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長陵

漢高祖長陵

漢高祖長陵,是漢高祖劉邦的陵墓,位於今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鎮怡魏村。長陵“東西廣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長安三十五里”。現在測底部東西長153米,南北寬135米,頂部東西55米,南北35米,高32.8米,與史籍記載相近。長陵亦稱“長山”或“長陵山”。取名“長陵”或因與所在地古稱“長平”或“長平坂”有關。

基本信息

簡介

漢高祖長陵漢高祖長陵
漢高祖劉邦長陵,在陝西省鹹陽市窯店鄉北的鹹陽原上,坐北朝南,南面是川流不息的渭水,北面是巍峨壯觀的九嵕山,秦川故道穿逾原下。長陵坐落在鹹陽原的南部,居高臨下,威武壯觀,顯示了封建帝王高高在上的尊嚴。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布衣提三尺劍有天下"的皇帝。楚漢戰爭中,他叱吒風雲,"大戰七十,小戰四十",身負重傷十二次,最後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劉邦稱帝的第二年開始建設長陵。陵園是仿照西漢都城長安建造的,只是規模略小而已。陵園內還建有豪華的寢殿、便殿。寢殿是陵園中的正殿,殿內陳設漢高祖的"衣冠幾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時一樣侍奉。彰顯了皇家氣息

建築風格

漢高祖劉邦的陵冢在陵園的偏西處,形狀像復斗,是夯土迭築而成的。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漢高祖長陵"石碑一通,陵冢下面是劉邦的安寢的地宮。陵園中還有呂后合葬陵,在長陵東面二百多米的地方。由於漢代的制度造成帝後不同陵,所以呂后單獨起陵於長陵之東。呂后陵是復斗形。

陵園的北面是長陵邑的所在地,在現在鹹陽市的韓家灣。陵邑略呈長方形,城牆由夯土築成,南北長,東西寬。陵邑的南牆部分與陵園邊牆重合,東面沒有城牆建築。劉邦生前就遷徙大姓和貴戚之家在陵邑中,讓其侍奉陵園,陵邑戶口多達五萬多。近年在長陵陵邑範圍內曾經發現樹木雙獸紋半瓦當和大量瓦片堆積、水管道、生產工具等。從文獻記載來看這些殘留的廢墟、出土文物,可以窺見當年陵邑朱檐彩棟、深宮廣院、車馬人熙的繁華景象。

有關文獻

長陵的陪葬墓群在陵園東部。唐朝詩人劉彥謙《長陵詩》說:"長陵高闕此安劉,附葬累累盡列侯。"在西漢諸陵中,長陵的陪葬墓數量最多,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的功臣和貴戚,死後多陪葬在長陵。

西漢滅亡之後,歷代帝王曾對長陵採取一些保護措施。比如魏明帝詔:"高祖陵四方各百步,不得耕牧樵採"。宋太祖乾德年規定"給守陵五戶,長史春秋奉祀"。這使兩千多年之後的高祖長陵仍以高大雄偉的姿態,屹立在鹹陽原上。

相臨景點

茂陵 鹹陽博物館 楊貴妃墓 彬縣大佛寺 開元寺塔 乾陵黃土民俗村 章懷太子墓 三原于右任紀念館 漢高祖長陵 楊凌水上體育運動中心 淳化 乾陵 鹹陽古渡 永泰公主墓 馬踏匈奴 旬邑泰塔 懿德太子墓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 陝西醫史博物館 西漢帝陵 現代農業科技園 三原城隍廟 漢陽陵 唐昭陵 北杜鐵塔 周陵 崇文塔 昭仁寺 永壽槐樹旅遊區 楊凌昆蟲博物館 陝西省苗木繁育中心

漢高祖劉邦

簡介

西漢高祖劉邦,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國統一天下之前的35年,死於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豐邑人(現在江蘇沛縣)中陽里人,字季,有的說小名劉季,秦時曾做過泗水亭長。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農民戰爭中因為被項羽立為漢王,所以在戰勝項羽後建國時,國號定為“漢”,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為了和後來劉秀建都洛陽的“漢”區別,歷史上稱為“西漢”。

不愛讀書也不愛勞動

劉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對人很寬容。他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為“無賴”,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劉邦長大後,經考試做了泗水的亭長(亭長是管十里以內的小官),時間長了,和縣裡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劉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鹹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羨慕得他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日後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還拿這個事情和太公開玩笑:“您看我和劉仲(劉邦的哥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

