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陰騭文》簡稱《陰騭文》。成書年代也難下定論。清代朱珪校定的《陰騭文注》認為:“《陰騭文》有宋郊之事,當作於宋代。”清代還有些學者也持這種見解。現代日本學者酒井忠夫則以此書為明代末葉下層士人所作。一般認為作者是道士,書成於《太上感應篇》之後,至遲不會晚於元代。《陰騭文》有各種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將其收入《道藏輯要》星集,為一卷。另外《昭代叢書別集》有《陰騭文頌》一卷,《三益集》有《陰騭文像》四卷。

道書。簡稱《陰騭文》。以文昌帝君降筆(即扶乩)的名義編纂而成。成書年代不詳。一說不晚於16世紀末。文昌帝君全
劉墉行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劉墉行書《文昌帝君陰騭文》
稱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或稱梓潼帝君、梓潼神。相傳為掌握人間祿籍之神,舊時士人多崇祀之。“陰騭”一詞原為“默默地安定”之意,始見於《尚書·洪範》:“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後引申為修善積德,俗稱積陰德。
《陰騭文》以“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思想為依據,宣傳儒家道德規範和道、釋宗教戒條。首先以文昌帝君本身的“經歷”和“救蟻中狀元”等四則故事,說明廣行陰騭,將得善報。其次,列舉忠主、孝親、敬兄、信友、矜孤恤寡、敬老憐貧、不謀人財產、不淫人妻女,不恃富豪而欺窮困、不倚權勢而辱善良等數十項作為立身處世之準則。聲稱依此行事,則“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近則善報個人,遠則福澤兒孫。
重刊道藏輯要》有《陰騭文注》1卷;《昭代叢書別集》有《陰騭文頌》1卷;《三益集》有《陰騭文像》4 卷。另有刻本注本多種。內容通俗易懂。舊時民間流傳甚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