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蠅子草

長葉蠅子草

長葉蠅子草,亞高山草甸蠅子草屬(Silene L.)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粗壯,木質化。根莖分叉,稍木質。莖叢生,直立,較細,具多數葉,下部被逆向毛,上部具粘質。分布在貢山、麗江。開 紅色花。

基本信息

種名:

中文名:

長葉蠅子草

種拉丁名:

Silene seoulensis Nakai var. angustata C.L.Tang

科中文名:

石竹科

科拉丁名:

Caryophyllaceae

屬中文名:

蠅子草屬

屬拉丁名:

Silene

國內分布:

遼寧吉林黑龍江

命名來源:

[Acta Phytotax. Sin. 24(5): 391. 1986]

中國植物志:

26:369

英文植物志:

6:80

所屬科

Caryophyllaceae

採集人

馮國楣

採集號

2840

海拔高度

2,700.00 - 3,300.00

植被類型

亞高山草甸

分布範圍

貢山麗江

花的顏色

紅色

開花時期

8-9月

觀賞價值

觀賞花卉

參考文獻

斷山區維管植物(1993);高黎貢山植物(2000)

種名:葉蠅子草

Name:Silene foliosa
屬:蠅子草
introduce: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粗壯,木質化。根莖分叉,稍木質。莖叢生,直立,較細,具多數葉,下部被逆向毛,上部具粘質。基生葉早枯,莖生葉線狀倒披針形至披針狀線形,長3-4厘米,寬2-5毫米,基部漸狹,近無柄,頂端漸尖,下面中脈及邊緣被短毛,葉腋具葉簇花兩性;花序總狀圓式;花梗長4-6毫米,被粘質;苞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具緣毛;花萼狹鐘形或筒狀棒形,長約6-7毫米,無毛,具脈10條,果期上部膨大,萼齒5,寬三角狀卵形,頂端鈍,邊緣膜質,具緣毛;花瓣5,白色,瓣片2深裂,爪倒披針形,基部無毛,上端不變寬;副花冠小瘤狀;雄蕊10,顯著外露;花柱3,顯著外露。蒴果長圓狀卵形,長5-7毫米,頂端6齒裂;雌雄蕊柄極短,被短柔毛;種子腎形,灰褐色,長約1毫米,表面具條形低突起,脊具淺槽。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寧夏等省區;朝鮮,日本和蘇聯也有。生於濕潤草地、河岸、林緣。 圖註:1,2.植株,3.花瓣, 4.雌蕊,5.蒴果,6.種子。
【別名】鶴草、灑線花、沙參、野蚊子草、脫力草、粘蠅花、蒼蠅花、粘蠅草、土桔梗、銀柴胡、蚊子草、白接骨丹、水白參、白花壺瓶、小葉鯉魚膽、瞿麥沙參、八月白、白花瞿麥、小仙桃草、白葫蘆、蛇王草、消浮參、白花石竹、瘰癧根、本瞿麥、舊麥

種名:禾葉蠅子草

為植物界蠅子草屬多年生草本。分布於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地。 
種中文名:禾葉蠅子草 種拉丁名:Silene graminifolia Otth 科中文名:石竹科 科拉丁名:Caryophyllaceae 屬中文名:蠅子草屬 屬拉丁名:Silene 國內分布:新疆、西藏、內蒙古 國外分布: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喜馬拉雅山西部、克什米爾地區 海 拔:1600-4200 中國植物志:26:304 英文植物志:6:76
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根粗壯,具多頭根頸。莖叢生,直立,纖細,不分枝,無毛或基
部被短柔毛,上部具粘液。基生葉葉片線狀倒披針形,質薄,長2-8 (-10) 厘米,寬2-4.5毫米,基部漸狹成柄狀,頂端急尖,邊緣具緣毛;莖生葉2-3對,基部常無柄,微合生,抱莖,具緣毛。總狀花序常具5-11花,稀更多;花梗纖細,無毛,比花萼短或近等長;苞片卵狀披針形,邊緣膜質,具緣毛;花萼狹鐘形,長7-10毫米,直徑2-3毫米,無毛,縱脈綠色,脈端不連結,萼齒三角狀卵形,頂端鈍,邊緣膜質,具緣毛;雌雄蕊柄無毛,長2-3毫米;花瓣白色,長10-12毫米,爪狹倒披針形,具長緣毛,瓣片露出花萼,深2裂達瓣片的中部,裂片長圓形;副花冠片乳頭狀或不明顯;雄蕊和花柱均外露。蒴果卵形,長7-8毫米,與宿存萼近等長;種子腎形,長約1毫米,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產新疆(阿勒泰、伊寧、喀什、烏魯木齊)、西藏(西部)和內蒙古。生於海拔1 600-4 200高山草地。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以及喜馬拉雅山西部和克什米爾地區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阿爾泰山。

