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陵村

長陵村位於昌平區北部。東依山,西鄰長陵,南接景陵村。村因陵而得名。此村明代為長陵神富監,清順治元年(1644)設司香官和陵戶,發展成村,稱長陵監,後演變成現名。

位於昌平區北部。東依山,西鄰長陵,南接景陵村。村因陵而得名。
此村明代為長陵神富監,清順治元年(1644)設司香官和陵戶,發展成村,稱長陵監,後演變成現名。
長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陵墓,在明十三陵中建設時間最早、規模最大,建築保存完好。陵園始建於明永樂七年(1409),永樂十一年(1413)玄宮(墓室)建成,命名長陵。此後陸續增建陵宮地面建築和神道墓儀建築。陵宮坐北朝南,面積約十二萬平方米,呈前方後圓形。前面的方院分為三進:第一進為陵門、神廚、神庫、碑亭等。第二進為祾恩門、祾恩殿、配殿等。第三進為欞星門和寶城,寶城內為陵冢,明代稱為寶頂,寶頂下即玄宮建築。長陵建成後,歷代均有修葺,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的修葺規模最大。民國二十四年(1935)和解放後,又先後對長陵進行了修葺。長陵的建築布局嚴整,借景巧妙,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陵寢建築的藝術成就,是我國古建的精華。長陵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