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短吻鼉

南美短吻鼉是高度的水棲鱷魚,在其分布區內主要出沒於紅樹林、濕地、沼澤(淡水或鹽水),同時在無數連線大西洋河流的分支流域內。瀕危物種紅皮書定為低危。

基本信息

名稱

成體成體

通用名

寬吻凱門鱷、巴西凱門

其他名

南美寬吻鱷

二名法

caimanlatirostris

語源學

Caiman是西班牙語“產於美洲的鱷魚”或任何一種鱷魚。
Latirostris意思是“寬鼻”,來源於拉丁文“寬”lat+“鼻子或吻”rostrisi。

外貌特徵

外貌

中等體型的鱷魚,最大的長度有紀錄是3.5米,儘管大多數野外雄性個體不會超過2米,雌性從未超過2米,野外的通常更小些。如同它們名字暗示的,它們的吻部特別寬——同等大小,甚至超過了美國短吻鱷的吻寬。這一特徵追溯到吻部,背部表層相當骨化。成體體色偏於蒼白橄欖綠,儘管有些報導說它們下巴有斑點花紋(類似巴拉圭凱門,它們並不明顯)。牙齒數量:總計68-78顆,平均72顆。

棲息環境

南美短吻鼉頭骨頭骨

高度的水棲物種,在其分布區內主要出沒於紅樹林濕地沼澤(淡水或鹽水),同時在無數連線大西洋河流的分支流域內。在巴西東南部一些小島嶼的紅樹林中也有它們的蹤影。

它們的分布區與巴拉圭凱門的區域交迭,兩者習性略有不同——南美寬吻凱門出沒於密集森林區的水流緩慢的地方,儘管交迭區域有更廣闊的棲息類型能供活動。南美寬吻占有人類的棲息地則是成功的。以上兩物種都較能忍受寒冷的環境,它們暗黑的體色就是適應這個需要,能夠吸收更多輻射熱量。

分布

廣泛分布於北部阿根廷、玻利維亞、東南部巴西、巴拉圭、烏拉圭。

野外估計數量為250,000到500,000。數量相對穩定加上鼓勵經營項目,故分布廣泛。

分布
分布 在世界地圖中的位置

法律地位

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AppendixI,除了阿根廷(養殖場AppendixII)。
IUCNRedList瀕危物種紅皮書:低危。

亞種說

幼體幼體

阿根廷種Caimanlatirostrischacoensis,有人稱為南美短吻鼉的亞種。它們通常比較小,相對其他地方的個體,它們最大的體型少於2米。因為官方沒有認可,這一亞種名稱被普遍拒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