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基鑄造高溫合金

鎳基高溫合金 nickelbase superalloys以鎳為基體(含量一般大於50%)、在650~1000℃範圍內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抗燃氣腐蝕能力的高溫合金。

發展過程

鎳基高溫合金(以下簡稱鎳基合金)是30年代後期開始研製的。英國於1941年首先生產出鎳基合金Nimonic75(Ni-20Cr-0.4Ti);為了提高蠕變強度又添加鋁,研製出Nimonic80(Ni-20Cr-2.5Ti-1.3Al)。美國於40年代中期,蘇聯於40年代後期,中國於50年代中期也研製出鎳基合金。鎳基合金的發展包括兩個方面:合金成分的改進和生產工藝的革新。50年代初,真空熔煉技術的發展,為煉製含高鋁和鈦的鎳基合金創造了條件。初期的鎳基合金大都是變形合金。50年代後期,由於渦輪葉片工作溫度的提高,要求合金有更高的高溫強度,但是合金的強度高了,就難以變形,甚至不能變形,於是採用熔模精密鑄造工藝,發展出一系列具有良好高溫強度的鑄造合金。60年代中期發展出性能更好的定向結晶和單晶高溫合金以及粉末冶金高溫合金。為了滿足艦船和工業燃氣輪機的需要,60年代以來還發展出一批抗熱腐蝕性能較好、組織穩定的高鉻鎳基合金。在從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大約40年的時間內,鎳基合金的工作溫度從700℃提高到1100℃,平均每年提高10℃左右。

成分和性能

鎳基合金是高溫合金中套用最廣、高溫強度最高的一類合金。其主要原因,一是鎳基合金中可以溶解較多合金元素,且能保持較好的組織穩定性;二是可以形成共格有序的A3B型金屬間化合物γ'[Ni3(Al,Ti)]相作為強化相,使合金得到有效的強化,獲得比鐵基高溫合金和鈷基高溫合金更高的高溫強度;三是含鉻的鎳基合金具有比鐵基高溫合金更好的抗氧化和抗燃氣腐蝕能力。鎳基合金含有十多種元素,其中Cr主要起抗氧化和抗腐蝕作用,其他元素主要起強化作用。根據它們的強化作用方式可分為:固溶強化元素,如鎢、鉬、鈷、等;沉澱強化元素,如鋁、鈦、鈮和;晶界強化元素,如硼、鋯、鎂和稀土元素等(見金屬的強化)。
鎳基高溫合金按強化方式有固溶強化型合金和沉澱強化型合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