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電子學家]

陳章[電子學家]

陳章,電子學家、教育家。中國電機電子高教事業的開拓者,首種教科書《無線電工程》的編著者。執教近70年,治學嚴謹。在電力、通信廣播和無線電工程諸領域著述頗豐。由他主持制訂的無線電與電子學專業教學大綱和計畫,屢屢受到讚賞和推廣。畢生關心國家建設偉業,育人不倦,待人以誠,一身正氣,堪稱一代宗師。

基本信息

陳章,電子學家、教育家。中國電機電子高教事業的開拓者,首種教科書《無線電工程》的編著者。執教近70年,治學嚴謹。在電力、通信廣播和無線電工程諸領域著述頗豐。由他主持制訂的無線電與電子學專業教學大綱和計畫,屢屢受到讚賞和推廣。畢生關心國家建設偉業,育人不倦,待人以誠,一身正氣,堪稱一代宗師

個人簡歷

1900年5月29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

陳章[電子學家]陳章

1917—1921年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21—1923年任交通大學電機系助教。

1924—1925年美國普渡大學電機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25—1926年任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學生工程師。

1926—1928年任黃埔軍官學校無線電高級班上校教官,南京國民政府軍事交通技術學校上校教官。

1928—1930年任國立浙江大學工學院電機系副教授。

1931—1932年任國立交通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32—1949年任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電機系教授,其間曾兼任交通大學重慶分校教務長,中央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

1949—1952年任國立南京大學工學院電機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2—1992年先後任南京工學院電信系系主任,名譽系主任,南京工學院圖書館館長。

1992年12月9日病逝於南京,終年92歲。

生平簡介

陳章,

陳章[電子學家]出生於江蘇省

字俊時,又名端臣。1900年5月29日出生於蘇州市一個書香家庭。幼承庭訓,入私塾啟蒙。1906年,入江陰禮延國小堂;1913年考入東吳大學附中;1914年插班考入上海工業專門學校(交通大學前身)的附中二年級,與鄒恩潤(即鄒韜奮)、張寶桐同班,並義結金蘭。1917年中學畢業時他們三人均直升大學部電機工程科。1921年學校改名為交通大學,陳章於當年畢業,是為首屆畢業生,名列第三,作為中國首批助教留校。1923年秋陳章因病辭去交通大學教職。1924年初病癒後入上海慎昌洋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代理處)工作,同年8月自籌經費入美國普渡大學電機系深造,翌年獲碩士學位。1925年秋起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任學生工程師。1926年10月,陳章學成歸國,到廣州北郊無線電台任工程師,兼任黃埔軍官學校無線電高級班上校教官。1928年初辭職北返,在南京國民政府南京軍事交通技術學校任上校教官。同年10月,受聘國立浙江大學電機系副教授,主講電工基礎、電力鐵路等課程。1930年2月因中年喪偶而辭職。1931年秋回交通大學任物理系副教授,主講電機系的電磁學課程。

1932年秋受聘為國立中央大學電機系教授,主講電工基礎、電力傳輸、電照學、電話學、電力廠、電力鐵路等課程。在此期間,他還在國民黨南京政治學校兼課。1935年,中央大學電機系主任許應期離校,陳章應校長羅家倫之聘,接任系主任,並開始主講無線電工程課程。他主系以後銳意發展電信教育,使中央大學電機系電信組之師資設備和在學學生數,很快地達到與電力組相同的規模。1943年,他還使“電子學”成為一門獨立課程。在國內,這是創舉。陳章自1935年至新中國建立後在南京和重慶國立中央大學任電機系主任期間,還曾先後應顧孟余、顧毓琇、吳有訓三任校長之聘,兼任該校圖書館館長和工學院院長職務。1940年,交通大學重慶分校成立,陳章受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之聘兼任該校教務長。1945年抗戰勝利時,陳章由重慶返里。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陳章被周鴻經校長舉薦作為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成員,赴巴黎出席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無線電廣播小組國際會議、赴貝魯特出席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會議,並去倫敦、紐約、波士頓、華盛頓等地考察與參觀教育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大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陳章仍任工學院電機系主任。1952年,中國進行院系調整,在中大原址成立了南京工學院,當時將電機系分設為電力工程系和電信工程系,陳章任電信系系主任。1953年專業調整時,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工學院三校的無線電師生及設備全部併入南工電信系而建成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仍由陳章主政。1978年因年邁體衰,改任名譽系主任。

