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祥齡

陶祥齡

陶祥齡(),女,1950年畢業於上海市震旦大學附屬廣慈醫院高級護士學校,中國著名護理學家,中國燒傷護理學奠基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燒傷護理創建人、燒傷學科第一任護士長。 2018年2月11日16時35分,陶祥齡因病醫治無效,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86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陶祥齡 陶祥齡

1950年畢業於上海市震旦大學附屬廣慈醫院高級護士學校。

1950年至1957年任廣慈醫院手術室護士。

1958年至1983年任燒傷科護士長。

1958年被抽調至“大面積燒傷患者搶救小組”參加搶救鋼鐵工人邱財康,她紮實的專業理論、精湛的護理技術為成功救治邱財康提供強有力護理保障,在建立瑞金醫院燒傷學科時她被任命為第一任護士長。

陶祥齡 陶祥齡

1962年,她參加首屆護理學術會議交流,介紹救治嚴重燒傷的“廣慈護理模式”在全國推廣套用,在這次大會上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周總理當面勉勵陶老師:“只有不懈怠,才能不落後”。陶祥齡教授一生銘記周總理囑託,敢為人先,勇於創新。她帶領瑞金護理團隊建立的護理常規和護理工作標準不但至今在燒傷搶救中被大量套用,還在重症醫學等疑難患者救治中得到廣泛推廣。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她參考國外資料開創了環氧乙烷氣體對不耐熱的醫療器械和物品消毒的先例,聯合醫療器械廠共同設計消毒容器,建立消毒方法,為環氧乙烷消毒方法在國內廣泛使用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她根據病房細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建立控制院內感染傳播的相關護理制度、針對燒傷病人靜脈穿刺難,她創造的指壓法、推行法,和已成活皮片下以及疤痕組織下靜脈穿刺的方法讓大量嚴重燒傷患者得以挽救;針對嚴重燒傷患者氣道護理難點,她不但建立並完善《吸入性損傷患者的護理規範》,還聯繫器械廠家,設計並製作了特殊長度的套管;同時她首創《瑞金醫院燒傷科氣管套管更換的規範》。用於燒傷病人救治,大量患者避免氣道意外而搶救失敗。生命不息,為護理事業奉獻的心意不竭。

1980年晉升為副主任護師。

1984年,陶祥齡教授率先運用現代化的電視教育手段來教育和培訓護士,自編自導《無翅的天使》、《牢記血的教訓》等示教片,成為瑞金醫院護理新職工崗前培訓的必修課之一。

1987年晉升為主任護師。

1984年至1988年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護理部主任。

1989年至1992年任護理部主任顧問。

1993年至1999年先後任上海高級護理培訓中心主任、顧問,第二醫科大學高級護理系兼職教授;

1993年上海市統戰部、衛生局、高教局聯合創辦,由香港愛國人士劉浩清先生捐資建造的“上海高級護理培訓中心”,陶祥齡教授擔任第一任主任。在她擔任培訓中心主任的6年間,共舉辦37餘期的各類在職護士繼續教育培訓項目,累計受訓學員達6000餘人次。她倡導的“嚴謹教育管理,優質教學質量”,使之成為護理教學的里程碑。

1999年起任瑞金醫院感染防控專業委員會顧問。

陶祥齡教授一生對中國燒傷護理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01年被瑞金醫院聘為終身教授。

社會兼職

陶祥齡 陶祥齡

上海市護理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護理雜誌》副主編,《二醫大學報》、《中華國際醫學雜誌》、《現代醫學雜誌》等編委;中國手部衛生創議專家組成員,上海市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委員,上海市消毒協會技術專家、上海市醫院感染質控中心專家委員、上海交通大學瑞金臨床醫學院教學督導組專家、感染委員會顧問。

曾任上海高級護理培訓中心主任,上海市護理學會副秘書長,上海市外科護理,護理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醫院感染學術專委會委員,《中華護理雜誌》、《實用護理雜誌》編委,上海市ISO質量審核中心技術專家等。

論文著作

先後發表專業論文40餘篇,專著4冊。《燒傷護理進展》獲全國首屆護理優秀論文一等獎,《燒傷護理》專著一書及系列研究榮獲中國首屆護理科技進步二等,《基礎護理學》獲國家衛生部科技突出貢獻三等獎,《無翅天使》中英文版及《警鐘長鳴、牢記歷史教訓》電視教育片,獲上海市教育頻道觀摩獎,《引導和提高青年護士素質》獲上海市衛生系統特別優勝獎。

人物逝世

2018年2月11日16時35分,陶祥齡因病醫治無效,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86歲。

中國著名醫學專家

對醫學技術精通,或者對自己所學學科擅長,有獨到的見解的人。我們稱他/她是這一領域的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