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粗毛杜鵑(原變種)

長粗毛杜鵑(原變種)

長粗毛杜鵑(原變種),常綠灌木,高1—6米,產四川西北部、雲南西北及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1200—4200米的林下或岩坡上。在四川為新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維西茨開。

基本信息

長粗毛杜鵑(原變種)

種中文名

長粗毛杜鵑(原變種)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crinigerum Franch. var. crinigerum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北部、雲南西北及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1200—4200米的林下或岩坡上。 在四川為新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維西茨開。
海 拔:2200-4200
中國植物志:57(2):115
亞組中文名:粘毛杜鵑親?br>亞組拉丁名:Subsect.Glischra (Tagg) Chamb.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 高1—6米;樹皮灰黑色;幼枝黃褐色至灰禍色,具腺頭剛毛,有粘質,在花序下的小枝直徑6毫米;芽鱗多年宿存。葉下質,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9—20厘米,寬1.5—3.8(--5—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或近圓形,邊緣反卷,上面幼時具叢捲毛及少數有柄腺體,成長後深綠色,略有皺紋,變為無毛,下面密被厚的白色至黃褐色綿毛狀毛被及少數腺體, 山脈在上面凹下, 下面倒出, 密被柔毛及少數腺體, 側脈15—19對;葉柄長1—2厘米,粗壯,被有具粘質的腺頭剛毛。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7—16朵;總軸長約0.8厘米,密被微柔毛; 花梗長2—2.7厘米, 密被腺頭剛毛及柔毛:花萼杯狀,5裂兒至基部,裂片舌狀長圓形,長6—7毫米,外面密被腺頭剛毛,邊緣有腺毛; 花冠鐘形, 長2.8—3.5厘米,直徑3.5—4,7厘米, 白色帶粉紅色, 無毛, 內面基部有深紅色斑塊, 中部一側有紫色斑點,裂片5,圓形, 長1.5厘米,頂端有缺刻;雄蕊10, 不等長, 長1.7—2.7厘米, 花絲基部有白色微柔毛, 花葯長橢圓形, 長2.5—3毫米, 黃色; 子房卵圓形, 長4毫米,密被有柄腺體, 花柱下部具有柄腺體,柱頭小, 頭狀,寬約1.6毫米。蒴果短圓柱形,淺褐色,長1.5—1.7厘米,直徑7毫米,有肋紋及殘存的毛被,基部有花萼宿存。花期5—6月, 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產四川西北部、雲南西北及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1200—4200米的林下或岩坡上。 在四川為新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維西茨開。

其它

文化藝術,生活娛樂,人物百科,社會人文,中外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