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羊肉泡饃

陝西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陝西名吃。其淵源可上溯至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曾將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羊羹就是用羊肉烹製的羹湯,製作方法:先將優質的羊肉洗切乾淨,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面烤餅,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交廚師在碗裡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蔥沫、白菜絲、料酒、冬粉、鹽、味素等調料。古城西安的牛羊肉泡饃,講究工藝,烹製精細,火候到家,肉爛湯濃,料重味醇,饃筋光潤,綿韌適口,肥而不膩,營養豐富,且具有食療滋補作用。

基本信息

歷史由來

陝西羊肉泡饃陝西羊肉泡饃
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軍隊與借來的“大食”軍隊從涼鄯而收兩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亂”。在唐王朝天子的恩準下,部分“大食”士兵被獲準駐兵長安。“大食”兵行軍打仗時常攜帶一種叫“飥爾木”的類似“饢”的食品,行軍打仗曠日持久,士兵攜帶的“飥爾木”常變乾變硬難以下咽,他們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湯食用,這就是“泡饃”的雛形。隨著“大食”兵和當地人的交往日甚,“飥爾木”的製作方法也從軍營傳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民眾的主食之一“飥飥饃”。一千多年來,經過西安坊上人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泡饃”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進和提高,成為一道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厭的絕佳美食。“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氣洋洋”,是對陝西人的生動寫照。 泡饃以烹調方法分為乾泡(無湯)、口湯(食後餘一口湯)、水圍城(湯較多)和單走兒(吃饃喝湯)四種。餐前先將“饃”掰成黃豆般碎塊,交廚師烹煮。食時選定方位,講究蠶食,切忌攪動,以保持鮮味和原氣。其間可加辣子醬,以刺激食慾,食香菜以保持口氣清新。為避免泡饃中的牛羊肉脂肪膩口,可佐以糖蒜,以利再戰。餐後飲一碗精製的高湯,更覺濃香溢口,神清氣爽

功效和特色

美味泡饃美味泡饃
牛羊肉泡饃的特點是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氣誘人,食後餘味無窮,又有暖胃之功能。
牛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其特點是料重味醇,湯鮮味濃,饃筋爽滑,香氣四溢,誘人食慾,是一味難得的高級滋補佳品喔。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牛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乾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饃、肉,碗裡的湯也被喝完了。還有一種吃法叫"水圍城",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這樣清湯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醬、糖蒜,別有一番風味。是一種難得的滋補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饃館很多,其中老字號有"老孫家"、"同盛祥"等較有名氣。
事實上,羊肉泡饃在西安廣受歡迎並不只是因為它的美味。它和西安的許多特色小吃一樣,在街上隨處可見,而且價格公道,是一種全民食品。不管身份高低貴賤,只要想吃,就能吃得起。

製作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其製作方法是:先將優質的牛羊肉洗切乾淨,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面烤餅,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交廚師在碗裡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叢末、白菜絲、料酒、冬粉、鹽、味素等調料,單勺製作而成。牛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乾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饃、肉,碗裡的湯也被喝完了。還有一種吃法叫"水圍城",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這樣清湯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醬、糖蒜,別有一番風味。是一種難得的高級滋補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饃館很多,其中老字號有"老孫家"、"同盛祥"等較有名氣

食用方法

陝西羊肉泡饃陝西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不僅講究烹調,更講究會吃。
食用方法有三種:

一:乾泡,要求煮成的饃,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後碗內無湯無饃無肉。

二:口湯,要求煮成的饃,吃後碗內僅剩一口湯。

三:水圍城,饃塊在中間,湯汁在周圍,湯、汁、饃全要吃光。

這三種吃法,都得事先將饃掰成碎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