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前胡

長前胡

長前胡,中藥名。為傘形科前胡屬植物長前胡Peucedanum turgeniifolium Wolff的根。植物長前胡,分布於我國甘肅、四川等地。具有宣散風熱,降氣祛痰之功效。主治風熱感冒,咳喘痰黃,頭痛,胸悶。

基本信息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蛀、防霉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歸經

入肺經。

功效

宣散風熱,降氣祛痰。

主治

風熱感冒,咳喘痰黃,頭痛,胸悶。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使用注意

風寒咳嗽慎服;虛弱性咳嗽及肺病咳血者勿用。

炮製

一、採集加工:秋季採挖根,去除莖葉,洗淨,曬乾。

二、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莖,洗淨,潤透,切薄片,曬乾。

鑑別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的薄片,表面黃白色;周邊棕紅色,偶有細毛鬚根,質地結實。氣芳香特異,味微辛麻。

形態特徵

植物長前胡,別名川西前胡《中藥志》。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根圓柱形,長8-15厘米,徑0.5-1.5厘米,下部常分枝,頂部殘留眾多棕色的葉鞘纖維。莖單一,具細長縱條紋,下部分枝,常帶淡紫色,下部光滑,上部粗糙,有短毛。基生葉葉柄長1-7厘米,基部具略帶紫色的狹窄葉鞘,抱莖;葉片輪廓長卵形,二至三回羽狀分裂,第一回羽片3-4對,末回裂片線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裂片基部漸狹呈楔形,長1-2.5厘米,寬0.5-1.5厘米,邊緣具2-3粗鋸齒或呈淺齒狀,葉柄及下表面常短糙毛,邊緣具短睫毛;莖上部葉無柄,具葉鞘抱莖,葉片一回羽狀分裂,裂片狹長,細小。復傘形花序頂生和側生,花序梗粗壯,頂端多糙毛;無總苞片;傘輻5-12(-20),有短毛;小總苞片8-12,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密生短柔毛;小傘花序有花10-20朵,花柄有毛;萼齒細小、不顯著;花瓣近圓形,白色,外有稀疏柔毛;花柱基圓錐形,花柱向下彎曲。分生果卵狀橢圓形,背部扁壓,長3-3.5毫米,寬2-3毫米,有稀疏短毛,背棱和中棱呈線形突起,側棱狹翅狀;每棱槽內有油管3-4,合生面油管6-8(-10)。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3600米的高山陽性山坡、草地、灌叢和河谷灘地上。

相關論述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宣散風熱,祛痰鎮咳,下氣。用於感冒風熱,咳嗽痰稠,喘滿,頭痛及胸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