和呂氏結婚

劉邦的妻子是呂公的女兒呂氏,名叫呂雉。呂公和家鄉的人結下冤仇後來到了沛縣定居,因為沛縣當時的縣令和他是好友。在剛剛到沛縣時,很多人便聽說了他和縣令的關係,於是,人們便來上門拜訪,拉拉關係,套套近乎。劉邦聽說了也去湊熱鬧,當時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縣擔任縣主簿的蕭何,他宣布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劉邦根本不管這些,雖然他沒有帶一個錢去,他卻對負責傳信的人說:“我出賀錢一萬!”呂公聽說了,趕忙出來親自迎接他。一見劉邦器宇軒昂,與眾不同,就非常喜歡,請入上席就坐。這次劉邦不但白吃一頓飯,酒足飯飽之後,呂公又將他盛情留下,提出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劉邦巴不得成這門親事,徵得父母同意之後,便和呂氏結了婚,這就是以後歷史上有名的呂后。漢惠帝劉盈就是她和劉邦的兒子,還有一個孩子就是魯元公主,她嫁給了張敖。

傳說·故事

《史記 · 高祖本紀》載:“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 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 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 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 嫗子何為見殺?’嫗曰:‘ 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占了陳(現在河南淮陽)以後,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這時,沛縣的縣令也想回響來繼續掌握沛縣的政權,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後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摯友樊噲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這邊的縣令卻又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於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將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後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眾舉起了反秦大旗。這一年已經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劉邦也有四十八歲了。秦末農民戰爭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原來楚國貴族的後代項羽和叔叔項梁,他們在吳中(現在江蘇的吳縣)起兵,兵力很快達到了近萬人。在項梁死後,項羽決定和劉邦一起西進關中。

開始時,劉邦也不太順利,但經過幾次戰役,劉邦步步西進,最後終於兵臨城下,到達了鹹陽東邊不遠處的灞上(現在西安東),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只得獻城投降,將玉璽親手交給了劉邦,秦王朝至此滅亡。這是公元前206年的事情。

立足關中

劉邦很得意地進入了鹹陽城,以“關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樊噲勸他注意天下還沒有平定,別忘了秦的前車之鑑。劉邦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劉邦將軍隊撤退到了灞上。

劉邦到達灞上之後,便召集當地的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范增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項羽就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他只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最後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救”了劉邦: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見項羽要進攻了,便連夜潛入營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張良卻說不能丟下劉邦,就將訊息透露給了劉邦。驚慌之下,劉邦趕忙向張良要計策,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

劉邦依計約到項伯,說明自己並無稱王野心,並於項伯約成兒女親家。項伯當天夜裡就返回了軍營,他對項羽說:“因為沛公先行進入關中,為我們掃除了入關的障礙,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通過函谷關,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該猜疑他,應該真誠相待。”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第二天,劉邦來到了項羽的軍營,只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鴻門,當面向迎接他的項羽賠禮道歉。項羽請劉邦入內赴宴,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沒有成功。這就是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後來劉邦藉故離開,回到了大營。

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現在的陝西南鄭)。項羽自己稱為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楚懷王熊心被尊為義帝。

楚漢戰爭

漢王元年 (公元前 206年) 十月,劉邦滅秦後在關中稱王。十二月,項羽揮軍破函谷關,想消滅劉邦軍。劉邦自知不敵,親赴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謝罪。不久,項羽入鹹陽。春,項羽表面上尊楚懷王為義帝,實際卻將其發配到了江南,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分封18諸侯,封劉邦為漢王,領巴蜀及漢中地,並故意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意)為雍王、塞王、翟王,領關中地,以扼制劉邦。劉邦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毀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表示再也無意出兵,以麻痹項羽。項羽亦率軍東歸。五、六月,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劉邦乘亂重返關中,擊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並用計欺騙項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關中後已心滿意足,再也不會東進了。項羽放心去攻打田榮,對西邊沒有加強防範。十月,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今陝西寶雞市東) ,名為義帝發喪,派人聯絡諸侯,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初戰彭城

四月,劉邦乘項羽在齊國停留的機會,率領諸侯軍一舉攻占彭城。項羽聞之,急率精兵 3萬奔襲,殲聯軍20餘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反楚聯盟瓦解。

