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寶藏經

雜寶藏經,是反映北魏時期語言實際的代表性作品。屬「阿含藏」系統。漢譯本最早由元魏吉迦夜與曇曜二人共譯,全經總計有十卷(亦有八卷或十三卷者)。其中輯錄關於佛陀、佛弟子,以及佛陀入滅後的種種事緣,共有一百廿一章因緣,其中大部分是與佛陀有關的故事。全經的內涵主要為阿含藏教派思想,藉由因緣譬喻的寓言故事來闡示佛教的因果輪迴思想,其中特彆強調孝養、施捨、教化等諸種原始佛教的道德觀,是研究原始佛教教義及輪迴觀念不可缺少的經典。

簡介

《雜寶藏經》 是反映北魏時期語言實際的代表性作品。
《雜寶藏經》屬「阿含藏」系統。漢譯本最早由元魏吉迦夜曇曜二人共譯,全經總計有十卷(亦有八卷或十三卷者)。

特點

《雜寶藏經》系輯錄關於佛陀佛弟子,以及佛陀入滅後的種種事緣,共有一百廿一章因緣,其中大部分是與佛陀有關的故事。全經的內涵主要為阿含藏教派思想,藉由因緣譬喻的寓言故事來闡示佛教的因果輪迴思想,其中特彆強調孝養、施捨、教化等諸種原始佛教的道德觀,是研究原始佛教教義及輪迴觀念不可缺少的經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