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賢鎮

衛賢鎮

衛賢鎮,位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濬縣縣城西南部,東臨小河鎮,南連新鎮鎮,北接鉅橋鎮,西界淇河與淇縣相望,東北與白寺毗連,總面積81.1平方公里,轄48個行政村,59萬人。是鶴壁市發展農業高效示範園區先進鄉(鎮)、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鄉(鎮)、河南省科技示範鄉(鎮)。

基本信息

概況

衛賢鎮西距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5千米。現存古蹟恩榮坊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

衛賢鎮衛賢鎮
該地原各衛縣,商屬朝歌,春秋屬衛,隋大業三年(606)為衛賢治所,宋熙寧六年(1033)慶縣為鎮。1958年設衛賢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79.8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衛賢、磚城、前屯、後屯、北紙坊、袁香菜、劉香菜、陳香菜、劉堂、張88屯、李屯、馮屯、游屯、任屯、溫屯、姚村、南紙坊、曹香菜、侯香菜、李香菜、趙崗、前交卸、中交卸、後交卸、來莊、前草店、後草店、楊馬湖、尚村、於村、裴村、龍口、郭莊、王含珠、蘆含珠、姜含珠、赫含珠、裴營、高營、於營、李莊、前公堂、後公堂、山西、宋謝莊、李小屯等46個行政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10621107:~201121衛賢村~202122磚城村~203122前屯村~204122後屯村~205122北紙坊~206220袁香菜村~207220劉香菜村~208220陳香菜村~209220劉堂村~210220張屯村~211220李屯村~21220馮屯村~213220游屯村~214220任屯~215220溫屯村~216220姚村村~217220南紙坊村~218220曹香菜村~219220侯香菜村~220220李香菜~221220趙崗村~222220前交卸村~223220中交卸村~224220後交卸村~225220來莊村~226220前草店村~227220後草店村~228220楊馬湖村~229220尚村村~230220於村村~231220王含珠村~232220盧含珠村~233220姜含珠村~234220赫含珠村~235220裴村村~236220龍口村~237220南郭莊村~238220裴營村~239122衛李莊村~240220於營村~241220高營村~242220前公堂村~243220後公堂村~244220山西村~245220宋謝莊村~246220李小屯~247220大寬河村~248220小寬河村。

榮譽

衛賢鎮地處火龍崗余脈南端,淇河平原,全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條件便利,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經過幾年的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已取得明顯成效。1997年被評為“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鄉(鎮)”;1999年被評為河南省科技示範鄉(鎮);1999、2000、2001年連續三年被評為鶴壁市“農業結構調整及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先進單位”。2004年6月該鎮被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委員會認定為“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幾年來,衛賢鎮黨委、政府按照市、縣農業工作要求,狠抓落實,農業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基礎設施

鎮政府所在地衛賢集歷史上曾有“集賢莊”之稱,隋時起稱衛縣,新中國成立後,衛縣改為衛賢。原坐落在衛賢集的恩榮坊為全縣僅存石坊,具有較高的藝術、文物價值,系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衛賢集西距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僅5公里,境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電力通訊發達;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集鎮設施及功能日臻完善。

自然資源

衛賢鎮衛賢鎮
該鎮氣候溫和,土壤種類多,適種作物廣泛,是典型的農業大鎮,近幾年,該鎮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優質高效無公害農業得到迅猛發展,形成了千畝大棚早熟西(甜)瓜生產基地。衛賢鎮藉助地理、資源、交通等優勢,生產的“淇河邊”牌系列無公害西(甜)瓜、油桃、中華壽桃等農產品暢銷京津等地。畜牧產品、水產品種類多、質量優,規模養殖、特種養殖發展勢頭強勁。更有“淇河三珍”之稱的雙背鯽魚、纏絲鴨蛋、無核棗等特產遠近聞名。工業生產方面,鎮黨委、政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營造了寬鬆的投資環境,工業生產突飛猛進,現已形成了以鑄造、建築、建材、化工、機械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主要產品有:保健鐵鍋、預應力水泥構件、玻璃、裝潢木線、塑粉、浸塑製品、皮革、皮毛、洗衣膏、粉、農藥、編織袋、工業鏈條、食品、飲料、飼料等。
該鎮歷史文化悠久,素有“文化之鄉”之美譽,人才輩出,其中有許多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的村莊多達十幾個,以宋謝莊村為例,該村先後出現的名人多到文學,農業,公安,黨政,通訊,以及風水學多個行業,“我們村稱為文化之村”是當之無愧的,宋謝莊村代言人未付海這樣說。

