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故里[河南]

陳摶故里[河南]
陳摶故里[河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摶故里在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陳竹園村,《宋史·陳摶傳》:“陳摶是亳州真源人”。老子也是真源縣(即苦縣)人,故陳摶故里也是老子故里。陳摶(871年—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隱士。陳摶繼承漢代以來的象數學傳統,並把黃老清靜無為思想、道教修煉方術和儒家修養、佛教禪觀會歸一流,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後人稱其為“陳摶老祖”、“睡仙”、希夷祖師等。

基本信息

簡介

陳摶故里鹿邑陳摶公園陳摶故里鹿邑陳摶公園

在鹿邑縣城東南隅、紫氣大道南側,有一個占地300餘畝的公園,叫陳摶公園。公園內湖水蕩漾,綠樹掩映,青草如茵。公園東南角建有陳摶廟陳亭,這裡就是鹿邑人紀念鄉賢“睡仙” 陳摶的地方——陳摶庵。

說起陳摶庵的來歷,還有一個民間傳說。陳摶在世的時候,好在老君台前散步。他看了老子著的書,稱讚不已,就贈送老子一副對聯:開張天岸馬,奇異人中龍。一天,他又到老君台前散步,見一個白須銀髮的老頭兒在地上躺著睡覺。陳摶見老頭兒嘴裡吹著氣兒,鬍子一動一動的,“噗”,嘴裡吐出一個像紅棗一樣的藥丸子。陳摶拾起來一聞,暈倒了,不由自主地張開了嘴,那藥丸蹦到他的嘴裡,一下子滑進肚子裡。就這樣,陳摶在這裡睡起覺來,睡醒一問,幾十年過去了。陳摶慢慢省悟起來:原來是老子度他成仙的。那個吐藥丸的白鬍子老頭兒就是老子。後來,人們就在陳摶睡覺的地方蓋座廟,廟裡塑了陳摶的睡像,起名叫陳摶庵。

史料記載

據史料記載,陳摶庵,又名白雲庵。明朝嘉靖年間,為紀念鄉賢陳摶,鹿邑有一位張姓鄉紳捐獻土地300餘畝,始建陳摶庵,後清朝又重修。當時的陳摶庵與明道宮南北相照。原明道宮上刻有一副對聯:“北望仙台訪猶龍遺蹟,南眺睡庵瞻白雲道苑。”自古以來,明道宮和白雲庵就是鹿邑紀念老子陳摶的兩處景點。陳摶庵有兩進院落,坐北朝南,有山門七間,中間一間為穿堂,穿堂兩邊對聯為:“華山遺一老,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鹿地建生祠,山河同其久,日月同其明。”山門兩邊耳房內供有火神等泥塑神像。山門外有東西流向一條小河,中有小橋。從橋向東南、西南修有兩條磚路,傳為龍鬚。小路外邊對稱有兩眼井,傳為龍眼。路兩邊為花壇。第一進院內有正房三間,有陳摶坐像一尊,怡然斜倚枕上看書,襯托出幽靜景象,神態自然,栩栩如生。正殿內左山牆上,畫有壁畫,為“五龍升天”,龍下坐有五位老人,是傳授陳摶五龍蜇法的五位老人。右邊山牆上畫有陳摶與趙匡胤下棋的壁畫。院內各有廊房數間,內有陳摶弟子塑像,神態各異,生動形象。第二進院內有寢殿三間,中有陳摶睡像一尊,頭西腳東,面南而臥。整個建築為磚木結構,灰磚灰瓦,古樸大方。庵院四周環水,曲徑通幽,魚游淺水,白鷺翔空,漁舟唱晚。游者飄然物外,頗有意趣,如在青坪峰中。由於兵火戰亂,加之年久失修,新中國成立前部分庵院被毀,上世紀50年代被完全拆除。