陳章[電子學家]九三學社

陳章在1950年參加九三學社1958年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至80年代,改任中央參議委員。自1950年起陳章歷任南京市首屆人大代表,江蘇省第一至三屆人大代表、江蘇省政協第四屆委員和第五屆常委。1985年,陳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2年,陳章任中國工程師學會董事兼該會《工程季刊》總編輯。自1937年任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重慶分會書記起,至80年代中被推舉為中國電子學會會士和名譽理事,1987年任江蘇省電子學會名譽理事長,武漢電工理論學會名譽理事長,北京電子工業學會名譽顧問。陳章還從60年代起擔任教育部工科電工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1978年起曾任該會副主任委員兼無線電技術基礎編審小組組長。

1992年12月9日,被海峽兩岸數代學人尊為宗師的陳章老人,因病醫治無效而與世長辭。聞訊者無不認為這是中國教育界、電機和電子學界的重大損失。

培養人才

銳意發展電信教育桃李滿天下

陳章[電子學家]《電世界》

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前期的中國電信事業,長期為外國勢力所壟斷。當時中國少數大學的電機系,即或設有電力而無電信專業,或雖設有電力、電信專業也仍以電力、電機為主。陳章於1935年主持中大電機系後,十分注重電信人才的培養。他廣延名師,擴增實驗設備,創設培養電信和電力碩士生之研究所。在課程設定上,他視野開闊,率先在系裡開設了電子學、超高頻工程、電視學等當時屬於新創的課程。為了發揮集體優勢,他又致力於無線電工程課的教學。他早在1932年就著有《無線電工程》教科書,5年內三次修訂出版,後來發現美國史丹福大學特曼(F.E.Terman)教授著《無線電工程》(RadioEngineering),內容豐富,理論聯繫實際緊密,乃於1940年起先後將其一、二兩個版本譯出,交商務印書館出版;1948年至1950年又繼而譯出其第三、四兩個版本,成為中國許多理工科大學此後10多年普遍採用的主要教本。

1937年9月因“八一三”抗日戰爭爆發,中央大學全校遷往重慶時,陳章領導全系師生員工日夜奮戰,使全部儀器設備在拆裝運輸中無一缺損。在其後的艱難歲月里,中大電機系在陳章苦心增補更新與精心管理下,還有了長足的發展,成為當時中國師資設備實力最雄厚的電機系。在此期間,為使這類實驗設備不致在日本侵略軍飛機對重慶市城郊狂轟濫炸時受到損毀,他帶動全系師生在實驗室附近構築了一個防空掩體,每在空襲警報拉響時便督促大家安全轉移,從不稍懈,這與陳章視儀器儀表為培養工程師之寶的教育觀點是分不開的。

1948年,南京國民政府國防科學研究委員會曾向中央大學的電機、航空、機械3個系撥出了添置教學設備的一筆專款。陳章時為工學院院長,秉公分配,後將電機系所得款項向美國訂購了一套電子管製造設備,1949年6月運到,為此後創造中國電真空製造專業奠定了基礎。

嚴師出高徒,桃李滿天下,這對陳章來說確乎如此。僅就他45年躬耕不綴的南京工學院及其前身中央大學而論,出其門下的畢業生就有8000名之巨。他們之中既有國內知名的工程家和教育家,如吳匡、程式、黃緯祿、陳涵奎、范新弼、陸鍾祚、夏培肅,劉盛剛韋鈺倪光南等,也有揚名海外學界的精英,如田炳耕張可南、成眾志、馮煥、柏實義等。

投身教育改革成績斐然

南京及重慶國民政府時期的大學教學仿英美模式,培養通才,既無專業,也無教學計畫與大綱。1952年,教育部決定將中國工科的1953屆和1954屆畢業生均提前一年畢業。陳章同錢鳳章、陸鍾祚等教授精心地為之制訂了削枝強幹、專攻無線電廣播與通信專業的教學計畫,並組織開設新課,趕編出了相應的教材,有效地保證了這兩屆畢業生的質量。為了彌補1954年夏沒有畢業生之缺,1952年增招了無線電廣播和長途電信兩個二年制專修科的調乾生,陳章與錢鳳章又煞費苦心地為之制訂了新的教學計畫,為短期培訓專門人才提供了新的經驗。同年,對教育部要南工電信系首創電真空專業的指示,陳章與陸鍾祚更是全力貫徹,成功地培訓了師資,增添了設備,除當年招收新生之外,還把40名二年級在校生全部轉入電真空專業,極大地緩解了國家對這類人才的急需,並使南京工學院成為中國電真空人員的重要培養基地。

