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犁牛耕

春秋戰國時期產生,是我國古代農業的最主要生產方式.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井田制的解體. 推廣鐵器牛耕 唐朝的農業迅速發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鐵犁牛耕進一步推廣。在黃河流域乃至今甘肅、新疆地區,鐵犁牛耕已普遍用於農業生產。關於這一情況不僅在文獻中有記載,在一些墓葬和敦煌、榆林石窟的眾多的壁畫“牛耕圖”中,都有反映。

概述

推廣鐵器牛耕 唐朝農業迅速發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鐵犁牛耕進一步推廣。

發展

在黃河流域乃至今甘肅、新疆地區,鐵犁牛耕已普遍用於農業生產。關於這一情況不僅在文獻中有記載,在一些墓葬和敦煌、榆林石窟的眾多的壁畫“牛耕圖”中,都有反映。其中多數為二牛抬槓,用長單直轅犁;少數用一牛耕田,犁有雙長直轅,亦有短曲轅。犁均為鐵制,多使用犁壁(鐴土)。這時在江南地區也推廣牛耕,並使用曲轅犁。(唐)陸龜蒙《耒耜經》中詳細記載了江東(今江南)所用曲轅犁的結構和使用功效。曲轅犁比直轅犁輕巧,犁轅上躬,便於深耕;牽引點低,犁架平穩;犁轅縮短,迴轉方便。這是古代步犁中最先進的類型。惟當時使用此種犁者極少,以用二牛抬槓者為最多。據文獻和考古資料證明,這時邊疆地區也在推廣鐵犁牛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