鼉[漢字釋義]

鼉[漢字釋義]
鼉[漢字釋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鼉是一個漢語漢字,讀音為tuó,指一種爬行動物,吻短,體長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鱗甲。穴居江河岸邊,皮可以蒙鼓。亦稱“揚子鱷”、“鼉龍”、“豬婆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鼉[漢字釋義] 鼉[漢字釋義]

拼音:tuó

注音:ㄊㄨㄛˊ

部首:

部首:黽

部外:8

總筆劃:20

字形分析:上下結構

異體字:鼉、、、

統一碼:U+9F0D

五筆:KKLN

倉頡:XRRWM

鄭碼:JJKZ

四角:66716

筆順: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一丨一一丨フ一丨フ一一フ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鼉

(鼉)

tuóㄊㄨㄛˊ

◎ 爬行動物,吻短,體長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鱗甲。穴居江河岸邊,皮可以蒙鼓。亦稱“揚子鱷”、“鼉龍”、“豬婆龍”。

English

large reptile, water lizard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鼉

鼉tuó

〈名〉

(1) 揚子鱷 [Yangtze alligator],鈍吻鱷科的一種爬行動物( Alligator sinensis ),產於長江下游,是中國特產。亦稱“鼉龍”,俗稱“豬婆龍”

(魚鱉黿鼉。)《墨子·公輸》

(2) 如:鼉更(鼉的鳴聲);鼉鼓(鼉皮製成的鼓);鼉風魚(傳說中的鼉類動物)

康熙字典

【亥集下】【黽字部】鼉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說文》水蟲。《陸璣雲》鼉似蜥蜴,長丈餘,其甲如鎧,皮堅厚,可冒鼓。《詩·大雅》鼉鼓逢逢。一說鼓聲逢逢,象鼉鳴。《續博物志》鼉長一丈,其聲似鼓。《埤雅》鼉鳴應更,吳越謂之鼉更。

又鼉欲雨則鳴,里俗以鼉識雨。《禮·月令》季夏,天子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 亦作鱓。《呂氏春秋》帝顓頊令鱓先為樂倡,鱓乃偃浸,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卽鼉也。

又《史記·晉世家》曲沃桓叔子鱓。《索隱》鱓音陀。

又《集韻》唐乾切,音壇。

又時戰切,音繕。義同。

又葉徒沿切,音田。《馬融·廣成頌》左挈夔龍,右提蛟鼉。春獻王鮪,夏薦黿。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卷十三】【黽部】鼉

水蟲。似蜥易,長大。從黽單聲。徒何切〖注〗。

說文解字注

(鼉)水蟲。佀蜥易。長丈所。所字依太平御覽補。丈所猶丈許也。大雅靈台傳曰。?、魚屬。馬部驒下曰。靑驪白鱗文如?魚。許依毛謂之?魚也。皮可為。四字本在魚部鱓下。由古多用鱓為?。而淺人注之也。今移此。詩。?韸韸。史記。樹靈?之。從黽。單聲。徒何切。古在十四部。唐乾切。

音韻方言

方言集匯

◎ 粵語:to4

◎ 潮州話:to5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重定向至“鼉”)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daːl

廣韻

字頭(重定向至“鼉”)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徒河平聲一等開口下平七歌dʱɑdatuo2dada≆說文曰水蟲也似蜥蜴而長大

蒙古字韻

字頭(重定向至“鼉”)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ꡈꡡ to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重定向至“鼉”)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歌戈開歌戈陽平開口呼tʰɔ

洪武正韻牋

字頭(重定向至“鼉”)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唐何十四歌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重定向至“鼉”)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十三科火貨陽平透和切鼉屬

拼音是tu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