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天柳

鑽天柳

鑽天柳,楊柳科、柳屬植物。分布於中國東北及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

基本信息

概述

鑽天柳鑽天柳

拉丁名hoseniaarbutifolia(Pall.)A.Skv.
中文名 鑽天柳
拉丁科名 Salicaceae
保護級別 3
現狀 稀有種

海拔下限(米) 300

海拔上限(米) 500 最高950

鑽天柳為楊柳科的單種屬植物。零星分布於我國東北部分地區。由於森林過度砍伐,林地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加以個別地區的河流遭到污染,影響鑽天柳種子的萌發與幼苗、幼樹的生長,有的地區已經絕跡,有些地區僅有大樹而無幼苗與幼樹,其分布區正日益縮減。

基本資料

鑽天柳鑽天柳如今是瀕臨絕種的植被

中文學名:鑽天柳
瀕危類別:稀有
保護級別:3級
現 狀:因森林過度砍伐,生境發生變化,河流受到污染,影響種子的萌發與幼苗,幼樹的生長,分布區正日益縮減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省縣:黑龍江;吉林;遼寧本溪,寬甸,鳳城,西豐
分布描述: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完達山,長白山遼寧,朝鮮北部,蘇聯遠東地區,日本北部
氣候類型:冬夏溫差甚大
年降水量:360-1000
土壤PH值:中性
土壤類型:沙石土
生態特徵:生於河岸和溪流旁
群落特徵: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
花 期:5
果 期:6-7
科研價值:是介於楊屬與柳屬之間的過渡類型,對研究該科系統發育有科學價值
保護措施:嚴禁向林地溪流中排放工業廢水,保護好森林環境,並研究本種的馴化
繁殖方式:種子繁殖
栽培要求:種子成熟後即應播種

科 屬:楊柳科(Salicaceae)鑽天柳屬(Chosenia)

中文名:鑽天柳

別 名:朝鮮柳,順河柳,化妝柳

產 地:小興安嶺,長白山區。蘇聯,朝鮮等

生長特性

鑽天柳的外貌鑽天柳的外貌

巨觀特徵:

木材邊材黃白色,與心材區別明顯;心材淺栗褐色。有光澤;無特殊氣味和滋味。生長輪略明顯;散孔材;寬度略均勻。管孔數多;略小,在放大鏡下明顯;鄰近生長輪界處,管孔較小,較少,通常散生;侵填體未見。薄壁組織不見。木射線中至略密;極細至甚細,在放大鏡下略見,比管孔小;肉眼下徑切面上射線斑紋通常不見。無波痕,無胞間道。

基本性質:

木材紋理直;結構甚細,均勻;甚輕至輕;甚軟;乾縮小;強度甚低;衝擊韌性中。木材幹燥容易;不耐腐,容易進行防腐劑浸注處理;加工性能良好。

主要用途:

紙漿,木絲,人造絲、纖維板,刨花板,火柴桿盒,牙籤等,包裝材料,一般家具等。
生境分布:

分布於溪旁林中。分布區位於寒溫帶針葉林區和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最冷月平均溫-10---38℃,稀達-45℃,最熱月平均溫在15--20℃以上,冬夏溫差甚大,年降水量360--1000毫米,無霜期90--150天,生長期較短。土壤為中性沙石土。僅生於空氣濕潤、排水良好的河岸和溪流旁。

形態特徵

鑽天柳鑽天柳

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樹冠圓柱形或近橢圓形,樹皮褐灰色;小枝紅黃色或紫紅色,有白粉,無毛;芽扁卵圓形,被一枚鱗片包裹。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5—8厘米,寬1.5—2.3厘米,兩面無毛,上面灰綠色,下面蒼白色,常有白粉,邊緣近全緣或稍有鋸齒;葉柄長5--7毫米,無托葉。花單性,雌雄異株,菜荑花序先葉開放;雄花序下垂,長1—3厘米;雄蕊5,比苞片短、著生於苞片的基部,花葯球形,黃色,苞片倒卵形,不脫落,邊緣有長緣毛,無腺體;雌花序直立或斜展;子房近卵狀長圓形,有短柄,無毛,花柱2,柱頭2裂;苞片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長毛。蒴果成熟後2瓣裂;種子長橢圓形,無胚乳,基部有長毛。