出生地

陳摶廟內的正殿陳摶廟內的正殿
據史料記載,陳摶,字圖南,別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民間稱之為陳摶老祖,出生在古亳州真源里,即老子故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宮鎮陳竹園村人。陳摶是傳統神秘文化中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代宗師。他出生於五代至宋初時期(即公元871年),卒於公元989年,享年118歲,最後化形於蓮花峰下。陳摶是著名的道學家、隱士。

相傳,陳摶的出生很有戲劇性和神奇色彩,不知是誰人所生,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人稱“啞孩兒”。一天,他在渦水邊遊戲,遇到一個青衣婦人,自稱“毛女”。“毛女”將陳傳抱到附近的隱山之中(今鹿邑尚有隱山遺址),中,餵了幾口瓊漿玉液(一說乳汁),陳傳從此開了心竅,開口說話。“毛女”又將一本書投入他的懷內,並贈詩一首:“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顛。 回首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陳摶回到家中,突然念出這四句詩來,養父母大吃一驚,忙問他從哪聽來的,陳摶說是“毛女”所教,並取出書來,原來是本《周易》。 從此,陳摶細心研讀,手不釋卷。

由於通曉了八卦大意,此後,陳摶無書不看,飄飄然有出世之志。陳摶18歲那年,養父母雙亡,

陳摶遂拋散家財,隱匿山中。

陳摶公園

陳摶公園位於鹿邑縣城東南隅。

2001年,鹿邑縣委、縣政府在陳摶庵舊址上開發建設了一個占地300餘畝的陳摶公園,公園北依風景河,南鄰古城牆,水域面積達72畝。園內有三湖一島,東為釣魚湖,占地17畝。東南為荷花池,占地12畝。西為水上樂園,占地33畝。湖心為桃花島,島上遍植桃、柳等樹。繞湖建有5座青石拱橋。島的東面為龍橋(又名九曲橋),島的西面叫鳳橋,東北方為兩孔橋,北面風景河上,還有三孔橋。園內有兒童樂園、遊艇、溜冰場和健身器材等設施。園區西北角建子母塔一座,塔高13層,45.81米,母塔上建子塔五座。塔體中鑲嵌石碑195塊,供書畫愛好者和捐資者題字題名留念。參觀者繞外走廊可閱覽碑文或瞭望四野,站在塔頂可遠眺鹿邑全景。

公園設計堅持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的三大原則,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道家文化中的“天、地、人合一”及“小中見大、靜中藏動”貫穿全圖,體現自然、淡泊、幽雅、含蓄、“致虛極、寧靜篤”、浪漫飄逸的道家思想。公園風格既具有現代時尚,又富寓古典文化風韻。

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為陳摶故里陳摶亭題名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為陳摶故里陳摶亭題名

按景觀功能不同全園可分為西側休閒娛樂和東側文化修養區。南部為前導區,北部有神道與老君台景區相連,西側以娛樂休閒為主,東側渲染文化主題,突出文化內涵。靜中藏動,動靜相宜。休閒娛樂區設有時代廣場、親子樂園和戲水樂園;文化修養區設有陳摶庵、心智園和健身區。

1993年,鹿邑縣老子學會、鹿邑縣陳摶學會共同發起,多方募捐,在陳摶庵原址設立了陳摶碑亭,碑亭為黃色琉璃瓦蓋頂,飛檐斗拱,古色古香,亭內豎碑,碑正面刻有“陳亭”二字,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親筆題寫。2008年3月,鹿邑縣老子學會、鹿邑縣陳摶學會又積極籌措資金,在陳摶碑亭東北側恢復興建了陳摶廟。陳摶廟整個建築為磚木結構,青磚綠瓦,古樸大方。周圍楊柳婆娑,四季如春。

這幾年,隨著鹿邑對老子文化、陳摶文化開發力度的加大,每年都吸引著很多遊客來鹿邑祭拜先賢,觀光旅遊。每月的初一、十五,許多遊客到明道宮、太清宮景區拜謁完老子後,都要前往陳摶公園內的陳摶庵舊址瞻仰一下鄉賢陳摶,並點上香火,祭拜一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