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級飛彈艇

隼級飛彈艇

隼級艇採用無人機艙設計,從艦橋或主機操縱室均可操縱主輔機運轉,主機是由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石川島播磨重工許可生產的3台LM500-G07型燃氣輪機,單台功率5400馬力;輔機使用的是2台新瀉鐵工所製造的6NSE-G電動機,單台功率380馬力,發電機使用的是東芝公司的產品,功率200千瓦。推進器則使用的是三菱重工製造的MWJ-900A型噴水推進裝置,可以根據噴水方向來調節船體機動。

簡要情況

隼級飛彈艇隼級飛彈艇

排水量200噸,輕質合金船體,長50.1米,寬8.4米,高4.2米,吃水1.7米,主機採用3台通用動力公司的LM500-g07燃氣輪機,總功率16200馬力,3軸噴水推進,最大航速度44節,裝備雙聯裝90式反艦飛彈發射裝置2座,奧托·布萊達76毫米炮1門,12.7毫米機槍2挺,乘員18人,另可載3名司令部人員。


隱形特徵

隼級飛彈艇隼級飛彈艇

雷達截面積的計算貫穿了該級艇設計的始終,從外觀上看,為了減少雷達反射面,該級艇各個外結構面都向內傾斜,儘量避免垂直結構出現,前甲板上的76毫米炮也是海上自衛隊第一次使用的隱身外形火炮。主桅採用大傾斜角的三腳結構,為了追求隱身效果和電子兼容效果,支柱截面也均被設定為菱形。高度也以不與射擊指揮裝置衝突為標準,據說這種桅桿結構將用於今年開工的金剛級改進型艦。同樣為了隱身性能,射擊指揮儀的固定位置帶有一些仰角,90式飛彈發射架和衛星通信裝置支架的側面都安裝了一定角度的輕質合金板,以減少垂直面,甚至連噴水推進裝置的轉向架支柱截面也被設計為菱形

主要性能

為了提高適航性和降低雷達截面積,隼級艇的標準排水量增加到上一代艇的4倍,上層建築採用全封閉結構,艦橋部分為2層,主要結構內側均有包含防火複合材料的防彈板。艦橋艙室內部空間較為擁擠,但座椅均安裝了減震裝置和5點式安全帶,以對付高速條件下艇體的劇烈顛簸。艦橋底下是士官室,士官室後面便是綜合戰鬥情報中心,裡面安裝有全套的戰鬥指揮裝置,中心與士官室之間的通道處布置有空調機器和艇攜輕武器。該級艇艇體內部由艦首方向開始依次為主炮供彈室、衛生間/浴室、軍官寢室、食堂兼休息室、主機操縱室、輔機艙、主機艙和推進器艙。食堂有10具同樣安裝有安全帶的座椅,平時供艇員就餐,需要臨檢船隻時,這裡可供臨檢隊員待命休息使用。

該級艇在設計時,為了克服前一型艇的適航性問題,考慮過多種艇型,其主要區別在於使用雙體結構還是單體結構。經過論證,雙體型艇的最大速大約在40節左右,此時由於不明船事件的發生,自衛隊要求艇的最大航速要達到44節。為此,設計者在原定的2台主機中間又增加了一台主機,這也使得艇體結構必須採用單體形式。此外,設計者在艇體尺寸上也下了工夫,以前的魚雷艇等快艇經常將長寬比設定的較大,在高速航行時艇首可以揚至海面以上,更容易得到升力,但是這樣也使得艇體耐波性下降,且在40節這樣的航速時,船體底部受到的波浪衝擊十分強烈,對艇體強度要求很高,為此,隼級艇的長寬比較大,艇體相對狹長。為了減少由此帶來的縱搖以及相關後果,艇首部分船體使用深V型線形,進行了防浪設計,人員區域都布置在位於艇體重心位置附近的艙室。

動力情況

隼級艇採用無人機艙設計,從艦橋或主機操縱室均可操縱主輔機運轉,主機是由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石川島播磨重工許可生產的3台LM500-G07型燃氣輪機,單台功率5400馬力;輔機使用的是2台新瀉鐵工所製造的6NSE-G電動機,單台功率380馬力,發電機使用的是東芝公司的產品,功率200千瓦。推進器則使用的是三菱重工製造的MWJ-900A型噴水推進裝置,可以根據噴水方向來調節船體機動。

