一年,當選為南安市政協委員。

法不孤起,仗緣乃生。身為臨濟雪峰派子孫,法度法師以祖庭復興、弘法利生是為志,慈悲喜舍、廣結善緣,結合當今社會需求,在雪峰寺定期舉辦精進佛七、淨心禪修和禪文化節等活動,將佛教的平等、慈悲、智慧精神融入活動之中,讓為煩務瑣事所纏繞的紅塵男女能棲於一方淨土,暫時遠離悲喜沉浮,於清明淨樂中得一分安然自在。

法脈傳承

義存,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出生於泉州市南安楊梅山下湖宅宮田村(又名澗埕村),出家前俗姓曾,他9歲時即請求出家,未獲父允。12歲時隨父游莆田玉澗寺,遇僧慶玄律師即下拜,再不肯回家,留為童子(小沙彌),17歲落髮,取法號義存。24歲時值唐武宗會昌滅法,玉澗寺遭毀,為避難求法,他改穿儒生服裝,跋涉數百里到福州北郊80里地芙蓉山(今北峰芙蓉村)芙蓉禪院,該院的靈訓禪師見他是個人才,留住了他。唐宣宗即位,興教復寺。

此前的義存,已歷經十幾年間“北游吳、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於幽州寶剎寺迄,巡名山,扣諸禪宗,突兀飄飄,雲翔鳥逝”(唐黃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覺大師碑銘》)的宗教生涯。到了40歲(864年)時,義存經禪宗青原系第五代、曹洞宗創始人江西洞山良價禪師指點,前往湖南武陵德山(今常德)參謁青原系著名禪師宣鑒和尚。他有偈曰:“昔年曾許郁多羅,直至而今未動梭,此日且隨雲水去,誰能待得鴨成鵝。”正說明他求法心切。

有人說義存創雪峰寺,是他43歲返閩路過閩侯大湖鄉象骨山雪峰時無意中發現此地而動此念,實則不然。禪宗悟道是不籍文字,講究的是以心印心。義存在湖南武陵德山三年多,先在建瓴黃龍、雙石二庵住了兩年,因懷念芙蓉山禪院乃初進之地,於是回福州仍棲止於芙蓉院石室中。此時,義存同受業於芙蓉靈訓禪師的行實禪師發現義存禪機玄妙,修為高深莫測,力勸他應擇取一個能為道行想適宜的大地方弘揚禪法,並告知象骨山這一地點。唐鹹通11年(870年),行實攜49歲的義存上山,崇山峻岭中,茂林修竹,古木參天,清泉淙淙。進入大湖陳洋地界,北面綠森森的峰巒成一半弧形將山中一大片緩坡地環保著。義存欣喜,決定於此開山弘法。

他精通禪理,且行為高潔,唐僖宗賜其“真覺大師”法號和紫衣袈裟。他在山中40年,禪法傳遍大半箇中國。人山學道者,絡繹不絕。不論炎夏寒冬,在山學僧,不少於1500人,義存宗風,溫密玄奧,從其處得法的弟子,有史書記載的高僧有56人,如玄沙師備、鼓山神晏、雲門文偃、杭州龍華靈照等等都是一方名師巨匠。

法嗣中還有不少外國的留學僧,如高麗國的靈照、玄訥,新羅國的大無為禪師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禪這枝中國文化的奇葩,在其幾百年的發展中繁衍成五家:曹洞、溈仰、臨濟、雲門、法眼(即是菩提達摩所說的“一花開五葉”),其中雲門、法眼二家均出自義存門下。可見義存禪理的博大精深。

由於他的弟子多,分支法脈多,通過其弟子的分燈傳法,又培養出169人再傳弟子。“燈燈相續,缽缽相承”(明代徐火勃《雪峰志》卷之四),形成龐大的傳法系統,在當時中國覆蓋面之大,在義存同輩人中無有其匹,所以宋代大學者贊寧說“雪峰道也恢廓乎!”古代福建閩侯大湖此山因有象骨堆積,故名象骨山,又因山頂終年積雪,後改稱雪峰。

義存成為唐末五代中國禪宗巨擘,“師以山而道侔,山以師而名出。”在世時或身後,佛教界或史籍皆尊稱“雪峰和尚”或“雪峰”.雪峰寺在東南亞影響極大,清末以來百年間,寺僧轉初、轉道、轉逢、轉能、轉岸、轉武、喜參、瑞今等相繼南遊南洋諸國弘法。其中,與禪宗巨匠虛雲和尚、圓瑛大師(二者出任中國佛教協會首任名譽會長及會長)交誼甚厚的轉道和尚,如新加坡創辦名聞遐邇的光明山普覺寺,新加坡之有十方叢林,系始自轉道和尚。此後出任普覺寺方丈的宏船法師,青少年出家於泉州名剎承天寺。承天寺開山祖師長慶慧稜及其高徒在寺內供奉義存大師為始祖,史上系南安雪峰寺下院,宏船大師是雪峰法嗣,多次捐資雪峰寺,是新加坡佛教總會會長,也是世界佛協會副會長,在世界僧俗兩界享有極高聲譽。

