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

陟(拼音:zhì),漢字。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陟字骨刻文演變。熹宗元季辛酉,陟尚寶司少卿,七月陟太僕寺少卿。屺,無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似聞我哥對我講:“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個樣。可要當心身體呀,歸來莫要死他鄉。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

漢字:陟

zhì

陟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漢儀行楷繁--陟漢儀行楷繁--陟

陟:

拼音:zhì

注音: ㄓˋ

部首:阝

部外筆畫:7

總筆畫:9

五筆86:BHIT

五筆98:BHHT

倉頡:NLYLH

筆順編號:522121233

四角號碼:7122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965F

音韻參考

[廣韻]:竹力切,入24職,zhi,曾開三入蒸知

[平水韻]:入聲十三職

[粵語]:zik1

基本字義

(1) 登高:~山。

(2) 晉升,進用:黜~(指官吏的進退升降)。“~罰臧否,不宜異同”。示例: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光宗元季庚申,起公(袁可立)尚寶司司丞。熹宗元季辛酉,陟尚寶司少卿,七月陟太僕寺少卿。”

(3) 鄭碼:YIKO,U:965F,GBK:DAEC

(4) 筆畫數:9,部首:阝,筆順編號:522121233

發音:zhì [動]

(1) (根據隸定字形解釋。會意。字從阜,從步。“阜”指土丘。“步”指行走。“阜”與“步”聯合起來表示“往土丘高處走”。本義:往土丘高處走。引申義:登高。上升。)

(2) 同本義,與“降”相對

陟,登也。——《說文》

陟,升也。——《爾雅》

陟降庭止。——《詩·周頌·閔予小子》

汝陟帝位。——《虞書》

省幽明以黜陟。——張衡《東京賦》

陟彼崔嵬。——《詩·周南·卷耳》

人陟降大艱。——柳宗元《井銘並序》

(3) 又如:陟屺(登屺山。比喻思念母親。屺,無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比喻思念父親。岵,草木繁茂的山)

(4) 登程,上路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書·太甲下》

(5) 又如:陟遐(遠行);陟卓(遠行);陟涉(跋涉)

(6) 晉升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臧,善。否,惡。臧否,獎善懲惡。臧、否,這裡都是動詞。)——諸葛亮《出師表》

(7) 又如:陟罰(提拔與懲罰);陟黜(進用與貶黜);陟勸(提升與獎勵);陟明(進用賢明)

(8) 升遐,升天

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書·康王之誥》

(9) 又如:陟配(天子升天后,於祭天時配享)

(10) 姓氏

(11)地名,河南省武陟縣

英文翻譯

1.suddenly; abruptly

2.steep; precipitous

詩經國風魏風陟岵

詩經。國風。魏風 陟岵

圖

全文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譯文

登臨蔥蘢山崗上,遠遠把我爹爹望。似聞我爹對我說:“我的兒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緊張。可要當心身體呀,歸來莫要留遠方。”

登臨荒蕪山崗上,遠遠把我媽媽望。似聞我媽對我道:“我的小兒行役忙,沒日沒夜睡不香。可要當心身體呀,歸來莫要將娘忘。”

登臨那座山崗上,遠遠把我哥哥望。似聞我哥對我講:“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個樣。可要當心身體呀,歸來莫要死他鄉。”

拼音是de的漢字

拼音是de的漢字共有12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