種名:寬葉蠅子草

學 名:Silene platyphylla Franch. 別 名:闊葉女婁菜 科:石竹科 屬:蠅子草屬產雲南(西北)和四川(西南)。多年生草本。根圓柱形。莖俯仰,長60-100厘米,多分枝,被短柔毛。葉片卵形,長6-8厘米,寬3-5厘米,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頂端急尖,下面被粗毛,邊緣具緣毛,具3或5基出脈。二歧聚傘花序稀疏,稀呈團傘花序;花直立,直徑約20毫米;花梗長10-30毫米,密被粗毛;苞片卵形,草質,被密柔毛;花萼筒狀棒形,長約15毫米,沿縱脈密被刺狀毛,萼齒三角狀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膜質,具緣毛;雌雄蕊柄長1-2毫米;花瓣淡紅色,長約20毫米,爪倒披針形,微露出花萼,無毛,瓣片輪廓倒卵形,深2裂達瓣片的中部,裂片橢圓形,瓣片兩側近基部具1線形小裂片或細齒;副花冠片橢圓形或線形,全緣;雄蕊微外露,花絲無毛;花柱明顯外露。蒴果卵形,長8-10毫米,比宿存萼短;種子腎形,長約1毫米,兩側耳狀凹,黑褐色,脊平。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於海拔2 400-2 650 (-3 190)米的林緣或灌叢中。

種名:柳葉蠅子草

種中文名:柳葉蠅子草
種拉丁名:Silene salicifolia C. L. Tang
科中文名:石竹科
科拉丁名:Caryophyllaceae
屬中文名:蠅子草屬
屬拉丁名:Silene
國內分布:四川
海 拔:2100-2300
命名來源:[Acta Bot. Yunnan. 2(4): 439.f.8. 1980]
中國植物志:26:390
英文植物志:6:81

種名:鐮葉蠅子草

學 名:Silene incurvifolia Kar. et Kir.
別 名:-
科:石竹科
屬:蠅子草屬
(產地分布):新疆葉城。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全株密被短伏毛,上部混生腺毛。根垂直,稍粗,具多頭根頸。莖密叢生,直立或上升,不分枝,基部常具不育短枝。基生葉葉片倒披針形,長2-5厘米,寬1-3 (-5) 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漸狹成柄狀;莖生葉3-8對,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1.5厘米,寬約2毫米,鐮狀內彎,基部楔形,中脈明顯。花1-3朵,常俯垂;花梗長 (5-) 15-20 (-30) 毫米,被腺毛;苞片線形,草質;花萼筒狀棒形,長20-25毫米,直徑約2.5毫米,密被腺柔毛,縱脈帶紫色,萼齒卵形,頂端鈍,邊緣膜質;雌雄蕊柄被柔毛,長約10毫米;花瓣白色,爪具緣毛,上部寬展,瓣片輪廓狹倒卵形,叉狀2裂深達瓣片的1/2;副花冠片卵狀,具齒;雄蕊花絲無毛。蒴果卵形或卵狀錐形,長10-12毫米;種子腎形,兩側微耳狀凹,長約1.5毫米。花期6-7月。
(生長習性):生於海拔2 600米的河灘灌叢。
蠅子草

出處

本品首載於《植物名實圖考》隰草類,以鶴草為名,云:江西平野多有之。一名灑線花,或即呼為沙參。長根細白,葉似枸杞而小,秋開五瓣長白花,下作細筒,瓣梢有齒如剪。文中所述及附圖,與石竹科繩子草一致。

拼音名

Yínɡ Zi Cǎo

別名

鶴草、灑線花、沙參、野蚊子草、脫力草、粘蠅花、蒼蠅花、粘蠅草、土桔梗、銀柴胡、蚊子草、白接骨丹、水白參、白花壺瓶、小葉鯉魚膽、瞿麥沙參、八月白、白花瞿麥、小仙桃草、白葫蘆、蛇王草、消浮參、白花石竹、瘰癧根、本瞿麥、舊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蠅子草的乾燥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lene fortunei Vis.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集,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圓柱形,粗而長,有少數細長側根;根狀莖短,直立,節上生出地上莖。莖單生或簇生,基部稍帶本質,中部以上多分枝。具柔毛或近於無毛,節膨大。單葉對生,葉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2-3.5cm,寬3-8mm,先端尖,基部窄縮成短柄,全緣,光滑無毛。花兩性;3-10朵成短聚傘花序,或因小聚傘的側花不發育而呈總狀;花梗長,上部有粘液;萼長管形,光滑,脈多條,常帶紫紅色,先端5裂;花瓣5,粉紅色或白色,基部成爪,瓣片2裂,每裂片更細裂成窄條,喉部有2小鱗片;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枚。蒴果長圓形,上部略膨大而下部狹小,呈棍棒狀,成熟時先端6齒裂。種子有瘤狀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林下及雜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栽培

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地均可栽培。種子繁殖,春季4-5月播種,條播,行距0.3m,開淺溝勻撒種子於溝內,覆土0.5cm.生長期中應注意除草、鬆土,發現紅蜘蛛為害可用石硫合劑噴殺。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50-100cm.根圓錐形或圓柱形,平直或扭曲,長10-20cm,寬1-2cm;表面淺黃色,具縱紋,縱紋上布有稍突起的橫紋;質堅硬,折斷面堅實緻密,較平坦,莖基部稍帶木質,具粗糙短毛,中部以上多分枝,有柔毛或近於無毛。葉對生;完整葉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2-3.5cm,寬2-6mm,先端尖銳,基部狹窄成短柄。聚傘花序頂生,花粉紅色或白色。蒴果棍棒狀。種子赤黃色,有瘤狀突起。氣微,根味微甘,後澀。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10數列木栓細胞。韌皮部較狹窄。木質部占根直徑的大部分;導管不規則散在,有木纖維群,縱切面觀纖維末端狹尖或呈叉狀。韌皮部及木射線細胞中有稀疏散在的草酸鈣簇晶。

化學成份

根和葉含胺基酸。

性味

辛;澀;性涼

歸經

大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主治痢疾;腸炎;熱淋;帶下;咽喉腫痛;勞傷發熱;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