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調

陰調指漢語一個聲調中清聲母的字分化出來以後形成的調類,調值一般比濁聲母字較高。

陰調

日本釋了尊《悉曇輪略圖抄》說:“平聲重,初後俱低。平聲輕,初昂後低。上聲重,初低後昂。上聲輕,初後俱昂。去聲重,初低後偃。去聲輕,初昂後偃。入聲重,初後俱低。入聲輕,初後俱昂。……四聲各輕重:八聲。”他的“輕”代表清聲母字。到《中原音韻》(1324)開始給清聲母字調加個“陰”字,給濁聲母字調加個“陽”字。“陰陽”這兩個字是漢族常用的哲學名詞,本身讀法又正是兩種分裂後的調的典型,“陰”字從中古清聲母來,“陽”字從中古濁聲母來,所以後人多數沿用這個術語。現代方言廣州話四聲各有陰陽;閩南話除陽上變陽去與唐代李涪《刊誤》描寫當時的音一樣以外,平去入各分陰陽;客家方言平入分陰陽;湘方言去聲分陰陽;官話方言平分陰陽。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