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斑尖唇魚

雙斑尖唇魚

雙斑尖唇魚為隆頭魚科物種,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分布在印度至太平洋。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雙斑尖唇魚雙斑尖唇魚

中文名:雙斑尖唇魚

俗名:雙點龍 絲仔魚 雙斑鸚鯛 

學名:Oxycheilinusbimaculatus

英文名:Two-spotwrasse,Twospotwrasse,Twospotmaoriwrasse,Comettailedwrasse

科名:Labridae

科中文名:隆頭魚科

同種異名:Cheilinusbimaculatus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東非到夏威夷及馬貴斯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中國台灣海域,南至萬那杜等。中國台灣除西部外,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模式種產地:Honolulu,OahuI.,HawaiianIs.,U.S.A.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2-100米

最大體長:15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形態特徵

雙斑尖唇魚雙斑尖唇魚

體長卵圓形;頭部背面凸出。吻中長,突出;口端位,下頜稍突出;上下頜每側前方具一犬齒,每側具一列圓錐齒,無後犬齒。前鰓蓋骨邊緣具距齒,左右鰓膜癒合,不與峽部相逢;體被大形圓鱗;部眼上方背面被鱗。D.IX,10;A.III,9;P.12;L.l.14-15;G.R.5-67-8;背鰭棘膜具缺刻;幼魚尾鰭圓形,成魚尾鰭楔形,上葉與中央軟條延長;腹鰭短而延長。體色多變,由黃褐色至綠色,並攙雜多色斑紋或斑點;幼具一黑色寬縱紋,成魚則斷裂成斑點;眼後具一黑點;頭具不規則橙紅色斑點及短紋,眼周圍則呈輻射狀;奇鰭具橙色網紋;背鰭第I棘膜具一黑褐色斑點。

棲所生態

雙斑尖唇魚雙斑尖唇魚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或岩礁海域,棲息深度在2-100公尺間,特別喜歡藏身於沿岸海藻繁盛的岩礁區,其多彩的體色為它帶來絕佳的保護作用,而稍突出的吻部,讓它容易翻找藏匿在海藻叢中或岩縫中的貝類、蝦之類的底棲性無脊椎動物。晚上會找個岩礁下的孔洞,側臥在其中睡覺。

漁業利用

雙斑尖唇魚雙斑尖唇魚

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艷,是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非食用經濟魚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