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頭子

雞頭子

雞頭子又名芡實。為睡蓮科的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中國中部、南部各省均有產,多生於池沼湖塘淺水中,果實可食用,也作藥用。

基本信息

簡介

雞頭子又名芡實

性味

甘、平、澀,無毒。

成分

芡實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等。

功用

補中益氣,為滋養強壯性食物,和蓮子有些相似,但芡實的收斂鎮靜作用比蓮子強,適用於慢性泄瀉和小便頻數,夢遺滑精,婦女帶多腰酸等。

遺精滑精,虛弱小兒遺尿,老年人小便頻數]

芡實15克,金櫻子12克,菟絲子、車前子各9克,水煎服。

[慢性泄瀉(包括慢性腸結核,五更泄瀉等)]

芡實、蓮肉、淮山藥、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細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點心吃。

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EuryaleteroxSalish)的成熟種仁,又名雞頭米。

芡實於品每百克含水分11克,蛋白質11.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

物75.4克,鈣21毫克,磷264毫克,鐵9.6毫克,還含有少量維生素等。

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泄的功效。芡實在我國自古作

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神農本草經》載“主濕痹腰脊膝

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日華子本草》載“開胃助氣。”

釋名:雞頭、雁喙、雁頭、鴻頭、雞雍、卯、子、水流黃。

氣味:甘、平、澀、無毒。

主治

1、小便頻數及遺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實、蓮子各二兩,共研為末。加蒸棗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2、白濁。用芡實粉、白茯苓粉。化黃蠟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鹽湯送下。此方甸“分清丸”。

【英文名】SEMENEURYALES

【別名】雞頭米、雞頭

【來源】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芡EuryaleferoxSalisb.的乾燥成熟種仁。秋末冬初採收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取出種子,洗淨,再除去硬殼(外種皮),曬乾。

【製法】

芡實:除去雜質。

麩炒芡實:取淨芡實,照麩炒法(附錄ⅡD)炒至微黃色。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多為破粒,完整者直徑5~8mm。表面有棕紅色內種皮,一端黃白色,約占全體1/3,有凹點狀的種臍痕,除去內種皮顯白色。質較硬,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

【鑑別】本品粉末類白色。主為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1~4μm,大粒臍點隱約可見;復粒多數由百餘分粒組成,類球形,直徑13~35μm,少數由2~3粒組成。

【性味歸經】甘、澀,平。歸脾、腎經。

【功能主治】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用於夢遺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用法用量】9~15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種名:芡實

學名:Euryaie ferox

別名:雞頭米、雞頭苞、雞頭蓮、刺蓮藕

科:睡蓮科

屬:芡屬

產地分布

廣布於東南亞。我國南北各省區湖塘沼澤中均有野生。

形態特徵

根須壯,白色。根壯莖短縮,葉從短縮莖上抽出,初生葉箭形,過度葉盾狀,定形葉圓形,葉面綠色,鄒縮,光亮,背面紫紅色,網狀葉脈隆起,形似蜂巢。花單生,藍紫色。萼4片,披針形,綠色,剌密聚。雄蕊多數,花葯內向,外層雄蕊逐漸變瓣。漿果球形。

生長習性

喜溫暖水濕,不耐霜寒。生長期間需要全光照。水深以80-120厘米為宜,最深不可超過2米。最宜富含有機質的輕粘壤土。在長江流域一帶,4月上、中旬,當氣溫升至15度以上,種子在淺水中萌發,約經20-30天,即可長出定型圓葉。

園林用途

芡實為觀葉植物。在中國式園林中,與荷花、睡蓮、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芡實種仁可供食用、釀酒。根、莖、葉、果均可入藥。外殼可作染料。嫩葉柄和花柄剝去外皮可當菜吃。全草可作綠肥,煮熟後又可作飼料。

繁殖培育

繁殖,可用實生苗或播種苗移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