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馬杜鵑(原變種)

峨馬杜鵑(原變種)

峨馬杜鵑(原變種) - 形態特徵灌木,高2—6米;幼枝被黃白色短柔毛和腺毛,一年生枝黑褐色,在花序下小枝直 徑3—3.5毫米。冬芽長卵圓形, 長1.5厘米,直徑約4毫米,被灰色絨毛。

概述

種中文名:峨馬杜鵑(原變種)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ochraceum Rehd. et Wils. var. ochraceum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四川東南部和西南部、 雲南東北部。生于海拔1 850—2 800米的密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四川西部瓦屋山。
海 拔:1850-2800
中國植物志:57(2):084
亞組中文名:麻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 Maculifer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灌木,高2—6米;幼枝被黃白色短柔毛和腺毛,一年生枝黑褐色,在花序下小枝直 徑3—3.5毫米。冬芽長卵圓形, 長1.5厘米,直徑約4毫米,被灰色絨毛。葉薄革質, 倒披針形,長5—8.5厘米, 寬1.2—2.5厘米,先端突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 形,邊緣微反卷,上面亮綠色至暗綠色,下面密被薄的淡黃褐色絨毛狀叢捲毛,中脈在上 面稍凹下,下面隆起, 密被叢捲毛,側脈11—13對, 在上面不明顯,下面沒入毛被中; 葉柄細圓柱形,長1--1.5厘米,散生短柔毛及有腺頭的長毛。頂業短總狀傘形花序,有 花8--12朵;總軸長約6毫米,被黃褐色柔毛;花梗長6—12毫米,密被淡黃白色有腺頭 的細毛;花萼小,杯狀,長約1.5毫米,紅色,裂齒5,不整齊,寬三角形,先端急尖, 外被微柔毛;花冠寬鐘形, 長2.7—3厘米,直徑3—3.3厘水,深紫紅色, 無毛, 裂片 5, 近於圓形, 長約1厘米,寬約1.2厘米,頂端有缺刻;雄蕊10—12,不等長,長 1.2 —1.9厘米, 花絲白色,無毛,花葯紫黑色,長圓形,長1 1—1.3毫米; 子房圓錐形, 長 3.5毫米,直徑3毫米, 密被淡白色有腺頭的粗毛、花柱長2 3厘米, 無毛,柱頭小, 頭 狀,寬約1.3毫米。蒴果圓柱形, 長1.8--2.5厘米, 直徑3—5毫米, 直或彎曲, 有毛被 殘跡。 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產四川東南部和西南部、 雲南東北部。生於海拔1 850—2 800米的密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四川西部瓦屋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