採用燃氣輪機後,該級艇可以在接到任務後立即以全速出航,而使用柴油機的船隻還需要在全速前進行30分鐘的暖機作業,這對該級艇的預設任務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不過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燃料,使得使用成本增加,還使得煙囪的體積比使用柴油機的船隻要大不少。為了防止煙囪排出的熱氣影響煙囪後部進氣口效率,煙囪頂部後端比前端略高,且在兩側增加了輔助進氣柵。


武器電子設備

隼級飛彈艇隼級飛彈艇

隼級飛彈艇武器及電子設備的核心是QYQ-8B戰鬥情報處理系統,這是由1號艇上系統改進而來的。該級艇使用的是普通的商業計算機,但安裝了專用軟體,雖然性能不如大型驅逐艦上的專用指揮系統,但仍然可以通過衛星通信裝置與海上自衛隊參謀部和所屬地方隊實施實時數據傳輸。不過由於配屬部隊是地位不那么重要的地方隊,隼級艇上使用的是已經稍顯落後的11號數據鏈。該級艇其它的電子設備還包括OPS-18-3型對海雷達、OPS-20型航海雷達、NOLR-9B型偵察雷達、OAX-2型紅外線夜視裝置,以及GPS導航系統等,無源干擾裝置則是在艦橋兩側布置的火箭箔條發射裝置。

隼級艇的武器布局較為簡練——包括艦首的76毫米炮,艦橋頂部兩側的機槍和艦尾布置的90式飛彈發射裝置。

奧托·布萊達76毫米炮的外形經過了完善的隱性設計,炮身是在日本制剛所許可製造的,其餘部分購買的是奧托公司的原產品。主炮由艦橋頂部的2型31C式火控裝置控制,雖然火炮的供彈和冷卻裝置與義大利的原設計不同,但射速依然能夠達到100發/分。

該級艇的主要反艦武器還包括布置在艇尾的2具雙聯裝90式飛彈發射裝置,90式反艦飛彈全長5.1米,直徑0.35米,翼展1.16米,重667千克(連同發射筒重1017千克),最大速度0.9馬赫,戰鬥部重量250千克,最大射程100~150千米,採用慣性制導+主動雷達制導。本來在設計時工廠方面還考慮過將發射筒也進行徹底的隱身設計,但後來因成本原因作罷。

為了加強對付所謂不明船的能力,該艇上層建築兩側還各安裝了1挺12.7毫米機槍,並可以和OAX-2紅外線夜視裝置搭配使用。不過從去年海上保全廳擊沉不明船的經過來看,這種武器對付船隻似乎仍顯威力不足。此外,在艇身中部煙囪之前位置,還放置有一條供臨檢時使用的綜合作業艇,重880千克,長6.3米,可載10名突擊隊員。從外形上看,這艘小艇對抗浪和速度的要求不高,並不適合對船隻進行追擊或強行拿捕。


使用構想

隼級飛彈艇隼級飛彈艇

海上自衛隊認為,該級艇主要將作為沿岸防禦系統的一部分使用。與其共同使用的還應包括P-3C巡邏機、通信衛星,以及地方隊所屬驅護艦只等。在戰鬥中,P-3C巡邏機將負責目標的搜尋工作,並將所得情報傳回海上自衛隊參謀部或地方隊指揮部,也可以直接傳輸給飛彈艇。海上自衛隊參謀部等後方指揮機關則通過戰場數據鏈與前線保持實施數據傳輸。在典型的反艦任務中,隼級艇將在關閉雷達的情況下出擊,通過接受後方情報,以及本艇ESM系統所獲得的信息,確定目標的位置,在適當的時刻協同發起攻擊。當然,從日本現在面臨的周邊環境來看,隼級艇未來最有可能執行的任務,是對小型船隻進行驅趕以及攻擊,或使用突擊隊員對各種可疑船隻進行臨檢,這也是當初海上自衛隊設計飛彈艇計畫時所沒有預料到的。

盤點世界各國的飛彈艇

飛彈艇是以反艦飛彈為主要攻擊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戰鬥艇,主要用於近海攻擊和防禦作戰,在其他兵力的協同下,以編隊或單艇對敵方大、中型水面艦艇實施飛彈攻擊,也可用於巡邏、警戒、反潛、布雷等。它具有噸位小,靈活機動、火力強和效費比高的特點,是海戰武器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的作戰樣式中,它也是以小艦對大艦進行島鏈作戰的重要手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