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卡雷克

阿爾卡雷克

阿爾卡雷克是位於哈薩克斯坦中部科斯塔奈州的一座城市,是一個中小型城市。

基本信息

簡介

阿爾卡雷克機場阿爾卡雷克機場

阿爾卡雷克(哈薩克語:Арқалық)是位於哈薩克斯坦中部科斯塔奈州的一座城市,人口約4.5萬(2005年)。

科斯塔奈

行政區劃行政區劃

科斯塔奈州建於1936年7月凹日,與科克切塔夫州合併組成。現有面積為19.6萬平方公里,人口90.96萬人(2004年10月)。該州設有16個區、5個市、12個鎮。州中心為科斯塔奈市。科斯塔奈州位於哈薩克斯坦北部,西北方同俄羅斯聯邦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相鄰。科斯塔奈州大陸性氣候特點尤為明顯。

科斯塔奈州的鐵礦石、石棉、鐵礬土、石灰石等礦物原料十分豐富。此外還擁有黃金、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礦產。鐵礦石和石棉的開採、加工業為主要工業部門。電力工業、機械製造業、金屬加工都有一定規模。該州境內的索科洛夫一薩雷拜冶煉廠開採的鐵礦石產量曾占原蘇聯同類礦石產量的1/5。科斯塔奈州是哈薩克斯坦主要產糧區之一。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大半部分。主要種植作物有穀物、蔬菜、土豆以及飼料。畜牧業以養牛業和養羊業為主。科斯塔奈州交通運輸發達,鐵路長1697公里,公路長14600公里。兩條輸油管在其境內通過。

科斯塔奈市科斯塔奈市建於1883年。1999年人口X萬人。位於托博爾河畔。為鐵路樞紐。主要工業是輕工業和食品工業。建材工業、機械製造業、金屬加工業也部分集中在該市。

哈薩克斯坦簡介

國名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哈薩克斯坦國旗哈薩克斯坦國旗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theRepublicofkazakhstan)。“哈薩克亞草原”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公元前6~7世紀的波斯文獻中。羅馬大帝康士坦丁留給兒子的遺囑中說:“……在那外圍有著哈薩克亞大草原,再過哈薩克亞就是阿蘭。”康士坦丁大帝913-959年代之間稱帝之,古代哈薩克人泛指今中亞一代的古代遊牧部落,如塞人,烏孫,月氏等等……而這些古代遊牧部落正是現代哈薩克人的祖先。現在在歷史界存在一種錯誤的觀念,那就是所謂“哈薩克歷史從1456年的哈薩克汗國的成立開始”。
國旗
哈薩克斯坦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地為淺藍色,旗面中間是一輪金色的太陽,其下有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靠旗桿一側有一垂直豎條,為哈薩克傳統的金色花紋圖案。淺藍色是哈薩克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花紋圖案常在哈薩克民族的地毯、服飾中見到,它顯示出哈薩克人民的聰明和智慧。金色太陽象徵光明和溫暖,雄鷹象徵勇敢。哈薩克斯坦於1991年12月獨立後採用此國旗。
國徽
哈薩克斯坦國徽呈圓形。圓面中間是哈薩克人的毛氈帳篷圓頂圖案,兩側為駿馬,上端是一顆五角星,下端的飾帶上用哈薩克文寫著“哈薩克斯坦”。
國花
鬱金香(百合科,哈薩克語:Qizghaldaq) 

國家政要

阿拉木圖潘菲洛夫烈士陵園英雄群體紀念碑

哈薩克斯坦國徽哈薩克斯坦國徽

總統努爾蘇丹·阿比舍吾勒·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AbishuliNazarbayev,1991年12月出任哈獨立後首任總統,2006年1月再次當選,任期至2012年。
人口
哈薩克斯坦人口有1650萬,是多民族國家,由131個民族組成,主要有哈薩克族(64%)、俄羅斯族(22%)、日耳曼族、烏克蘭族、還有烏茲別克、白俄羅斯、維吾爾、韃靼和朝鮮族。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還有東正教、基督教、佛教。哈薩克語為國語,俄語在國家機關和地方自治機關與哈薩克語同為正式使用的語言。
首都
阿斯塔納(Astana),人口約70萬。阿斯塔納在哈語中意為“首都”,在成為新首都之前,原名阿克莫拉(Aqmola),1997年12月10日正式取代阿拉木圖(Almaty)成為首都,1998年5月6日改為現名。

哈薩克斯坦曾經是前蘇聯的加盟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時宣布獨立。

歷史

根據哈薩克斯坦的歷史和俄羅斯民族歷史,中亞自古就是哈薩克和突厥民族的神聖之地,(哈薩克)這個名字是斯拉夫語KAZAKH遊牧戰士的意思從天山到裏海的中亞草原是這遊牧戰士的地盤公元前794年到公園後1840年帶在中亞的哈薩克王國在這裡。後來被俄羅斯沙皇統治。1921年這個國家加盟蘇聯參加了二戰。1945年蘇聯打敗法西斯勝利之後,1946年成立了蘇聯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1991年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市蘇聯解體。哈薩克斯坦宣布獨立(全蘇聯最後的國家宣布獨立)。 

