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鈞[清代書法家]

陳國鈞[清代書法家]

陳國鈞(1872-1941),字子身,號西岩,晚年自謂“逸園老人”,生於1872年,靖遠縣城關人。早年時家境貧困,但不畏困苦,矢志求學,考取為貢生。先被靖遠協營馬福祥聘為記室,後擔任西寧、河州鎮署張定邦的秘書,1923年任合水縣知縣,1931年任東樂縣縣長,任滿後辭職歸故里,1941年逝世。其所居曰琴書軒。

基本信息

簡介

陳國鈞(1872-1941),字子身,號西岩,晚年自謂“逸園老人”,生於1872年,靖遠縣城關人。早年時家境貧困,但不畏困苦,矢志求學,考取為貢生。先被靖遠協營馬福祥聘為記室,後擔任西寧、河州鎮署張定邦的秘書,1923年任合水縣知縣,1931年任東樂縣縣長,任滿後辭職歸故里,1941年逝世。其所居曰琴書軒。

經歷

陳國鈞作品 陳國鈞作品

甘肅省靖遠縣烏蘭鄉人,寓居縣城南關,其後昆今遷居紅咀子村。雖“先世以武功顯”,至先生出,家貧寒,經同治兵燹,僅存數椽破屋,糧少隔宿,灶灰輒寒。其先君勤奮自持,日以市炊餅為計,供子身塾讀,此先生親書家傳中所云。其時子課餘,亦入市纏助售,故迄今靖遠流傳“陳國鈞的秀才、貢生是饅頭裡滾出來的。”並留有歇後語云:“陳國鈞賣饅頭裡這把啥咋了”。先生天資聰穎,潛身學問,習字無間,吾曾見先生童稚所讀書之包皮,楷書大小相間,幾不見白紙,似遍復一遍、密密麻麻,綻溢墨香,不可辨識,其習書用心之良苦,於此可證。舉貢後,組塾執教,曾為靖遠協營馬福祥將軍記室,兼課少君鴻賓、鴻逵,終成封疆大吏。

書法造詣

陳國鈞是隴上聞名的書法家,與甘肅著名書法名家劉爾炘等交往甚密,早年專習“蘭亭”,後攻魏書及金石古籀,潛心研習大篆、小篆,尤對鄧文焯詞作及書畫至為尊崇,晚年始習懷素書法。書法作品早年清雅秀麗,淡而不俗,流漓舒暢,陽剛盡致,後期則筆力遒勁,豪放灑脫,氣勢磅礴,力似千鈞,時人譽為“神筆”。1925年旅居蘭州期間,與同鄉李星桓、趙煥唐等文化人士籌資重印道光《靖遠縣誌》,使這一地方舊志善本得以搶救保存。陳國鈞一生為人謹慎,性格耿直,清正寡慾,淡泊名利。抗日戰爭時期,曾寫下了許多愛國詩詞,體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陳國鈞書法作品傳世很多,廣為民間收藏,縣圖書館保存有其在河州鎮署供職期間寫給妻子的家書《集錦集》及部分使用過的書法字帖等。陳國鈞書法作品被蘭州碑林收錄。

校長百科

校長,在秦漢時期指的是下級軍官,後經演化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或其他辦學機構管理部門任命的學校行政負責人。

卞惠石

包志忠

包君偉

崔銳捷

明輝

陳根甫

陳駿

陳國鈞

蔡元培

陳理

陳劍脩

陳慎瑜

曹迅棟

陳三軍

程厚恩

陳光榕

陳萍萍

蔡文華

陳祥生

陳建華

陳新建

陳莉

陳光輝

董韻

杜錫鈺

戴維·約翰斯頓

董漢利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丁繼泉

鄧小波

鄧衛民

段飛龍

丁強

段火香

符景海

李登輝

方惠堅

方雨輝

馮俐娥

樊仁

馮永寧

范俊

范火榮

高景德

葛雲中

郭琦

高美蓮

關萍

谷夢琴

管華

郭小明

何濟林

賀美英

何東昌

侯朝海

侯德彭

胡軍[暨南大學校長]

何天淳

胡泮生

華秀升

黃少珍

黃思開

胡永紅

何祖建

洪明友

胡增琪

何康德

吉錫民

姜建中

蔣南翔

江勁松

金邦正

金麗霞

康玲

孔玉范

康岫巖

劉長銘

劉道玉

劉彭芝

李鴻朗

劉亞春

林萍華

劉梅[演奏家]

劉偉[經濟學家]

林克

劉彭枝

劉永勝

劉披雲

劉吉臻

劉新來

廖維林

劉仰成

李永忠

劉兵

黎輝

李木生

李雲生

羅招榮

李奭萍

賴永勝

劉建贇

閔春發

孟德強

馬君武

穆孟傑

閔思衛

煤球哥

寧德忠

歐進萍

歐陽平凱

歐陽華欽

彭定康

皮宗石

彭祖德

彭修盛

錢金星

錢細秀

邱守安

榮仕星

榮蘭祥

饒建中

沈慧俐

孫珩超

沈茂德

孫衛國

宋維明

史書翰

蘇志武

孫武學

孫建民

塗潤華

唐建武

湯賽南

陶文沂

唐盛昌

王勁松[北京電影學院]

王學進

王曉鋒

王蘊倩

王結[校長]

文耀挺

溫鑫林

王華林

吳靜皎

謝韜

熊仁民

夏強

謝淑滿

游俊

楊立志

袁永熙

姚家新

楊逢春

葉翠微

趙文祥

周躍南

周德霞

朱秀林

趙彥修

張家慶

卓立

張軍

張洪斌

張輝耀

張仲應

曾獻中

張志華

張忠

曾國如

周守勤

張炳華

朱海斌

周清華

鄒琴香

卓東健

鄭學忠

鄭學忠

甄朝黨

周惠欣

趙雅茜

周緒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