爭奪成皋

五月,劉邦到達滎陽,擊敗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穩住了陣腳,遂重整軍隊,依託關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六月,劉邦派兵攻廢丘,迫章邯自殺,解除了後顧之憂;派人說服黥布反楚,聯絡彭越擾楚後方;派韓信開闢北方戰場,攻魏俘魏王豹,破代,滅趙殺陳餘。三年冬,項羽發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項羽加緊圍攻滎陽,並奪取成皋。

為了減輕楚軍對滎陽的壓力,劉邦率軍經武關、宛(今河南南陽)、葉(今葉縣南),想引誘項羽南下。為配合漢軍行動,此時韓信也率軍到達黃河北岸,聲援滎陽。彭越正在進攻下邳 (今江蘇邳縣南) 。項羽被迫率軍回救,劉邦乘機收復成皋。六月,項羽以凌厲攻勢拔滎陽,再奪成皋。

劉邦一面命漢軍在鞏縣一帶堅守,阻擊楚軍前進,一面命韓信組建新軍擊齊,派人入楚腹地協助彭越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南)、外黃等地,再次迫使項羽回救。四年十月,劉邦用計再次收復成皋。

項羽在擊敗彭越後,尋漢軍主力決戰不成,屯兵廣武(今滎陽北)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中殲滅齊楚聯軍,完成對楚側翼的戰略迂迴,又派灌嬰率軍一部直奔彭城。項羽腹背受敵,兵疲糧盡,遂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九月,項羽引兵東歸。

楚、漢訂盟後,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五年十月,兩軍戰於固陵(今淮陽西北),項羽小勝。劉邦以封賞籠絡韓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戰重創楚軍,逼項羽自刎於烏江 (今安徽和縣境) ,終於結束了為期四年的楚漢戰爭。

九里山之圍

九里山之圍又稱垓下之圍。因漢王劉邦在公元前201年冬出爾反爾撕毀鴻溝條約而起,齊王韓信就率十萬漢軍攻擊楚軍的後軍,韓信又派人在九里山設下伏兵,等楚軍一來,大放巨石,項羽又憑著過人勇猛,苦戰三日,終領楚軍殺出重圍。然後,就在項羽回彭城之時,多次被韓信的軍隊阻撓。等到走到一半,韓信已班師回朝,項羽又聽士兵說虞姬被抓,又返回九里山,又被韓信的十萬埋伏給傷。韓信攻心為上,下令樂師在楚營周圍吹起悲歌,哀音重重,楚軍更無心戀戰,一夜之間,吹散八千子弟兵。項羽又帶餘下的28騎殺出九里山,途中被老農所騙。大批漢軍攻到,項羽自知氣數已盡,自刎身亡!

稱帝建漢遷都長安

在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劉邦兌現了先前的諾言,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越王。受封的韓信和彭越聯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劉邦開始假意推辭,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劉邦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們大家都這樣看,覺得有利於天下吏民,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極大典,定國號為漢。

即位的同年五月,劉邦在洛陽的南宮開慶功宴,宴席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font id=Mark style="COLOR: #ee6600; BACKGROUND-COLOR: yellow"]范增[/font]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劉邦的總結確實說對了,戰爭的勝敗,人的因素總是最重要的。

後來,劉邦遷都長安是因為一個叫婁敬的士卒的提醒,婁敬從山東趕來見劉邦,說劉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樣,所以不應該像周朝那樣以洛陽為都城,應該到關中定都,這樣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險地,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張良同意婁敬的建議,他說關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退可守,攻可出。劉邦聽了表示同意,於是很快將都城遷到了長安。

鞏固皇權的措施

劉邦雖然做了皇帝,但他也沒有敢對自己的皇位掉以輕心。他在設盛宴招待英布等大臣時,曾經對在場的父親誇耀說:“原先您老經常說我是個不幹活不讀書的無賴,沒有二哥能理家治業。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現在是二哥的財富多,還是我的財富多呢?”不過在享受的同時他也採取措施對皇權進行了鞏固。

第一個讓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異姓王。他們都有兵將,有的還有三心二意。第二個問題就是其他將領,為功勞大小和賞賜的多少爭鬥不止,如果安撫不當,就會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還有原先六國的後代也不能掉以輕心。在中央,丞相的權力對他這個皇帝也構成了威脅。劉邦從做了皇帝,到最後病死,中間有八年時間,基本上都用在了解決這些讓他不放心的問題。

