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亮

陳裕亮,福建漳浦人,學者、藝術評論家、書畫家。

基本信息

個人介紹

陳裕亮,福建漳浦人,嗜茶。學者、藝術評論家、書畫家。現任人民出版社主辦的《人民藝術家》雜誌社編輯部主任,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理論藝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囯韻文華書畫院理論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漳州閩台畫院副院長。曾任人民網“人民藝術家訪談”欄目總撰稿人、“陳裕亮對話藝術名家”系列主持人,《美術報》特約評論員兼大家評論欄目主筆。著有《藝術巔峰的對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何家英作序),主編《靜觀自得——王少華水墨家園小憩》等書籍,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全國政協報、美術報、《美術觀察》、《收藏》、《藝術市場》等主流媒體及專業媒體發表文論數十萬字。

人物生平

《人民藝術家》是由新聞出版總署主管,人民出版社主辦的國家級藝術類期刊。該期刊是新聞出版總署今年8月份正式批准創刊的。《人民藝術家》為月刊,報導內容以書畫為主,涵蓋戲劇、舞蹈、影視、曲藝等眾多藝術門類,作為一本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為己任的主流藝術期刊,人民出版社期待雜誌辦出學術品位,儘早成為國家級核心期刊。陳裕亮筆耕不輟 ,以茶助興,舞文弄墨,修身養性。茶餘飯後,他每天堅持臨習法帖,他對米芾的《蜀素帖》深愛不已,尤其鍾情於米芾那變化多端的筆法所書寫出來的神采,繼而研習魏碑,其書法骨法剛健,筆墨語言豐富多變而又自成體系;他也畫畫,視為墨戲,重在養心,對八大山人的花鳥畫推崇備至,主張以書入畫,其花鳥畫大氣中泛出一股文人氣。 他是一個游離於藝術圈的青年學者,站在圈外看圈內,使得他不為魚龍混雜的各種怪異現象所迷惑,得以在客觀而又“師己心”的前提下,采寫了一系列有較大影響力的文章。他是個理想主義者,為了藝術,為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更好的傳承與宣揚,他默默耕耘於斯,以拓荒牛的姿態昂揚於斯;體力、科技和文化,這是三種不同層次的生產力,體力中國正是改革開放以前百年中國生產力狀況的寫照,科技中國恰恰是三十年改革開放成就的說明書,而文化中國則是黨、國家和人民所期待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描述。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恰恰是文化中國最為重要的代表。為了文化中國的實現,作為一個青年學者,他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弘揚傳統文化藝術這一光明而又充滿曲折的大道。藝術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這就是公民社會裡的美育功能。在他看來,藝術應該服務於生活、美化生活,故一直推崇用賞析、品讀的角度欣賞、解讀書法、國畫,讓藝術的愛好者得以在輕鬆、優美的環境下感悟美。
 “人民藝術家訪談”欄目做了靳尚誼、歐陽中石、詹建俊、馮遠、楊曉陽、田黎明、唐勇力、王濤、蘇士澍、王來文、李寶林、何家英、聞立鵬、楊飛雲、王沂東、袁運甫、盧禹舜、靳之林等藝術大家或名家的視頻直播;作為總撰稿人,陳裕亮始終堅持貼切、深度與學術性的基本原則,打造該欄目成為弘揚傳統文化藝術的主流陣地,讓廣大的網友感受藝術家的魅力和學術的嚴謹。“陳裕亮對話藝術名家”系列,是為了秉承弘揚傳統文化藝術這一基本理念,陳裕亮與中國書畫界、評論界名家或大家就跟他們相關領域的熱點話題,就行深入有益的探討。真理不辨不明,結合藝術名家自身的藝術體會使得探討、辯論更加具體詳實,更具有可讀性和針對性,該系列希冀能帶給藝術界另一個思考的平台與視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