公元前5~10世紀在現哈薩克斯坦領土上建立過以土米熱斯女王為首的塞人的汗國,其中的尖子帽塞人就是現代哈薩克人的祖先。公元前1世紀左右又建立了烏孫汗國,並與當時的漢王朝建立了平等的外交關係。公元6世紀中葉~8世紀建立了突厥汗國。9~12世紀曾建奧古茲族國、哈拉汗國。11~13世紀契丹人和蒙古韃靼人相繼侵入。15世紀末成立哈薩克汗國,分為大帳、中帳、小帳。16世紀初基本形成哈薩克部族。18世紀三、四十年代,小帳和中帳併入俄羅斯帝國。19世紀中葉以後,哈全境處於俄羅斯統治之下,而哈薩克人聚居的東部地區從中國割讓給俄羅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哈薩克人民脫離俄羅斯統治,於11月建立蘇維埃政權。不久俄國紅軍追擊白匪入境哈薩克,1920年8月26日建立歸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25年4月19日改稱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36年12月5日定名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時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0年10月25日,哈薩克最高蘇維埃通過了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12月10日更名為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同年12月16日通過《哈薩克國家獨立法》,正式宣布獨立,21日加入獨立國協。

"1723—1727—джунгарскоенашествие(каз.Актабаншубырынды)"這個很重要的一段時間,那時候哈薩克人收新疆人的其實。這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哈薩克人邀請俄國保護他們的土地。

其實上面寫的不完全是真的。在1737年進入了俄國,而且自願進入了俄國。而且哈薩克的地方那時候從來沒現在的那么大而且統一的。只蘇聯的時候造成了這個國家(決定了新的邊界)。

政治

憲法規定哈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統一的國家”;為總統制共和國,總統為國家元首,是決定國家對內對外政策基本方針並在國際關係中代表哈的最高國家官員,是人民與國家政權統一、憲法不可動搖性、公民權利和自由的象徵與保證。國家政權以憲法和法律為基礎,根據立法、司法、行政三權既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原則行使職能。總統為任期7年。總統任命的總理、副總理以及外交、國防、財政、內務部長和安全委員會主席需經最高蘇維埃同意。議會是國家最高代表機構,行使立法職能,由上下兩院(參議院和馬利日斯)組成,上院任期6年,下院任期5年。主要職能是:通過共和國憲法和法律並對其進行修改和補充;同意總統對總理、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總檢察長、國家銀行行長的任命;批准和廢除國際條約;批准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國家預算計畫及其執行情況的報告等。在議會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兩次拒絕總統對總理任命、因議會兩院之間或議會與國家政權其他部門之間無法解決的分歧而引發政治危機時,總統有權解散議會。議員由選民以直接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

社會、經濟

石油、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加工工業、石油裝備製造業和輕工業相對落後。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靠進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煤、鐵、銅、鉛、鋅產量豐富。1984年產煤12,570萬噸,商品鐵礦石2,400萬噸。鎢儲量占世界第一位,鉻和磷礦石占第二位。銅、鉛、鋅、鉬和磷的儲量占亞洲第一位。此外,鐵、煤、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也較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00億噸,煤儲量為39.4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1700萬億立方米。森林和營造林2170萬公頃。地表水資源530億立方米。湖泊和水庫7600多個。耕地大部種植以春小麥為主的糧食作物,還產棉花、甜菜、菸草等。畜牧業亦盛。收場占農業用地80%。羊只總頭數和羊毛產量在經濟中均占重要地位。以鐵路運輸為主,公路運輸、管道運輸和航空運輸也較重要。主要城市有阿斯塔納、阿拉木圖、卡拉乾達、奇姆肯特、巴甫洛達爾等。

哈薩克斯坦是世界產棉大國,棉花種植區域遍布全國各州,但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西部沙漠多,自然條件差,可耕地面積小。目前哈薩克斯坦可耕地約450萬公頃,而其中棉花種植面積就約占三分之一,達150萬公頃,年產籽棉400萬噸。棉花產量占世界第四位,出口占第二位,棉花是哈國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之一,約占出口收匯的34%。哈薩克斯坦紡織工業基礎薄弱,發展緩慢,本國加工能力僅占其棉產量的15%左右。哈薩克斯坦獨立後一直堅持減少原料性產品出口、擴大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增加就業作為一項基本國策,而輕紡業是哈發展的重點領域。

經濟發展特點

1、私有化進程快。現私有經濟已占國家經濟總量的80%以上;

