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嵐新

雨後嵐新

《雨後嵐新》這幅圖是一九六七年為大千潑彩山水的成熟期作品,這幅圖即為其一佳作,在傳統的章法格局中,以石綠為主調,薄施淡染,吸收了水彩畫輕靈空透的特點,在水墨淋漓的潑墨潑彩中彰顯出雨後清新暈化、青山如洗的感覺,極為空靈秀透。

畫作簡介

《雨後嵐新》創作於1967年,這幅作品圖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家張大千先生所創,此圖描繪了山與瀑布融合一體的山水畫景圖。這幅作品圖畫尺寸是:660X1885mm。畫作上的鈐印為:大千唯印大年、昵宴樓、丁未、大千世界。作品落下款識是:五十六年五月朔,雨後嵐新。寫寄梁年、揚芬兄嫂,即乞法教。大千弟爰。摩詰山園。

畫作欣賞

《雨後嵐新》是張大千為謝壽康所畫。畫作中,張大千以其自由而多變的筆調和構圖,得心應手的潑墨技巧,呈現出令人炫目的水墨和色彩,在濃淡虛實的墨色間,透現出層迭起伏的山巒和流動縹緲的雲靄,境界格外清新瑰麗。潑彩石青、石綠與水墨交融,混為一體。點綴以屋宇、小亭,使整個畫面成為可居、可游的理想文人畫意境此畫墨痕點點,彩墨縱橫交流,時而化為淋漓嵐氣,時而化為山石肌理,小路蜿蜒,瀑布生於雲間。

作者簡介

張大千 張大千

張大千(1899 ~1983)四川內江人。原名正權,後改名爰,號大千、大千居士,以號行。1908年他母親教其花鳥草蟲白描。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耽於佛學,剃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有“南張北齊”之譽。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棲身海外,其間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