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腹片

間腹片,指的是胸部腹面的原生節間骨片。

主要內容

(3)腹板

昆蟲具翅胸節腹板上常有兩個明顯的溝,前面的一條稱前腹溝(presternalsulcus),後面的稱腹脊溝(sternacostalsulcus);此外,還有一些膜或縫。這些溝、膜或縫把腹板分為4片,即前腹片(presternum)、基腹片(basisternum)小腹片(sternellum)及間腹片(intersternite),其中前3片由主腹片(eusternum)分隔而來,主腹片又稱具叉腹片,間腹片又叫具刺腹片(spinasternite)。

相關內容

(1)背板

翅胸節背板一般具3條溝,分別為
前脊溝(antecostalsulcus):由初生分節的節間褶發展而來,其內的前內脊發達,形成懸骨,是背縱肌著生的地方。
前盾溝(prescutalsulcus):位於前脊溝後的一條橫溝。
盾間溝(scutoscutellarsulcus):通常呈“八”形的溝,位於背板後部,內脊較強大,盾間溝的地位和形狀很不固定,有的甚至全部消失。
3條橫溝把背板分為4個片,從前至後依次為
端背片(acrotergite):是前脊溝前的一塊狹條骨片。在翅發達的胸節,其後一節的端背片常向前擴展與前一節的背板緊接,而在前脊溝的後面發生一條窄小的膜質帶,這一端背片就形成了前一節的後背片(postnotum)。
前盾片(prescutum):前脊溝與前盾溝間的狹片,其大小和形狀變化很大。
盾片(scutum):前盾溝與盾間溝之間的骨片,通常很大。
小盾片(scutellum):盾間溝後的一塊小形骨片,通常呈三角形。
背板的側緣有前、後兩個突起與翅相連線的關節構造,前面的突起稱前背翅突(anteriornotalwingprocesses),與翅基部第一腋片相支接;後面的突起稱後背翅突(posteriornotalwingprocesses)。它們分別與翅基第1腋片和第3或第4腋片相接,作為翅基的支點。小盾片兩側與翅後緣的腋索相交接。前盾片也常向外或腹面突出,與側板的前側片相接,形成翅前橋(prealare)。後背片與側板的後側片相接,形成翅後橋(postalare)。具翅胸節背板上的溝和所劃分的骨片,在各類昆蟲中變化甚大。
(2)側板
具翅胸節的側板發達,在側翅突與側基突之間的側溝把側板分為前側片與後側片,兩側片中部的橫溝把側板分為4片,分別叫上前側片(anepisternum)與下前側片(katepisternum)上後側片(anepimeron)與下後側片(katepimeron),在側翅突前後的兩個膜質區中各有一兩個小骨片,統稱上側片,在側翅突前面的骨片叫前上側片(basalare),在側翅突後面的叫後上側片(subalare)。有些昆蟲基節窩的前方有一個小骨片,稱基前轉片(trochanti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