2、對外來經濟依賴性很強。自建國收到的外來投資按人均在獨立國協國家占第一位。

3、對外來商品依存度很高。特別是高科技產品、生活日用品、輕工產品基本被美國德國、日本、韓國、中國、土耳其的商品所替代。市場需求旺盛,物資集散輻射面廣。

同時,“中國產品銷售中心”已在哈薩克斯坦建立。並且暢銷。阿布提拉.烏日德貨幣:堅戈(中文又名探戈,騰格)。與人民幣比率約為20堅戈=1人民幣。它在1993年11月開始使用,,取代原來的俄羅斯盧布。

自然地理

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為地處中亞的內陸國,西瀕裏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東南連線中國新疆,北鄰俄羅斯,南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接壤。多為平原和低地。屬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9℃至-4℃,7月平均氣溫19℃至26℃。西南部屬圖蘭低地和裏海沿岸低地。中、東部屬哈薩克丘陵,東緣多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帶約占全境面積的60%。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原地區年降水量約100~300毫米,山區可達800~1,500毫米。河網稀少。主要河流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在中國阿勒泰)、錫爾河、伊犁河、楚河等。有巴爾喀什湖等湖泊。鈾、銅、鉛、鋅、鉻的儲量豐富,還有煤、鐵、石油、天然氣、鋁土礦、磷灰石等。

時間中亞標準時間,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6小時;比台北時間晚2小時,和烏魯木齊時間一樣。

地理

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地形為東高西低,西部是圖蘭低地和裏海沿岸低地,西北面和北面分別是俄羅斯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延續平原。中部漸見丘陵,東部和東南部為山地,也是帕米爾高原向北的延續。 

主要的水體包括巴爾喀什湖、齋桑泊等。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分鹹海,西臨裏海(世界最大的內陸湖),多數湖泊為鹹水湖。境內的河流多數為內流河,主要有額爾齊斯河、錫爾河、烏拉爾河等。

哈薩克斯坦的半荒漠和荒漠占全國面積60%,在荒漠地區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全境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天寒冷夏天炎熱,但山區高峰亦有終年積雪,年降水量可達1000毫米。氣候各個地區相差很大,首都阿斯塔納,冬天最底溫度可達-40℃以下,常有4、5級大風,原首都阿拉木圖氣溫則最底達-20℃左右,極少有風。

入境須知

入境須知及海關規定哈薩克斯坦
入境時須填寫兩份海關申報單,並在申報單上如實填寫所攜帶人民幣和外匯數額及須申報的物品,不可隱瞞或虛假填寫,否則一旦被哈方查出後果嚴重。在出境時務必出示入境時填寫的海關申報單,並如實申報。

入境時注意查看哈邊防檢查站是否在護照上加蓋了入境章,哈海關是否在海關申報單上加蓋了驗訖章,如哈邊防檢查站未蓋入境章或海關未加蓋驗訖章,應立即返回機場並說明情況,請哈方官員重新加蓋,否則在哈申辦居留登記和出境時會遇到麻煩。

嚴禁攜帶、販運和銷售毒品、酒精、藥品(包括自用的各類精神藥品)等違禁品或需特殊批准的物品。

臨時來哈的中國公民和在哈的留學生可自由選擇住處,可住旅館或私宅。住旅館須由接待單位或個人出具證明或申請。

在哈臨時逗留的中國公民抵達目的地後,其護照應於五日內在當地的警察局護照簽證處(OBИP)辦理居留登記手續。有接待單位者,由接待單位出具申請函;無接待單位者,可由本人提出申請。其住處須與申請函中所指地址相符。如不相符,則被視為違反居留規定。如更換住處,須及時去警察局護照簽證處辦理變更手續。

來哈入境目的與在哈居留身份必須相符。因私來哈探親、學習、出差、旅遊者不能在哈就業,不能從事與入境目的不相符的活動。哈法律規定禁止臨時來哈無勞動許可證的外國公民在哈就業經商。

哈各旅館可為外國旅遊團辦理居留登記手續。其他各類居留登記,除外交護照由外交部辦理外,均由當地的警察局護照簽證處辦理。

治安狀況

哈薩克斯坦衛星地圖哈薩克斯坦衛星地圖

根據哈薩克法律警察局的工作人員例行檢查護照或進入居民住宅應在6:00至22:00之間進行。在有人敲門並稱自哈薩克斯坦己是警察或其他部門工作人員時,應先確認來人的身份。警察除穿警服外,還應出示其工作證並佩帶有號碼的胸牌。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亦應出示其工作證(如居民委員會、房屋管理局、煤氣公司、電業局、電話局等等)。應通過門上的貓眼或安全鏈確認來訪者身份。如果感到來人可疑,就不要打開安全鏈為其開門,應打電話叫鄰居(最好是男性)出來幫助確認來訪者身份後,才可將其同鄰居一起放進家門。應請來訪者告知其單位的值班電話,並按此電話通過值班人員確認來訪者的合法性。

必要時請拔打阿拉木圖市內務局刑警針對外國人犯罪局電話:544276,544135,326433,690867或阿市內務總局值班電話544007或報警電話0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