種植資料

鑽天柳鑽天柳

鑽天柳屬楊柳科鑽天柳屬落葉大喬木,樹幹較直,高大,樹冠闊圓錐形,冠形較大。老乾黑褐色,粗糙深縱裂。小主枝幹梢被明顯白粉,枝條秋季開始逐漸變為棗紅或粉紅色,春季樹液流動後,枝條又逐漸變為綠色,因而日本稱之為化妝柳。葉長圓狀披針形,葉面看似有一層白粉而非白粉,明亮,新葉粉紅或綠白色。主根明顯,深根性。花期5月,果期6月。

鑽天柳產於我國東北、朝鮮蒙古,已近滅絕,屬珍貴稀有瀕危樹種。鑽天柳喜光,抗寒,自然群落在沙礫土壤上生長良好,喜濕潤壤土,主要生長在河岸邊,山區較少,不耐乾旱。一般用種子繁殖,也可扦插,但有一定技術難度。在樹液流動前移栽成活率高。木材可用於建築、製作家具和造紙。

鑽天柳很少有病蟲害發生,易於管理。偶爾發生爛皮病,可用2度的石硫合劑或等量式波爾多液噴乾或塗乾。要防根癌病,小苗定植前可用1%硫酸銅液浸根5分鐘,也可在生長期以等量式或半量式波爾多液每株灌根500克。若受黑天牛為害,可用1000倍樂果噴霧。

鑽天柳樹姿優美,枝條緊密,秋季落葉後色彩鮮紅,煞是壯觀,是三北地區惟一枝條為紅色的觀枝大喬木,可作為優良的觀賞和綠化樹種,用於城市綠化、森林公園、庭院綠化,孤植、群植皆宜。

保護價值

鑽天柳鑽天柳

鑽天柳為單種屬植物,由柳屬內分出,其雄花序下垂,雌、雄花都無腺體,與楊屬相似,是介於楊屬與柳屬之間的過渡類型,對研究楊柳科系統發育有科學價值。據市林科院專家高級工程師李瑛雲介紹,在19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災中,黑龍江龍江縣境內河流兩岸有20年生的天然鑽天柳林,大水過後,河岸沒有任何破損,而沒有護岸林庇護的裸岸處,出現了河床改道,塌方現象。我市上世紀70年代在河邊隨處可以見到鑽天柳,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人們沒有認識到鑽天柳的真正價值,將鑽天柳砍伐下來做菜墩做燒柴,嚴重破壞了鑽天柳的生態環境。目前全市僅存百餘株的鑽天柳分布在朗鄉、嘉蔭、帶嶺、伊春,瀕臨滅絕。

李瑛雲高級工程師的研究數據表明,鑽天柳的天然更新能力非常弱,因為鑽天柳生活在透水、透氣性良好的河流兩岸。它的根系特別發達,是地上部分的3-5倍以上,極具吸水性,有很強的固沙、固土能力。在人工培植中一旦碰傷了它的一點根系,就會死亡。

鑽天柳生長速度快,樹形優美,可做綠化樹種,具有很強的生態效益,多生於河岸和溪流旁,是最佳的護岸樹種。為保護這一瀕臨滅絕的樹種,1999年,市林科院組成了專家小組,對鑽天柳進行採種育林工作的研究。由於鑽天柳天然母林被大量砍伐破壞,給專家組的選種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為了尋找到優良的樹種,專家組成員踏遍了5個林業局,才在朗鄉林業局尋找到了一棵胸徑達50厘米的鑽天柳母樹。

通過專家們6年的觀察和取種研究,目前人工繁育技術取得成功並實現了兩個技術上的突破,為人工繁育提供了科學依據。

市林科院工程師劉寶珍曾在1977年1978年對該樹種天然林做了全面普查及觀測,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每公頃鑽天柳25年生活立木蓄積為412.5立方米,平均一年生長量每公頃為16.5立方米,這樣的生長速度,不論是人工林,還是天然林,在伊春地區都是少見的。圖為存活下來的鑽天柳

保護措施

鑽天柳鑽天柳

應保護好產地溪流沿岸的森林環境,禁止向林地溪流中排放工業廢水和減少採伐;在遼寧和吉林南部植株稀少地區禁止砍伐。同時應對本種的馴化、繁殖栽培開展研究。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但種子壽命很短,成熟後即應播種。插條不易成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