經濟發展

農業發展

為了發揮農業大鎮優勢,鎮黨委、政府根據市、縣農業結構調整的安排部署,明確提出要立足實際,圍繞“農”字做文章,並通過加大農業投入,發揮科技優勢,把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作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經過外出考察和多方論證,切合衛賢實際確定了“沿路瓜菜沿河養,東北林果南抓糧”的結構調整總體規劃。一是發展定單農業,推進優質專用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全鎮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優質玉米5.5萬畝。二是搞好園區建設,突出抓好“一園、兩線、三點”工程。一園即在裴建設成以名優特新林果研究繁育為主的鶴壁市綠大地林業科技示範園,占地面積500畝,已被列入國家林科院“984”項目研究基地。兩線即沿鉅新線和淇滑線兩側500米內發展瓜菜、林果等高效經濟作物。三點即以裴營、袁香菜、南紙坊為中心輻射周邊各村建成三個西(甜)瓜生產基地,面積達到6500畝,畝均效益達到5000元,註冊了“淇河邊”牌農產品系列商標,並印製了精美包裝,提高了產品檔次。無公害瓜果、蔬菜生產基地的認定,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依託鶴壁市綠大地的先進技術優勢,把經濟林建設作為2005年農村結構調整的主攻目標,截至目前,該鎮以裴營、衛賢、劉堂為中心發展美國杏李300畝;以公堂為中心發展優質蘋果600畝,發展中華壽桃200畝;以南紙坊為中心發展溫室油桃300畝,畝均效益達到7000元;以任屯為中心發展溫室花菜育種50畝;沿淇河大堤發展藥棗、甜柿1000畝。

畜牧發展

該鎮按照“穩定豬雞生產,最佳化畜禽結構,發展草食家畜,鼓勵特種養殖”的發展思路,使養殖業有了較大發展,規模養殖肉雞、蛋雞、生豬穩步發展,草食類羊、兔的養殖發展迅速,特種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一是以生豬、肉雞生產為龍頭,輻射帶動全鎮養殖業發展,推廣畜牧業規模化生產,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公司+村委會+農戶”和“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二是經多方協調,從山西秦嶺購進肉牛130頭,在全鎮分散養殖。三是特種養殖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規模。全鎮已形成“三點一線”的畜牧業生產格局,“三點”即以北紙坊、前公堂、山西、裴村為中心的雞類生產基地;以游洋養殖場為中心輻射衛賢集、北紙坊、於營的生豬生產基地;以興達特養場為中心輻射南紙坊、後公堂、後交卸、中交卸的特種養殖生產基地;“一線”即沿淇河一帶形成的水產生產線(主要是網箱養殖淇河鯽魚、生產淇河纏絲蛋)。該鎮養雞專業戶達556個,專業村8個,僅北紙坊村養蛋雞達15萬隻,日產蛋萬斤以上,養豬專業戶80個,養羊專業戶90個,養牛專業戶23個,建成1個年出欄1萬頭瘦肉型豬養殖小區和5個年出欄30萬隻現代化商品肉雞場。

林果發展

衛賢鎮衛賢鎮
林果業發展迅速,水利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在春、冬兩季的植樹造林工作中,全鎮共植樹28萬株,綠化通道15公里,沿淇河綠化4公里,新建林網6000畝,完善林網10000畝,荒地造林3000畝,發展經濟林1000畝,建成以公堂為中心的千畝優質蘋果基地。
圍繞“3112”工程規劃,全年新打配套機井32眼,鋪設地埋管道4萬米,修建橋涵18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000畝,新增節水面積1萬畝。在鎮財政困難情況下,擠出35萬元在尚村、於村完成了一個高標準水利小區。市、縣組織的“紅杯賽”檢查評比中,該鎮被評為一類鄉鎮,天來渠清淤工作,得到了省市領導好評。11月份,對民豐渠、全豐渠、六支渠三條渠進行了清淤,全長近2萬米,共清淤3萬多方。

農副產品發展

該鎮重點發展蔬菜和果品加工業,並不斷提升畜產品和糧食加工業檔次,實行產業化經營,加快了以優質畜產品、優質糧食、優質蔬菜和優質果品加工為重點的食品加工業基地建設步伐。培植引導了興旺、帥牧等飼料加工企業調優產品,提高質量。搞好招商引資,培育加工龍頭。依託資源優勢,以項目為載體,有針對性地走出去招商引資,藉助外力,加快該鎮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現興旺公司又投資150萬元擴大了規模,提高了產量,增加了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