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薌書院

長薌書院

長薌書院,位於江西浮梁(今景德鎮市)。宋慶元二年(1197)鎮監李齊愈創建。明洪武初舉朱伯高為山長、張京伯為直學。四年(1371)朱受薦為府學教授,書院遂廢。 長薌書院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楓樹山林場南山林場禪師山中,是一所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書院。長薌書院不僅是景德鎮市又一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在宋元之際還是江南地區有著較大影響的書院之一。

地理環境

長薌書院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楓樹山林場南山林場禪師山中,是一所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書院。長薌書院不僅是景德鎮市又一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在宋元之際還是江南地區有著較大影響的書院之一。

歷史沿革

長薌書院始建於南宋慶元三年(1197),為景德鎮監鎮季齊愈(一作李齊愈)援白鹿洞書院制度創建。長薌,景德鎮舊地名,清代屬浮梁縣興西鄉,至縣治30里,今為景德鎮市昌江區所轄。據考證,長薌書院舊址位於昌江區呂蒙鄉官莊村以東。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載,長薌書院有夫子廟、屋四十間,田二百畝。宋末毀,元元貞二年(1296)山長凌子秀、直學朱繼曾請於江東宣慰使嵇厚於舊址新建。嵇厚作《長薌書院記》。延祐間(1314-1320)浦江吳萊任山長。泰定二年(1325)進士方回請於總管段廷珪,與訓導臧履、直學閔濟重修。明洪武初舉朱伯高為山長、張京伯為直學。洪武四年(1371)朱伯高受薦為府學教授,書院遂廢。2016年4月23日,在風光秀麗的景德鎮禪師山中,中斷了六個半世紀的長薌書院開始復建,重啟講壇。

重要影響

長薌書院在宋元之際,由於一批名師碩儒的加盟和造訪,其學術風氣濃厚,一度學者、生徒四方雲集,因而在當時影響深遠。元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歐陽玄用“院在長薌業已專”的詩句盛讚長薌書院。明代湯顯祖對長薌書院予以肯定。

歷史人物

長薌書院及其復興所在地的禪師山歷史文化十分厚重。北宋時期,禪師山建有雲林別墅,狀元劉輝、進士程節、程筠曾讀書其間。此後,禪師山精舍、經館延續到民國時期,一度人才輩出。中國共產黨景德鎮早期黨組織創始人姚甘霖就曾在此讀書。

王守常題寫長薌書院院名 王守常題寫長薌書院院名

程節(1033~1104),字信叔,北宋景德鎮人,曾就讀禪師山雲林別墅。宋嘉祐四年進士,初授隴右招討使推官。後遷廣南西路轉運使,知貴州府安邊有功,回京為樞密院副使。紹聖中以安撫使再赴粵,鎮守桂林。回京後程節加爵中書侍郎,晉階右僕射。後以寶文閣待制賜金魚袋封開國侯致仕。著有《竹溪集》。

程筠(1036~?),字德林,程節之弟。少年時代讀書於禪師山雲林別墅。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試禮部,與蘇軾、程顥、曾鞏、呂惠卿等為同榜進士。熙寧元豐時,程筠作《上神宗皇帝論新法疏》,直言新法之弊,神宗皇帝讀了他的奏疏為之動容。宣仁太后稱他為廉吏。蘇軾讚美他的政績,稱道“君為赤令有古風,政聲直入明光宮。”

劉煇(生卒年不詳),字之道,初名幾,江西上饒鉛山人。少時隨父寓居景德鎮,讀書雲林別墅。嘉祐二年劉幾進京應試,值歐陽修主考,力改文風,劉幾文思敏捷,但行文怪癖,歐陽修沒有錄取他。兩年後,劉幾更名劉煇再次應試,終被歐陽修錄取為狀元。北宋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記載了這一佳話。

方回(1227~1305),字萬里,徽州歙縣人,宋景定三年(1262年)進士,元初著名詩人、詩論家,有“江西詩派”的殿軍人物之稱。曾往來徽州浮梁之間,請於饒州總管重修長薌書院。

洪焱祖(1262~1329),字潛夫,元歙縣(今屬安徽)人,著有《杏庭摘稿》,危素、宋濂為之作序。洪焱祖於1288年前後任長薌書院山長。他曾作《長薌歲暮二首》、《浮梁秋曉書事三首》。