1953年,隨著中國院系調整的實現而擴建的南工無線電工程系,匯集了華東地區4所著名工科院校的電信和無線電專業的師資設備和在校生,規模驟然倍增,教學任務大為繁劇。作為系主任的陳章,不以被尊為前輩而稍懈,仍以其虛懷若谷、待人以誠的品德,任人為賢、勤於協商的民主作風,團結來自各方的學者同仁,使其各展所長,各得其所,進而形成了同心同德、共謀進步的新的教學與科研並舉的群體,並使原先恐有由於傳統相異而生隔閡和不易團結之虞不復出現。其間,陳章有意讓新來的教師分別主講無線電與電真空等專業的本科課程,而他自己與南工老教師錢鳳章教授等轉而主動承擔專修班的課程,加速了這個新集體的融和過程。

1955年底,高教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決定,將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交通大學有線電系、華南工學院無線電系全部遷入四川成立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陳章認為:從中國全局看,集沿海三個重點繫於內地一校,對全面發展中國電子學科和電子工業不利。對此,他除了向上級提出已見之外,還和系內諸教授聯名致電周恩來總理,力陳利弊。中國共產黨江蘇省委也向總理提出挽留該系之請求。最後,總理親自決定:南工無線電系停遷,只抽1/3骨幹教師支授新校。

1960年底,南京工學院黨委為適應國家對建設人才的需求,決定從無線電系分出一個電子工程系,以增強電真空等專業人才的培養。經陳章與副系主任陸鍾祚教授的精心籌劃,遂於1962年建成了由陸鍾祚主持的新系。後來發展的事實表明,經歷了前述三次裂變和兩次聚變的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其教學質量始終名聞遐邇。這不僅記錄了這位教育家為之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也反映了他在貫徹教育改革上表現出來的膽識。

修訂教學計畫實為創新

陳章[電子學家]教學工作

歷來為廣大考生嚮往並被作為報考重點的南京工學院無線電與電子學學科,其專業與課程設定,自50年代初期開始,均依當時自蘇聯傳來的模式為藍本。如何使之適合中國的國情,是中國許多院校在當時必須對待的新問題。在南工,由於陳章既不郁於舊見,也不硬性照搬,而是本著求實創新的精神,力倡對重大問題通過全系教師討論,在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修訂出符合國情、校情的教學大綱及其實施計畫,並使之形成風氣。1953年底,該系制訂出了一份無線電通信與廣播專業教學計畫(4年共30門課),其主要特點是:重視理論基礎(6門公共基礎課,15門技術基礎課);不盲目抄襲前蘇聯的模式,強調宜結合國情拓寬口徑;重視實踐環節(有認識、生產、畢業實習共17周)。在當時,外界對此頗有爭議。高教部在1957年7月以“教本字8/102號”文頒布的高等工業學校無線電通信與廣播專業4年制本科教學計畫,卻採用了南工上報的方案,僅僅增加了兩門選修課和1周實習時間。

1956年,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在中國高校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全系教師在陳章的鼓勵下積極參加教改研究,不少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前蘇聯以設備為軸心的體系,專業課內容煩瑣,理論分析過細,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因而在陳章、錢鳳章、吳伯修教授等的推動下和青年教師的積極支持下,制訂了兩個方案。其核心是取消設備課,開設半導體電路、資訊理論、雷達原理、微波技術脈衝技術等課程。此後不久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高校教學計畫會議上,陳章作為無線電組組長主持了中國無線電技術專業教學計畫的討論,南工代表錢鳳章,對上報的兩個方案特別是第二方案作了很有說服力的發言,引起與會代表很大興趣,經討論均被通過,建議各校根據情況選用。但不久,反右派鬥爭興起,使剛被中國會議討論通過的第二方案遭到全盤否定,錢鳳章竟成了方案的炮製者而受到批判。但敢於創新的陳章仍然冒著風險,親自於1958年開出了半導體電路課,並讓幾位教師開出了多門新課,堅持進行了改革的試點。

1959年7月在青島召開的高校教學計畫會議上,南工無線電系受高教部委託而修訂的中國指導性教學計畫——無線電技術專業五年制本科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草案,再次受到兄弟院校代表的歡迎,並在討論修改後作為中國性計畫與大綱,由高教部明文頒發。以陳章為代表的南工無線電系在這期間在教育改革上進行的艱辛探索,道路雖然曲折,但隨後發展的事實表明,它的貢獻遠不止及於本校。陳章的植根於國情、校情的教學思想,迄今仍被該系視為應該繼承的優良傳統。