他先收拾的是韓信。在公元前201年,即高祖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問怎么辦,大家說發兵討伐。但陳平卻反對,他說楚國兵精糧足,韓信又善於用兵,發兵很難取勝。他建議劉邦以巡遊雲夢為藉口,讓各諸侯王都到陳縣(現在河南淮陽),到那時韓信一定會來,然後再抓他問罪。劉邦依計行事,果然將韓信抓住了。韓信聽到對他的指控,大聲喊冤:“古人說的果然不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這樣的人也早就該烹殺了。”劉邦將韓信押到了洛陽,但又沒有明確的證據,便釋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陰侯。這使韓信懷恨在心。

第二年,韓信謀劃讓陳豨在外地反叛,使劉邦親自前去平叛,然後自己在都城襲擊太子和呂后。但還是事情敗露。呂后採用了蕭何的主意,將韓信誘騙入宮抓捕,最後在長樂宮斬首,留下一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

除了韓信,其他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滅,只剩下了長沙王吳芮。

對於其他將領,劉邦也頗費心機。開始,劉邦先是分封了蕭何等二十餘人官職,但眾將領因為互不服氣,爭功不止,劉邦就沒有封官。一次,在洛陽南宮,劉邦看見眾將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說什麼,問身邊的張良怎么回事,張良說他們在謀反。劉邦問為什麼,張良說怕他以後不會封他們高官。劉邦又問怎么辦,張良就問他最恨的人是誰,劉邦說是雍齒,因為他雖然功勞多,但太張狂,自己曾經想將他殺掉。張良聽了就讓他封雍齒為侯,這樣,大家就覺得被劉邦記恨的雍齒都能受封,他們就更不用著急了。於是,劉邦大擺慶功宴,封雍齒為什方侯,還當場命丞相和御史抓緊時間草擬論功行賞分封的名單。張良的計策果然奏效,眾將的心都安定了。

對於六國的後裔,劉邦則將他們和地方的名門望族共十幾萬人全部遷到關中居住,置於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後顧之憂。

關於丞相的過大權力,劉邦通過把蕭何下獄來打擊削弱相權。在劉邦平定了黥布叛亂回到長安後,蕭何提議把上林苑開放,讓百姓去耕種,因為上林苑基本上已經荒蕪,並不是養獸供皇帝狩獵的地方。劉邦一聽就惱了,硬說蕭何拿了商人的賄賂,所以才替他們說話,借百姓之名為商人牟利。劉邦將蕭何關進了監獄,幾天后,有大臣問丞相犯了什麼罪,劉邦卻為自己狡辯說:“原先李斯做秦國的丞相,凡是功勞都歸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擔。但現在丞相蕭何卻接受了商人的賄賂,替他們求我開放上林苑,刁買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過打擊元老功臣蕭何,劉邦在削弱相權的同時將皇帝的權力提高了。

在鞏固強化皇權方面,劉邦也是想盡了辦法,一是通過尊父親太公為太上皇,二是通過對季布和丁公的處理。這兩件事最終達到了他的目的。

在經歷了春秋和戰國長期的混亂之後,又經歷了短期的秦朝統治,再加上秦末戰爭,這使得人們心中沒有忠君的觀念,還保持著戰國以來就形成的“士無常君,國無定臣”的思想,這不利於皇權的鞏固。劉邦通過尊重父親來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禮法,尊重長輩,效忠君主。

劉邦和父親太公在一起住,為了向大家表示他孝順,每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太公覺得沒什麼,也習慣了。但太公的屬官卻覺得不合適,就勸他說:“俗話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當今皇帝是您的兒子,但他也是人主。您雖是他的父親,但也是他的大臣。讓他這個主人拜見您這個大臣,不合禮儀。況且這樣也顯不出皇帝的威嚴。”

等劉邦再拜見父親時,太公就提前拿著掃帚出門相迎,然後倒退著進屋,不給劉邦行禮的機會。劉邦很吃驚,跳下車去攙扶父親,太公趕忙說:“皇帝貴為人主,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破壞了國家的禮法。”劉邦便下詔書,尊太公為太上皇,這樣一舉兩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嚴,他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了。

第二件事是對同母異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處理。在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他們兩都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季布領兵幾次將劉邦打敗,丁公也領兵追擊過劉邦,但最後放過了他。劉邦做皇帝後,記恨季布打敗過自己,就把他抓了起來。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這樣的忠臣來輔佐,就不再記仇,不但放了他,還封為郎中。丁公聽說了,就覺得連季布這樣給過劉邦難堪的人都能釋放做官,他這個曾對劉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沒想到,卻被劉邦抓起來。劉邦對眾人說:“丁公做項羽的將領時不忠,就是他這種人使項王喪失了天下。”劉邦下令處死了丁公,還在軍中示眾,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學丁公。

