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山古寺

長山古寺

長山古寺是香港一座寺廟,位於新界粉嶺坪輋,現存結構建於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於1998年起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基本信息

長山古寺香港一座寺廟,位於新界粉嶺坪輋,現存結構建於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於1998年起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長山古寺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打鼓嶺區的村落共同興建,原名長生庵,供奉佛祖觀音地藏王。寺廟對出的山徑當時是來往沙頭角的必經之路,所以長山古寺也一度作為旅客中途歇腳的地方,並供應茶水。
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長山古寺重建,改為現時的兩進式設計。
長山古寺,是香港有名的古剎之一。初建年代不可考,惟寺內古物甚多:右殿左壁上嵌有同治七年(1868年)十一月立的古碑一塊;另左殿內更懸乾隆五十中年(1789年)銅鐘一口。鍾銘上刻有“長生庵”銘,未悉是否該寺之前身。至於建寺的緣起,有說是清朝年間,由四位僧侶向村民賜地興建,亦有說是18世紀中頁由少頭角及找鼓嶺區六村合力興建,但具體無從考證。
寺門嵌有門聯:“長這惜別,古道貌岸然瞻岐,雨笠麈襟人日日;山鳥吟春,寺花送春,煙鍾風聲我年年。”寺內壇上一聯云:“有意燒香,何須遠朝南海;誠心禮佛,此處即是西天。”均有曉喻行旅館及描述古代驛使撲撲風麈的文句。學者蕭國健教授所此考訂,長山古寺,應為古時驛館的舊址,與廣州之五羊驛館、大庚嶺之紅梅驛館,以及海外四夷驛館相銜接,屬南夷政亭,本為官司吏所管理。應化為道聲後,感於地處往返深圳之要道,南來北往者頗多,乃大開方便之門,接待行旅,免其受露宿荒郊之苦。
該寺規模不大,但幽靜清雅,是典型的清代嶺南民居建築格局。分前後兩進,前進比後進高出約一米。正中為主殿,左右為偏殿。據說當年的行旅,便是居於左右兩殿,最盛時可容三十多人。寺內供奉佛祖、觀音及地藏菩薩,法器佛壇均極為古樸。
由於環境變遷,古道貌岸然盛況不再,長山古寺亦漸歸平淡。最後任住持幻空法師。法師善醫道,自羅浮山移錫於此後,乃以醫藥解病,以佛理斷執,法雨遍施,饒益有情,深受鄉民愛戴。及後,法師兼理觀音山妙覺寺。雨寺路距頗遠,為免奔波,法師乃將長山寺交與皈依第子孔好攝管,自己則駐錫妙覺寺弘法。
孔氏守寺五十多所,往生後,則由其媳頁氏主理。平日附近鄉民常來禮佛,每年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該寺均延請法師主持法人,辦素齊宴,鄰鄉近里,乃至部分遠自市區而來的信眾,聚集於寺,誦經禮佛,十分熱鬧。
因年深月久,該寺一度失修。惟因香港古物古蹟委員會已將古寺列入古蹟管理範圍,乃獲拔專款,於1998年初進行修葺維護,年底竣工。1999年1月4日重新開光。今日的長山古寺,古樸依然,惟內外均已煥然一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