學術活動

熱心學會工作和社會公益事業

陳章[電子學家]中國電工技術學會

陳章一生為各級各類有關學會和協會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一系列無償的奉獻。早在30年代,他就先後擔任過中國工程師學會董事兼該會主辦的《工程季刊》總編輯,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董事及重慶分會書記,南京分會會長等職。他是中國科學社社員,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在重慶時)的發起人之一。無論是實職或是虛銜,他總是實心實意並無償地為大眾辦事。

南京解放後的1949年,陳章就先後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中國自然科學會議籌備會和中國教育會議。1956年,中國電子學會籌委會為籌建江蘇省電子學會時,他被推為南京分會理事長。在籌建期間,他經常利用夜間召開常委會,部署以學術交流與科普教育為先導的學會建設工作,做到月月都有民眾性的學術報告會,使電子工業、科研、教育配套的南京地區成為國內當時籌建學會的一個最活躍地區,會員人數也隨之大增。1957年5月7日在南京市文化宮舉行了由他倡導、由各會員單位合辦的中國首創的大型電子學展覽會,展品從元器件到防空雷達,占滿了一幢三層大樓和大院,為期1個月,參觀者達5萬餘人,親臨參觀的中國電子學會籌委會主任委員王諍給出了高度讚揚,事後還專門為之通報中國各省市籌委會。1962年,江蘇省電子學會成立,被推為首屆理事長的陳章,又作了新的開拓,不僅使學術活動制度化,每年舉辦各有主題的學術會議,而且還創辦了各種培訓班,組織編輯農村知識青年電子學叢書,在南京市中心建造了展示實物的電子畫廊,幫助省內主要城市建立分會等,陳章的開拓性貢獻功不可沒。

早在1933—1934年間,每當夏天大雷雨後,南京總有市民因觸及燈頭或開關而致死者,前後竟達數10人之多。時為中央大學電機系教授的陳章聞之坐立不安,感到有解除危難的責任。經他對收集到的情況的分析,斷定系折斷的高壓線碰上了接地不良的低壓中和線所致,立即找當時任建設委員會電業處長的老朋友陳中熙商討,旋即會同中大電機系主任許應期金陵大學電機系主任楊簡初聯名質詢首都電廠,提出了應在每隔幾根電線桿處將低壓中和線接地一次的建議。該電廠接受意見並在半個月內如法完成全部工程。從此消滅了類似事故之發生,極大地提高了用電居民的安全感。他為能為南京人民造福而欣慰。

陳章[電子學家]關注中國鐵路建設

陳章以其廣博的學識,對中國鐵路建設也頗為關注。在他擔任江蘇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期間,先後曾向中共江蘇省委提出過兩份分別詳列了路線和造價的建設長江南北兩條鐵路的建議書,得到江蘇省黨政主要領導同志的重視。1990年,已屆90高齡的陳章聽到蘇北鐵路建築工程已經動工的訊息時,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陳章關心社會進步的行動,還表現在他對發展國家科教事業的建言和獻策上。從本世紀20年代初期他在大學工作時起,他就連續不斷地在各個時期的報刊上著文發表了一系列對發展中國電力、電機、電信、無線電事業的言論或建議。1978年,他因年邁體衰退出一線教職後仍然以顫抖的雙手,撰寫並發表了10多篇工科教學的評論文章,而且還不辭辛苦率團赴美考察教育。他的這片赤子之心,在他於1986年為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而親筆書寫的申請書中有如下一段恰如其份的自我概括:“我長期是一個黨外民主人士,一向關心國家大事,但還只是普通公民應有的主人翁態度。入黨以來,我是執政黨內一個小分子,對國家大事不期然而然有一種更深切的關注。我還有一枝筆、一張嘴,以盡微薄力量,不斷地提建議,作評論,寫回憶,希望對國事有所裨益。”