馬下治理天下

統一中國建立漢朝之後,劉邦以文治理天下,徵用儒生,詔令天下,廣泛求求賢。

在政治上,劉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同時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劉邦攻入鹹陽之時,便立即廢除秦朝的苛法。與民約法三章,封存府庫,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民心。在平定天下後,劉邦命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即“漢律九章”。這是在戰國時期李悝所制訂的《法經》六篇(盜法、賊法、網法、捕法、雜法、具法)基礎上補充了戶律(戶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賦稅徵收)、興律(主要規定徵發徭役、城防守備)和廄律(主要規定牛馬畜牧和驛傳方面),一般所說的漢律就是指《九章律》。劉邦重用叔孫通整理朝綱,叔孫通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撰寫了《漢儀十二篇》、《漢禮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儀法法令方面的專著,為漢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為主,以法家思想為輔,取消秦朝“嚴刑峻罰”的做法,廢除連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輔”。即以教化為主,刑罰為輔,達到寬柔相濟,嚴松相當的統治效果。

在經濟上,劉邦廢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減輕人民的負擔,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 ,釋放奴婢,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解放生產力,“兵皆罷歸家” “以功勞行田宅”讓士兵復員歸家,給予他們土地及住宅,使他們從事生產勞作,迅速恢復提高國民經濟。同時鼓勵生育,擴大勞動力。同時大力發展農業,抑制打擊唯利是圖的商人及殘餘的奴隸主階級。劉邦還接受婁敬的強幹弱枝的建議,把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10餘萬口遷徙到關中定居。劉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國家得以鞏固。

在發展文化事業方面,劉邦建立規模宏大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石渠閣等。“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

劉邦採取的寬鬆無為的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可以說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到高祖劉邦末年時,經濟已經明顯好轉,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政治家,是真正統一中國的人,可以說他是漢始皇,創造漢民族的人。他在漢初制訂的英明國政,不僅使保受戰亂的中國得以休養生息,還開創了以後“文景之治”的富裕與奠定了漢武反擊匈奴的堅實基礎。

劉邦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他的政治制度和對後世的安排使大漢延續了長達400餘年的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為後世統治者所沿用劉邦開創的大漢帝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令後世國人景仰與懷念,他本身也另後世眾多的人所懷念歌頌。

身中流矢拒治歸天

為了皇權的鞏固,劉邦費盡心機。本來他年齡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亂時又中了箭傷,到了長安病情加重。呂后找來名醫,劉邦問他病情,醫生說能治,劉邦一聽口氣,就知道不會好了,氣得大罵醫生:“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

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說完賞賜給醫生五十金打發他走了。呂后看著彌留中的劉邦,問他死後人事的安排:“ 蕭相國死後,由誰來接替呢?”劉邦說曹參。呂后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 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呂后又追問以後怎么辦,劉邦有氣無力地說: “以後的事你不會知道了。”劉邦死於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死時六十二歲(虛歲),葬於長陵,諡號為高皇帝,廟號是高祖。一般都稱為漢高祖劉邦。他開創的漢朝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傳入,對儒家文化又產生了影響,了解漢朝的政治和文化制度,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

后妃子女

后妃

皇后 呂雉

薄姬

曹夫人 高祖外婦

戚夫人

趙姬

兒子

長子劉肥,母曹夫人,封齊王

劉盈,母呂后,漢惠帝。

劉恆,母薄姬,漢文帝。

劉如意,母戚夫人,封趙王。

劉長,母趙姬,封淮南王。

劉友,母不詳,封趙王。

劉恢,母不詳,封趙王。

劉建,母不詳,封燕王。

女兒

長女魯元公主,母呂后。

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釋】

①劉邦平黥布還,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築,同時唱了這首歌。漢朝人稱這篇歌辭為《三侯之章》,後人題為《大風歌》(始於《藝文類聚》)。

②“海內”,四海之內,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國古人認為天下是一片大陸,四周大海環繞,海外則荒不可知。

【賞析】

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抒發了他在戰勝項羽,成為漢朝開國皇帝之後的那種既感懷興奮歡樂、躊躇滿志,又憂江山不穩、高處不勝寒的複雜心情。情發於心中、流於詩外,慷慨悲壯,流韻千古。

