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橋

長橋

長橋位於西湖東南角,早先橋長百步,為名副其實的湖上勝景之一。南宋時這裡發生過一樁生死相許的浪漫愛情故事:青年女子陶師兒與書生王宣教相愛,她的後母挑撥離間橫加阻撓。陶、王坐船夜遊西湖,在長橋下荷花深處雙雙投水以死相抗,杭城人聞之無不唏噓,有人作歌謠哀悼,為紀念這對情侶,長橋從此又名“雙投橋”。

介紹

長橋長橋

長橋位於西湖的東南角,南屏山的北麓,早先橋長百步,為名副其實的湖上勝景之一。

南山一帶山水由此注入西湖。長橋緊靠西湖十景的“柳浪聞鶯”,西面二百米處有著杭州著名的“蘇堤春曉”、“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雷峰夕照”和傳說中濟公和尚出家修行過的“淨慈寺”(濟公許多故事都與此有關)等風景點,東面連著“新西湖十景”的“玉皇飛雲”、“吳山天風”及傳說中梁山伯和祝英台讀書過的“萬松書院”。地理位置十分顯著。

宋時,長橋東西長約一里,有三個橋洞,上有亭子,後因南山一帶水源減少,湖面下降,葑蔓淤塞,漸被廢毀。現在,長橋公園南端的南山路上,仍有十來米過南山水的橋,可視為長橋的遺存。杭城諺語“長橋不長”,說得也有道理。

雙投橋

長橋 長橋
馮士頤《竹枝詞》:“好個南峰與北峰,再看雙投橋下水,新開兩朵玉芙蓉。”
南宋時這裡發生過一樁生死相許的浪漫愛情故事:青年女子陶師兒與書生王宣教相愛,她的後母挑撥離間橫加阻撓。陶、王坐船夜遊西湖,在長橋下荷花深處雙雙投水以死相抗,杭城人聞之無不唏噓,有人作歌謠哀悼,為紀念這對情侶,長橋從此又名“雙投橋”。

長橋又因梁山伯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故事而“形”短“神”長。梁山伯與祝英台在萬松書院讀書(為以後寫萬松書院打下伏筆),“畢業”後,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八里相送時路過這座橋,雙方依依不捨,來來回回走了不知多少趟,所以才有了神似“長”的感覺。

2002年,在西湖東南角,長橋公園西側的湖上,新建了南北向的雙投橋。這座雙投橋,是為幫助遊人對雙投愛情故事的了解而建的,完全沒有原長橋的功用和外形。考慮到現在南山路上仍有起到原長橋過水功用的一段短短的“長橋”,故而,這段新雙投橋直接稱為“雙投橋”,但杭州人還是習慣稱之為“長橋”。

新的長橋因造型別致特別是能近距離地觀賞雷峰塔而受到遊客的青睞,過往的遊客絡繹不絕。所以,要拍清靜的長橋,還須要起早。

長橋不長

長橋位於西湖東南角,鄰近淨慈寺,橋名“長”而橋樑,令人費解。其實,長橋由長變短,是這一帶湖面的變遷所造成的。西湖的湖面在宋代之前較高,當時流入湖中的山水主要有八處,其中一處就稱為“長橋水”,此水是由西湖南山一帶山脈的山湛水匯集而成三股,由此入湖。
大約在宋時,在現長橋公園的南端,南屏山的北麓,地瀕西湖的地方,就已築有三個橋門的長橋,長約500米之多。此橋橫截西湖湖面,主要使長橋水的三股山水能有規則地流入西湖。這座似堤長橋築有橋亭,外觀十分壯麗,橋旁還種植了許多桃李,景色非常嬌艷,不亞於白堤,蘇堤。昔進有這么一聯詩描寫了長橋的景色:“倒銜碧水半輪月,橫臥晴空百尺虹。”因此它在宋時也被列為“湖山勝概”之一。可是這一“湖山勝概”到了宋後,因南山一帶的水源減少湖面下降,西湖葑蔓淤塞,長橋就徒有虛名了,令人惋惜。董嗣果曾題《長橋晚步》詩,寫的就是這種情況。
不過橋雖荒蕪,但這裡遠黨孤山、保淑塔,逝觀雷峰夕照,玉皇松嶺以及散落的村舍,迷人的花影,倒也是一處極好的清幽之地。有時人們也會“每日必破曉出郭,徐步長橋,吟玩籬落間,至日出久乃返”。長橋的完全廢毀,則是明正統年間。之後這裡雖有湖橋,也只是公有三四米左右的短橋了,難怪杭城諺語說:“斷橋不斷,長橋不長。”

長橋公園

長橋走過去,前面就是長橋公園。

長橋公園以橋命名,而它原先的主人,就是上海富商——永安公司總經理郭琳爽。1959年無償獻給國家,由杭州市園林管理局接收。由於歷史的原因,昔日安靜的綠地一度成為養雞場和長橋國小校舍,終究免不了日漸的荒蕪。後經多次疏浚河塘,整理假山,配置花木,初見公園雛形。現園內假山曲徑,聳樓望閣,蓮池荷渠,柳蔭槐花,幽雅瑰麗兼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