愛人以德

陳章治學嚴謹,

陳章[電子學家]陳章

對學生不管親疏均從嚴要求,但他嚴中寓慈,備加愛護。抗日戰爭時期,他的學生大多數是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重慶而慕名考入中大的。他除了噓寒問暖要他們立志救國、建國、學好課程之外,對經濟上確有困難的學生,總是盡力設法解決。例如,1941年有位從江西吉安來的女生,貧困得只有一床破棉被,兩套舊軍裝,赤著腳丫穿草鞋,衣食無著,陳章見狀,除了立即請求校方發給一塊做旗袍的藍布,和設法介紹他去雜誌社課餘抄稿,到沙坪壩書店兼作服務員,為抗日傷員縫製衣服以求略有自助之外,還在必要時緊縮家計解囊相助,並且動員他的大哥和當時已畢業的黃緯祿、孫家忻等定期給予資助,使這位現已成為西北工大教授的女同學,得以在溫暖的大家庭里度過了4年不平凡的大學時光。舊社會大學畢業生謀事不易,雅稱“老闆”的系主任們通常都要為之推薦介紹,陳章之所以備受歷屆學生的愛戴和崇敬,還由於他總能千方百計和不厭其煩地使所有畢業生離校後都有工作可做。沒有愛生如子的胸懷,這是難以做到的。

陳章秉性耿直,對人對事,是非曲直,涇渭分明,決不隨波逐流,更不阿諛奉承。從任職黃浦軍校到中央大學的20餘年間,他始終沒有為要他參加國民黨的勸說所動。他歷來對不屑為伍者不予敷衍應酬,對看不入眼的事敢於直抒已見。他用人重才尚德,對上級介紹不合格的教授決不接受。他的一身正氣,在重慶時期屢受梁希、潘菽等進步教授之推重。陳章助人為樂的品德還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1941年4月1日,中大電機系二年級學生成貽賓參加反內戰遊行時,被南京國民政府唆使的暴徒毆打重傷,陳章雖才從國外回來,聞訊即於當天專程去醫院慰問探視;成貽賓不治殉難,陳章不顧恐嚇只身前往靈堂弔唁並與進步學生一起列隊送葬。他這種在白色恐怖下大義凜然的行動,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敬崇。又如,1949年3月,他從美國考察回來時,在輪船上發現一位漂泊無靠的少年,為了不使他再受摧折,就帶他回家,並送他到中大附中上學,後來又支持他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對系裡不少有生活困難的同仁,尤其在60年代初經濟困難時期,他總是慷慨濟助;每逢組織上號召救濟災區等事時,他總是第一個帶頭捐獻。

1992年初,陳章將抗戰前積攢所置的私寓出售,以20萬元捐獻學校作為設立“陳章黃吾珍獎學金”之基金,每年以其利息對無線電系2名及電子系、電機系、外文系各1名共5名優秀本科生髮給獎學金,其首批名額與金額已於當年舉行的東南大學90周年校慶時頒布和發放。

1992年12月9日,陳老因病於江蘇省人民醫院去逝,享年92歲。當天,其奉侍在側的子女遵照他的遺命,將陳老遺體奉獻給南京醫學院進行解剖,並於1993年清明時節,會同從美國、台灣專程回國的其他子女和孫輩,將其骨灰連同四年前病逝的夫人黃吾珍(東大外語系老師)之骨灰,一起撒入長江和故鄉蘇州郭巷鎮河中。

主要論著

1陳章著.無線電工程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1937(三次修訂出版).

2陳章著.電力工程概念·電力鐵道·電子學淺論.上海: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叢書,1932—1935.

3陳章譯.無線電工程([美]F.E.Terman著).上海:商務印書館,1940—1950(共4個版本).

4陳章編著.無線電基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

5陳章等譯.高頻放大器([蘇]B.N.CNφOPOB著).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57.

6陳章.美國電力事業十年前後之回顧與預測.東方雜誌(上海),1926,22(22):41—53.

7陳章.電機製造工業與中國.東方雜誌(上海),1926,23(11):49—56.

8陳章.美國無線電概況.工程季刊(上海),1926.

9陳章.奇異公司實習記.工程季刊(上海),1927.

10陳章.水力發電與火力發電的比較.新民族(重慶),1941.

11陳章.談談學分制.光明日報,1979年6月21日

12陳章.無線電在舊中國史話.電子高等教育(西安),1984.

13陳章.工科院校四年制與五年制問題剖析.光明日報(北京),1984年.

14陳章.工科院校的專業設定亟須改革.中國教育報,1984年5月8日

15陳章.早年的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科.電子高等教育(西安),1986(4):61—64.

16陳章.周總理與南工無線電系.新華日報,1987年1月8日.

17陳章.中國無線電教育的奠基者張廷金教授.電子高等教育(西安),1987(1).

18陳章.電工歷史上幾個爭論的問題.電子高等教育(西安),1988(2):61—63.

19陳章,孫文治.懷念中國電信老專家錢鳳章教授.電子高等教育(西安),1989(1):66—6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