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永安寺

閬中永安寺

閬中永安寺,位於四川省閬中市水觀鎮三村黃泥崗。始建於唐,後多有重修。現寺內建築大殿為元至順四年(1333年)建,其餘均為明清所建。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由中軸線上的山門、觀音殿、大殿及兩側廂房組成。大殿為木結構抬梁式單檐歇山頂建築,面闊、進深均為三間,15.2米。其梁架結構是八架椽屋對前、後乳栿箚牽用五柱,殿頂採用徹上明造,建造手法自由。

基本信息

簡介

閬中永安寺閬中永安寺
永安寺是一座狹長的三進四合院廟宇,主建築是大雄寶殿,寬四丈六尺,進深四丈許,空間極大。大殿中兩巨柱上,塑有滾龍抱柱,瞪眼吐舌,張牙舞爪,金甲鱗鱗,望而生畏。大殿佛龕上塑釋迦牟尼,藥師佛與阿彌陀佛三尊大佛。通高丈八金身。兩邊塑十八羅羅漢像,所有塑像姿態自然,彩色鮮明奪目。壁上有彩畫,繪天龍八部,畫中人物,栩栩如生。
因其職位與性格不同而形態各異,極有藝術價值。壁畫上有元至正戊子(元順帝至八年,即1348年)的題記三則。大殿兩側修建建有長長的偏殿各十餘間,左為念佛堂,客寮、僧房,右為十殿閻羅。大殿的正前方建有一樓一底的觀音殿,殿中塑有高大的香樟木男觀音像,傳為唐代雕塑。大雄殿與觀音殿之間,是一個狹長寬敞的院壩,栽有數十株高大的古柏與銀杏,蔭遮全院。穿過觀音殿,過一小天井,便是山門,門上高懸“敕建永安寺”的金字木匾。山門內建有天王殿與鐘鼓二樓。整個永安寺殿閣純用柏木構造,莊嚴古樸,至今尚存。
永安寺占地10000平方米。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記載

閬中永安寺閬中永安寺
據明清《閬中縣誌》和寺存古碑記載:其寺始建於唐,宋治平,元至正,明嘉靖年間,遞有重修,敕賜本覺院。神宗萬曆年間(約1580年)又裝飾佛像,大換金容。有《重裝佛像碑記》中云:“自唐敕建永安寺以來,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奉敕褒修;至元明宗至順三年(1332年),而規模始大。越明朝,有李僧永用者,於洪武初(1468年)增其舊制,大換金容。又嘉靖己丑歲(嘉靖八年,1529年),僧寶峰者,繼起而補葺之,籍非佛光普照焉。我朝膺圖受祿,相傳二百餘年,佛像頹敗。因而積佛會、邀善人,募化十方,更為之裝金飾彩,豈求福哉,抑亦恢復前人之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