凌穎山(生卒年不詳),即凌子秀。元元貞二年(1296)時為長薌書院山長的凌穎山請求江東宣慰使嵇厚修繕書院。為此,嵇厚作《長薌書院記》一篇,以記其事。此記為我國書院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獻,常為今人所引用。

吳迂(生卒年不詳),元代的地方教育家,師承南宋末期著名理學家饒魯。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浮梁縣升為中州,知州郭郁聘吳迂為州庠師,兼長薌、雙溪二書院山長。他教學程式清楚,訓導講學求法則,課程安排合理,屢出高徒。來訪的名士鄉紳絡繹不絕。

歐陽玄(1283~1357),元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遼、金、宋三史總裁。《元史》稱其“文章道德,卓然名世”。歐陽玄曾到長薌書院講學,並留有《長薌書院語學者》詩一首。

吳萊(1297~1340),元婺州浦江(今屬浙江金華)人,字立夫,元代著名學者,授長薌書院山長,有《淵穎集》傳世。他的學生、明初“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稱其為“長薌公”。

俞希魯(1279~1368),字用中,元代丹徒人,詩文家。早年為長薌書院山長,後為江山、永康縣尹,終官松江府判。編有《至順鎮江志》。

朱伯高(生卒年不詳),洪武初為長薌書院山長,洪武四年(1371年),受薦為饒州府府學教授。

劉儉(生卒年不詳),浮梁人,明代景泰二年進士。天順初,奉命出使冊封琉球。著有《攬轡集》,有《長薌書院懷古詩》一首。

珍貴遺物

遺珍 遺珍

元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1974年景德鎮市郊南山出土, 為後至元四年(1338)墓葬紀年穀倉。其墓志銘:“夫人故景德鎮長薌書院山長凌穎山之孫女也。” 該器物為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禁止出國展覽的64件文物之一,是江西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也是到目前為止發現最早記載長薌書院名稱的實物。

元代長薌書院刻《隋書》。據《書林清話》記載,元至元三年(1332)長薌書院與浮梁、鄱陽、樂平州學、德興的初庵書院、餘干的忠定書院、安仁的錦江書院等合刻《隋書》(唐·魏徵)85卷。該書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宗教文化

南山禪寺 南山禪寺

禪師山歷來是景德鎮的宗教聖地。唐昭宗光化(898—901)年間,來自五台山的西峰禪師清素和尚,首開道場。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西峰禪師受賜封號慧應大師,紹興十三年(1143)再賜號神慧永濟禪師。禪師山發現的宋、元碑刻記載了西峰禪師事跡。禪師山中的寺廟,屢毀屢興。存留下來的碑刻見證了禪師山宗教的興旺。民國時禪師山有十八座佛堂。解放後,禪師山寺廟於土改、文革時被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受戒於廣東南華寺的仁玄法師來山興復道場。現新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禪堂、客堂等建築。此外,禪師山古橋、山門、古墓、古樹、碑刻、石雕等隨處可見。

當代復興

長薌講壇開講 長薌講壇開講

重啟千年學風,延續百代文脈。 在景德鎮南雲寺、南山禪寺的支持下,2015年成立景德鎮市長薌書院文化研究會。2016年世界讀書日期間,長薌書院重啟講壇。

復興中的長薌書院,著力體現三大功能:

一是藏書功能,建設以收藏景德鎮地方文化書籍為特色的書庫。二是講學功能,圍繞以國學為主的講學,開展經典誦讀、國學講壇、啟蒙課堂、成人禮等公益活動。重點打造“長薌講壇 ”這一文化教育品牌。三是文化功能,組織開展對景德鎮以陶瓷文化為主的地方文化的研究,開展景德鎮傳統文化論壇、沙龍、筆會、雅集等文化活動;編輯出版“長薌文叢”系列文化叢書;開展“訪百位名家”活動。

如今,長薌書院已成為景德鎮市又一文化品牌。

主要景點

主要景點 主要景點

復興中的長薌書院,依託禪師山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生態資源,成為一個著名的文化旅遊景區。主要景點有:宋元古道、古山門、古寺、古碑刻等歷史遺蹟,狀元池、祈雨台、步雲台、乾隆御題照壁等人文景點,佛光岩、白龍谷景區、茶花王等自然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