曾受佛化和尚教化的性願法師往菲律賓弘法利生,並為馬尼拉市信願寺、華藏寺作出大貢獻,受到全菲佛教團體景仰,被尊稱為菲島佛教開山祖師。轉物法師曾主持馬來西亞觀音寺。妙燈法師曾任雪峰監院,後任新加坡佛教總會副會長,普濟寺方丈。少時曾受佛化和尚薰染而出家雪峰寺,並於1937年出任方丈的瑞今上人,1948年到菲弘法,繼性願大師住持信願寺。由於道譽日隆,道俗景仰,1981年被推舉為世界佛教僧伽會副會長及世界佛教華僧會榮譽主席。2004年夏、冬本寺主持道實法師、現任住持法度法師等前往菲島向瑞金上人祝賀百歲華誕,呈贈筆者代雪峰寺撰書的“雪峰法嗣,禪門龍象”書軸頌辭。出家於南安雪峰寺,瑞今上人的愛徒廣范法師、廣純法師在菲律賓及東南亞各國僧俗兩界也享有崇高的名望和深遠的影響。

住山長老

南安雪峰禪寺地位清高,門庭開闊,僧才輩出,是雪峰義存禪師為父母結廬守墳的福祉。寺院的現任住山長老是上道下實法師。法師俗姓陳,名桂竹,1955年出生於福建省福鼎市,少年時期在福鼎市前岐鎮讀完中學,16歲即萌出世之念,之後一直茹素,24歲到山西做建築工人,工作之餘,屢次到寺院聽經聞法,時常夢見觀音菩薩乘著龍舟在海上放光,有感是菩薩駕慈航接引其入佛門,曾到山西蒲城小西天寺欲求出家,但寺院住持指點其出家因緣在福建,於是返回福建福鼎,每日誦經,修持不輟,祈求觀音菩薩加被早日圓滿心愿。

1984年5月,機緣成熟,禮南安雪峰禪寺傳哲上人為師,上人賜法名道實,上人收徒弟有個規矩,必須要做三年苦工,方可為其剃度,很多人慕名而來,又失望而去,皆因無法忍受其苦役。道實法師道心堅固,勇猛精進,白日勞作,上山採茶,下田種菜、收稻;晚上修持到深夜,早上3點起床上早課,7點出坡勞作,中午只休息一個小時,下午繼續出坡,每天睡眠加起來只有四個小時。山上蚊蟲成群,法師被蚊子咬的體無完膚,但是他毫無怨言,晚上回到寮房不顧日間勞累,照舊參禪打坐,讀誦經典。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1987年夏,出家因緣成熟,上人為其剃度,翌年冬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受具足戒。道實法師自出家雪峰,一直不輟勞作,秉持“農禪並重,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日耕夜讀,每每遇到不解的語句就寫在紙上,待第二日必會恭敬請教傳哲上人開示。在個人修持上,法師冥聽古訓,拜懺、誦經,風雨無阻,並發心禮拜大乘經典,一字一拜,日日堅持,《金剛經》三天拜完,《楞嚴經》一年半拜完,接著又拜《法華經》、《華嚴經》,精進之心,日月可昭。

自出家,法師感於傳哲上人的師恩,隨侍左右,照顧上人的飲食起居,尊師重道,任勞任怨。任寺院監院期間,將寺院管理得井井有條。至2003年,傳哲上人彌留之際,法師還是不離上人左右,日夜侍奉,拳拳之心,無人能比。傳哲上人圓寂後,道實法師接管寺院住持,依師教導,率眾弟子修繕寺院,舊貌換新,香火鼎盛,法運昌隆。

2004年秋,法師前往菲律賓大乘信願寺拜見瑞今上人,誠懇求法,上人早聞法師之事跡,心生歡喜,遂傳法卷。傳祖燈偈曰:“道心堅固守祖堂實朴苦修作舟航,通達彼岸須精進,真誠無私護道場。”法師牢記祖訓,持戒精嚴,道風高峻,清廉自奉,言傳身教,希望他的弟子都能成為弘法利生的僧才,其中不乏佛門棒喝,以儆效尤,用心良苦之處,可窺一斑。法輩弟子,人才濟濟。

道實法師常教導弟子要“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對弟子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吃苦成不了才”。生活上他主張節儉惜福,從不鋪張浪費,居士供養的物品大多都轉送給生活清苦的信眾,還常常把自己的單費拿出來接濟貧困的信眾。自己穿的都是很多年的洗得褪了色的舊衣,睡的是一張落了漆的幾十年的舊床,吃的是粗茶淡飯,從不搞特殊化,平日待人接物,平等慈悲,無有分別,護法居士無不敬仰法師之為人。

祈願道實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普利群生,恩澤四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