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蘇丸

雞蘇丸

雞蘇葉250克荊芥穗30克防風(去蘆頭)30克黃耆(生用) 生乾地黃桔梗(去蘆頭,炒)各15克甘草川芎甘菊花各7.5克腦子1.5克(別研)。

基本信息

來源

《楊氏家藏方》卷三。

組成

雞蘇葉250克 荊芥穗30克 防風(去蘆頭)30克 黃耆(生用) 生乾地黃桔梗(去蘆頭,炒)各15克 甘草 川芎 甘菊花各7.5克 腦子1.5克(別研)

用法

上藥為細末,煉蜜為丸,每30克作10丸。每服1丸,麥門冬(去心)煎湯嚼下。

主治

虛熱上壅,頭目不清,面赤咽乾,痰嗽煩渴,衄血嗽血者。
配圖相關連線

來源

《竹林女科》

處方

川貝母4兩(去心),蘿蔔子1升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婦女經來常咳嗽

用法用量

本方名“雞蘇丸”,但方中無雞蘇,疑脫

雞蘇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別名】雞蘇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組成】柴胡(要真銀川者)60克(銼,同木通以沸湯100毫升浸一二宿,絞汁後入膏)木通(銼,同柴胡浸)阿膠(炒微燥)蒲黃(真者,微炒)人參各60克麥門冬(湯洗,去心,焙乾)120克黃耆(去蘆)30克雞蘇(淨葉)500克甘草(炙)45克生乾地黃末(後入膏)180克
【製法】上除別研藥後入外,並搗羅為細末,將好蜜1千克先煉一二沸,然後下生乾地黃末,不住手攪,時時入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後將其餘藥末同和為丸,如豌豆大。
【用法】每服20丸,嚼破熱水下,不嚼亦得。虛勞煩熱,消渴驚悸,煎人參湯下;咳嗽唾血,鼻衄吐血,將麥門冬(湯浸去心),煎湯下,並食後、臨臥服之。惟血崩下血,諸淋疾,皆空腹時服。治淋用車前子湯下。
【功效】除煩解勞,消谷下氣,清熱理血,散胸中鬱熱,涼上膈,解酒毒,聰耳明目,開心益智。
【主治】肺熱咳嗽,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熱淋、勞淋、氣淋,胃熱口臭,肺熱喉腥,脾疽口甜,膽疸口苦。
【附註】雞蘇丸(《普濟方》卷五十八引《如宜方》)。

雞蘇丸-《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組成】龍腦(研)1分,雞蘇1兩,甘草1兩(炙),烏梅1兩(用肉),紫蘇葉1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白梅半兩(用肉),人參半兩,天門冬(去心,焙)半分,麝香1錢(研),甜消(研)1錢。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主治】上膈虛熱,咽乾。
【製法】上為末,再同研勻,煉沙糖為丸,如雞頭子大。
【用法】每服1丸,食後人參湯嚼下。

雞蘇丸-《元戎》卷五

【藥物組成】雞蘇葉(龍腦薄荷是也),黃耆2兩,麥門冬(去心)4兩,甘草1兩半,黃連1兩,乾地黃6兩(為末),人參2兩,木通2兩,新蒲黃2兩,阿膠(炒焦)2兩,柴胡(銀州鼠尾紅色者)2兩(銼,同木通沸湯半升,浸1日夜,絞取汁)。
【處方來源】《元戎》卷五。
【方劑主治】肺熱咳血,心熱驚悸,脾胃熱口甘吐血,肝膽熱氣出口苦,腎熱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熱、消渴,下而血痢、五淋、血崩。
【方劑功效】除勞解熱,下氣散郁,清神爽氣,潤肺開心,益志滋肝,補腎,令人身強體輕,耳目聰明,利膈,化熱痰,去膀胱中積熱。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用西路好蜜2斤余,先煉1-2沸,然後下生地黃末,不住手攪,時時入絞下者木通、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火緊,焦了;然後將余藥末為丸,如豌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白湯送下。虛勞煩熱,梔子湯送下;肺熱,黃芩湯送下;心熱悸動恍惚,人參湯送下;唾咯衄血,去心麥門冬湯送下;脾胃熱,赤芍藥、生甘草湯送下;肝熱,防風湯送下;腎熱,黃柏湯送下。以上諸證,並食後、臨臥服。治五淋及婦人血崩漏下,車前子湯送下;莖中痛,蒲黃、滑石各1錢,溫水調下;室女虛勞,寒熱潮作,煎柴胡、人參湯送下;痰嗽者,生薑湯送下;氣逆者,橘皮湯送下。
【附註】《蘭台軌範》有黃芩,無黃耆。

雞蘇丸-《醫方集解·理血之劑》

【方名】龍腦雞蘇丸(清熱理血)《局方》
【組成】雞蘇葉一名龍腦薄荷,一兩六錢生地黃六錢麥冬四錢蒲黃炒阿膠炒木通、銀柴胡二錢甘草錢半黃耆、人參一錢。(一方有黃連)
【製法】先將木通、柴胡浸二日,熬汁;地黃浸汁,熬膏再加蜜三兩煉過。和丸,梧子大。
【用法】每服二十丸,細嚼湯下。
【主治】治肺有鬱熱,咳嗽,吐血,衄血,下血,熱淋,消渴,口臭,口苦。清心明目。
肺有鬱熱故咳嗽,甚則逼血上行,故吐衄,肺移熱於大腸則下血,肺熱則膀胱絕其化源,故淋閟,肺熱則渴而多飲,為上消,脾胃有熱則口臭,肝膽有熱則口苦。
【各家論述】《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少陽藥也。肺本清肅,或受心之邪焰,或受肝之亢害,故見諸證。薄荷辛涼輕揚升發,瀉肺搜肝,散熱理血,故以為君;生地黃涼血,炒蒲黃止血,以療諸血;柴胡平肝解肌熱,木通利水降心火,麥冬、阿膠潤燥清肺,參、耆、甘草瀉火和脾,此亦為熱而涉虛者設,故少佐參耆也。喻嘉言曰:此丸兩解氣分血分之熱,宜常服之。

雞蘇丸說明雞蘇丸說明

注意事項:聽取醫師指導下吃藥量。

化痰止咳平喘藥盤點

凡以祛痰或消痰為主的藥物稱為化痰藥,能緩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藥物稱止咳平喘藥。或一般咳嗽每多挾痰,痰多亦每致咳嗽。咳嗽、咯痰和喘息往往同時存在,並互為因果,在治療時化痰藥和止咳平喘藥常相互配伍。化痰藥主要用於痰多咳嗽、咯痰不爽以及與痰有關的如癭瘤瘰癧等證。

化痰止咳平喘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