縱觀開國之君,雖大多不擅長詩詞文章,但偶一為之,便自有一番常人難以企及的恢宏氣勢。

考古發現

1965年冬,在長陵陪葬墓中,出土了馳名中外的3000彩繪兵馬俑。在陪葬墓區發現東西兩排,兩兩相對的11個土坑,土坑內是排列有序的1800餘步兵俑、580餘騎兵俑,還有許多陶盾牌、兵器和車馬飾。步兵俑葬於5個坑內,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44.5厘米,相當於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那么高。雖不是真人原大,但個個威武十足。他們身披各式用絢麗的紅、白色描繪出甲片的黑色銷甲,有手持戈或盾,左手握拳下垂。騎兵俑葬於6個坑內,他們身著紅、白、綠、紫等顏色的服裝,上面還有彩繪的圖案,大多也披著黑色鎧甲。所騎之陶馬形象逼真,有的俯首貼耳,似安然待命;有的昂首嘶鳴,似急欲出征。這批兵馬俑顯然是殉葬用的。那么,它們究竟是為誰殉葬的呢?為揭開此謎,1970年,考古工作者對陪葬坑北邊不遠處的兩個大墓冢進行了考古發掘,從中發現了鍾、磬等樂器,彩繪漆木車、漆箱等用具。特別重要的是從兩座墓中發現了兩百餘枚玉片,個別玉片的四角小孔里還有殘留的銀絲。可知死者大概是身穿銀縷玉衣下葬的,身份相當高。有學者參照《水經注》的記載,認為這兩個墓是周勃、周亞夫父子的墓,應當是可信的。周勃為沛人,從公元前209年便跟隨劉邦起事。他為人質樸少文,深得劉邦信任。劉邦臨終前預言將來“安劉者必勃”。果然,在諸呂圖亂、劉氏之朝岌岌可危之際,周勃作為手握重兵的太尉,立即與丞相陳平謀劃,誅滅了諸呂,迎立了文帝,為劉氏王朝立下了一大功勞。周亞夫也是一位勇冠三軍的將領。文帝臨終告訴太子劉啟,若一旦有危急,可以周亞夫將兵。劉啟(即景帝)即位的第二年,東方地區便爆發了七國之亂。周亞夫受命出征,三月之內平定了醞釀已久、聲勢浩大的叛亂。周氏父子對安劉定國,功勞可謂大矣!在漢代,重要的軍事將領死後,朝廷給以隆重的禮遇。以軍陣送葬。楊家灣龐大的陶俑群,正象徵著為死者送葬的軍隊。以周勃、周亞夫父子的武功以及他們在漢初政局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得此威武軍陣送葬,在當時該是名正言順的吧!西漢滅亡後,歷代帝王曾對長陵採取一些保護措施。如今二千多年過去了,高祖長陵仍以高大雄偉的姿態,屹立在鹹陽古原上。中國第一枚皇后專用璽·皇后之璽。
在長陵附近曾出土有“長陵東當”、“長陵西當”篆文的瓦當,1968年在長陵附近出土一顆有“皇后之璽"篆文的螭虎紐白玉印,可能系呂后之印。長陵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西安城南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展廳里,陳列著一方通體晶瑩潤澤的玉印,它高2.8厘米,重33克,印上部為螭虎紐,虎形呈伏臥狀,頭尾微向左邊蜷曲,怒目張口,造型生動。玉印四周有線雕雲紋。印面為正方形,邊長各2.8厘米,上面赫然陰刻“皇后之璽”四個篆字,經考證其主人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專家認為它創造了兩項全國之最:一是中國最早發現的皇后印璽;二是迄今已發現的若干皇后印璽的主人中時代最早的,故極為珍貴,歷史、藝術價值很高,被列為國寶級文物。
在長陵邑、陵園和陪葬區範圍內均發現有漢代遺物,有漢代磚、瓦、瓦當、水管道、陶文瓦片和鐵鏟、鐵夯頭等,其中以瓦當最多。種類有圓形和半圓形,帶字的和圖案花紋等。圓形的以花紋圖案為主,半瓦當多為素麵。帶字圓瓦當有“長樂未央”、“長生無極”、“長陵西神”、“長陵東當”、“長陵西當”等。陶水管有圓水道和五角水道兩種。花紋磚為最常見的回紋和菱形紋,有方形和長方形兩種;花紋作幾何形、菱形、柿蒂葉等。磚瓦上戳印的陶文有“官平”、“宮二”、“宮三”、“大三十”、“右三十”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