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生[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

李太生[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

李太生,1963年出生於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1984年畢業於廣州中山醫科大學,獲學士學位。 2018年10月,榮獲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太生,1963年出生於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1984年畢業於廣州中山醫科大學,並獲學士學位。1990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碩士學位,93年至99年在法國巴黎PITIE醫院學習工作,並獲博士學位。1998年被法國授予"優秀外國醫師獎--維多利亞雨果獎",是首次獲得該獎的中國人。現為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感染內科副主任和愛滋病診療中心主任。任衛生部愛滋病臨床專家組副組長和衛生部愛滋病專家諮詢委員會臨床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分會常委兼愛滋病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熱帶病和寄生蟲分會常委,是我國著名的感染疾病專家和愛滋病專家。

主要成就

李太生[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 李太生[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

1990年在國內讀碩士學位期間建立了ELISA法測定血清G-CSF水平,該發現已獲國家專利經國家批准用於臨床發熱的診斷及鑑別診斷,並獲1996年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3年-1999年在法國學習期間先後在《科學》、《自然醫學》、《柳葉刀》等雜誌上發表數篇論著。於1997年首先提出了愛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重建的新理論。這一科學發現為愛滋病病人的治療打開了新的希望之門,在愛滋病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性質。

於1998年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優秀留法學生,獲得了1999年度法國優秀外國醫師獎,是首次獲得該獎的中國人。《新華社》為此發了全國通稿。

1999年回國後在協和醫院創建了臨床細胞免疫實驗室,建立了中國正常人的T細胞免疫功能正常值。並對中國愛滋病病人的免疫改變和免疫功能重建進行了開創性研究,獲得了北京協和醫院2001年度科研成果一等獎。回國以來,在各會議培訓班做有關愛滋病的講學報告近百次,聽講學員上萬人,為國家培訓了一大批防治愛滋病的骨幹力量。現負責著包括歐盟美國NIH的愛滋病CIPRA項目和國家"十五"攻關在內的多項國際國內科研課題。

1998年被法國授予"優秀外國醫師獎--維多利亞雨果獎"是首次獲得該獎的中國人。李太生於1993年10月~1999年1月在法學習工作,在此期間他曾與法國同行合作在恢復愛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在《科學》、《自然醫學》、《柳葉刀》等國際權威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獲得國際醫學界的高度評價。

在2003年春季北京抗擊SARS的戰鬥中,一直戰鬥在第一線,是協和醫院抗SARS專家小組成員,並出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非典”攻關小組臨床科研組組長,同時是科技部、衛生部“非典”聯合攻關小組專家之一 。

共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其中在SCI收錄的雜誌上發表論文共40篇,被他人引用2000多次,曾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成果獎。此外,還獲得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代表、第八屆全國青年科技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材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18年10月,榮獲2018年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