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

陀是一個漢字,讀音為tuó,左右結構,部首為 阝,是一個形容詞 。形聲,從阜(fù),它聲。從阜,與山有關。本義:傾斜不平的樣子

基本信息

釋義

姓氏

tuó 形聲。字從阜從它,它亦聲。“它”意為“扭擺遊走的蛇”。“阜”與“它”聯合起來表示“放眼看去,一條長土阜像一條扭擺身體正在遊走的蛇”。本義:長蛇狀土阜。

〈姓氏〉

民間有陀姓

名詞

山岡 [low hill;hillock] 藉草各小憩,側身復登陀。——元·袁桷《次韻伯宗同行至上都》 團狀物 [lump] 把棍子望小妖頭上砑了一砑,可憐就砑得像個肉陀。——《西遊記》 沙陀的簡稱 [Satuo] 陀,沙陀,後唐始興之地。——《正字通》

量詞

[量詞]∶形容數量很少

黃菊東籬栽數科,野菜西山鋤幾陀。——元·曾瑞《端正好》

陀螺

tuóluó

[top] 兒童玩具;普通是梨形圓錐體,底下有個鋼尖,可以用手指轉動,也可以用細繩、彈簧或用鞭子使其鏇轉。

tuó

ㄊㄨㄛˊ

〔~螺〕一種兒童玩具,呈圓椎形,用繩繞上,然後一拉,使其在地上鏇轉起來,用鞭抽打鏇轉不停。

輸入編碼

鄭碼:YWRR,U:9640,GBK:CDD3

筆畫數:7,部首:阝,筆順編號:5244535

陀 拼音:duò tuó

部首:阝,部外筆畫:5,總筆畫:7 ; 繁體部首:阜,部外筆畫:5,總筆畫:13

五筆86&98:BPXN 倉頡:NLJP

筆順編號:5244535 四角號碼:732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640

字形結構

鋼筆行楷 鋼筆行楷

漢字首尾分解: 阝它

漢字部件分解: 阝宀匕

筆順編號: 5244535

筆順讀寫: 折豎捺捺折撇折

中華大字典

【駝】

唐何切 音駝 歌韻

⑴衺也。見[廣雅釋詁]

⑵落也。[淮南繆稱]岸崝者必—。

⑶陂—。險阻也。見[玉篇]。[又]不平貌。[文選司馬相如賦]登陂—之長坂兮。[按沈炯賦作婆—。]

⑷頭—。梵語。譯言抖擻。僧之高行者也。

⑸伽—。梵語。譯言諷頌佛家之讚美也。[范成大詩]元無秘密可伽陀。

⑹首—。梵語。譯言農夫也。[法苑珠林]四姓出家。同一釋種。四名首—。最為卑下。

⑺提—。蠻語。譯言百姓也。[桂海蠻志]余名皆稱提—。

⑻沙—。大磧也。[五代史唐紀]別自號曰沙—。沙—者、大磧也。在金莎山之陽。蒲類海之東按沙—為西突厥別部。五代唐李克用。晉石敬瑭。漢劉知遠。號為沙~三族。其當地在今新疆天山北路境。

⑼盤—。石貌。[蘇軾詩]中冷南畔石盤—。

⑽穆—。樹名。[琅嬛記]此蓬萊山穆—樹葉。

⑾普—。山名。一做補~。在今浙江定海東海中。

⑿曼—羅。梵語譯言滿意也。又白華也。[蘇軾詩]天雨曼~照玉盤。

⒀伽蘭—。鳥名。[法苑珠林]伽蘭—鳥。其形如鵲。

⒁摩伽—。國名。[唐書西域傳]天竺國、漢身毒國也。或曰摩伽—。[按即今印度。]

⒂渴盤—。國名。[南史渴盤陀傳]渴盤—國。于闐西小國也。風俗與于闐相類。[當今蔥嶺回部拔達克山國境。]

陀的書法 陀的書法

⒃薛延—。國名。[唐書薛延駝傳]薛延~者、先於薛種雜居。後滅延部有之。號薛延~。[當在今俄領西伯利亞境。]

【駝】

直尼切 音遲 支韻

崖際也。[文選司馬相如賦]巖~甗錡。

【駝】

待可切 音舵 哿韻

阤或字。[集韻]博雅、阤。崩也。或從它。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玉篇》陂陀,險阻也。《爾雅·釋地注》陂陀,不平。《博雅》陂陀,衺貌。《玉篇》俗作陁。《集韻》同岮。

又沙陀,後唐始興之地。《五代史·唐本紀》別自號曰沙陀。沙陀者,大磧也,在金莎山之陽蒲類海之東。

又補陀,山名,在明州昌國海中。

又音遲。《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陀甗錡。《注》陀,音遲。郭璞曰:陀,崖際。○按漢書陀作阤,音豸。

又《集韻》待可切,音舵。與阤同。《淮南子·繆稱訓》岸崝者必陀。 《集韻》本作阤。或作陊。

拼音是tu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