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公堂

鎮公堂

鎮公堂是的全城藏族議事、集會及宗教活動的中心。藏語叫“獨肯瑞巴夏康”。位於龜山朝陽樓東麓的龜井左側,東臨迪慶軍分區,西靠龜山,北連倉庫街,南接金龍街。是一個漢藏合壁式建築群。主樓為1983年重建,樓高3層,兩邊的牆上繪有藏傳佛教的四大金剛。堂中央有一高大粗壯的中柱,民眾對它視若神明,在中柱上綁以柏枝和哈達,以示崇敬。經堂旁的大龜山頂有朝陽樓,是中心鎮的最高點,登上高樓,全城盡在眼底。199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鎮公堂鎮公堂
中心鎮公堂是中甸歷史的見證。清雍正二年(1724),改土歸流,中甸縣建廳設治,中心鎮公堂也於同年建成,同治八年(1869)毀於火災,光緒八年(1882)重修,民國20年,四川鄉城土匪在中甸縣城燒殺搶擄,中甸城內的自衛民團和民眾百餘人退守經堂英勇抵抗,奮戰三十四晝夜,保衛了經堂文物和中甸人民生命財產。1983年又維修主殿樓。現已恢復如初。如今,中心鎮公堂又作為紅軍長征紀念館,再現了紅軍長征過中甸的那些難忘的景象。中甸古稱“建塘”,藏語。意為“勝利的草原”,“中甸”一詞原作“忠甸”,似為漢語,又說為納西語,“中”意為“漂亮”,“甸”意為“草壩子”。中甸中心鎮有名“建塘鎮”。建塘鎮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的要衝,有著交通樞紐和商業重鎮的作用。由於過去的運輸工具主要是馬幫,古被稱為“馬蹄踏出來的城鎮”。
建塘鎮內大鬼山東麓的藏經堂,建於清代的1724年,後多次重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堂是藏民用於議事、集會及舉辦佛教活動的場所,也用於舉辦紅白喜事。1936年,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路過中甸時,這裡是賀龍元帥的司令部。
中心鎮是過去(解放前)的中甸縣城,大多數房屋為50年代左右的土木建築,比較古樸。據說在過去20多年前,冬季會有麝、獐之類的動物跑到人家來取暖、過冬。與相對現代化的中甸縣城形成鮮明對比的中心鎮,距離縣城僅步行十多分鐘的距離,風格鮮明獨特的建築和狹窄的碎石街道給人以一種歷史感,附近還有大龜山、龍潭湖等小景點可供遊覽,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氛。

文化價值

鎮公堂鎮公堂
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府所在的建塘鎮上,有一座具有多種建築風格的公堂,當地人稱它為中心鎮公堂。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副館長張躍華:這個建築集藏(族)、漢(族)、白(族)建築風格為一體,它的頂部是典型的漢式建築的結構,有密集的斗拱裝飾。它的牆角是屬於藏式建築風格,還有它的大殿藻井裝飾,還有柱枋結構是典型的藏式風格。除了藏工風格以外,它的山牆牆角的裝修、裝飾,還有彩繪是屬於白族的建築風格。中心鎮公堂建於清朝雍正二年,也就是公元01724年,最早是當地藏族人民議事、集會和進行各種佛事活動的場所。270年來,公堂雖然遭到過戰火的焚毀,但迪慶人又把它修復如初。現在,這座公堂已經成為迪慶各族人民友好交往,多種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象徵。
在中心鎮公堂的前郎牆壁上,有兩幅巨大的藏式風格的壁畫,畫面的中心,描繪的是藏傳佛教的護法神,在他們周圍,還飛舞著衣帶飄逸的仙女。雖說壁畫上的人物全來自佛教故事,但他們艷麗的衣飾卻帶有鮮明的民族特點。迪慶藏族自治州境內有多種民族聚居,各個民族的服飾都帶有濃厚的本民族歷史和文化特點。
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先後接待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熱地等中央和省級領導,接待了上海、西藏、四川、青海等友鄰市區領導、中外遊客及迪慶民眾8000多人次,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進一步加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心鎮公堂”的保護,提升獨克宗古城的文化內涵,充分發掘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價值,繼承和發揚紅軍精神,建設美好和諧的迪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築特色

鎮公堂鎮公堂
中心鎮公堂又稱藏經堂,長期以來是中甸城區及附近村落的藏族人祭祀祖先,集會議事和舉行婚喪儀式的場所,其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藏漢文化相互交融的特點。鎮公堂坐北向南,外觀呈現漢式斗拱鵠吻飛檐,頂端寶鼎耀目,金碧輝煌,內壁采藏式金剛杵柱,朱門繪彩,璀璨奪目。門兩側壁上,藏傳佛教的四大金剛飛躍而立,栩栩如生,整個鎮公堂如虎踞龍盤,氣勢雄偉。主體建築474。7平方米,主樓高3層,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14米,三重檐歇山頂,外觀呈漢式斗拱鷗吻飛搪,殿頂為木構架,蓋青銅板瓦。屋脊分正脊、垂脊、戧脊,屋頂飾有吻獸和寶瓶。屋頂檐下置斗拱,斗拱下有平板枋。樓四周設環廊,環廊上開圓窗,內側東、南、西三面皆有格扇門。公堂內部布局顯現藏式風格。室內呈正方形,長寬各14米。有40根方柱縱橫對稱排列其間,其中兩根直通樓頂,高約16米。四壁繪有彩色壁畫,大門前的明廊和樑柱上可見壁畫和木雕。頂端寶鼎耀日。內壁採用藏式金剛件柱、金剛梁建成。兩邊的牆上繪有藏傳佛教的四大金剛。融漢藏建築於一體。
主樓為1983年重建,樓高3層,兩邊的牆上繪有藏傳佛教的四大金剛。堂中央有一高大粗壯的中柱,民眾對它視若神明,在中柱上綁以柏枝和哈達,以示崇敬。經堂的西面大龜山頂,建有朝陽樓。登臨高樓,古老的藏族“板式”建築,曲徑通幽的古城,金光熠熠的歸化寺,日新月異的新城,全可收入眼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