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說三字經

錢說三字經

《錢說三字經》,作者是錢文忠,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於2012年出版,描述的是傳統中國通用的兒童啟蒙教材。而在與《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為什麼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為什麼這樣一本小書被歷代人們奉為經典?在其看似簡單易懂的文字背後,包含著什麼樣的深意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錢文忠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1
開本:16開
頁數:328
裝幀:平裝
版次:1
字數:289000
印次:1
印刷時間:2012-4-1

目錄

第一章
《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成為傳統中國通用的兒童啟蒙教材。而在與《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為什麼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為什麼這樣一本小書被歷代人們奉為經典?在其看似簡單易懂的文字背後,包含著什麼樣的深意?
第二章
態度的重要性被強調之後,《三字經》接著講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和“五子登科”的典故。那么,我們應該為學習中的孩子準備什麼樣的土壤條件?父母和老師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第三章
在現代中國社會,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對我們現代人能不能有所啟迪呢?
第四章
“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的故事之所以能夠傳誦千百年,正是因為它們所提倡的孝道和悌道。為什麼《三字經》首先要教給孩子們孝悌?這種“首孝弟,次見聞”的傳統教育方式,在今天的社會還能否適用?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更應該側重哪方面的培養呢?
第五章
《三字經》先曉以大義之後,接下來就要傳授具體知識。那么,傳統中國的讀書兒郎又應該學習哪些知識呢?在不分學科的古代,《三字經》是如何把語文、數學、自然、歷史這幾類知識巧妙結合在一起的呢?
第六章
在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中,《三字經》是以古人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為基礎的。那么,古人是用什麼來解釋世間萬物的發生和發展的呢?既簡單又神秘的五行學說是如何影響古代中國人思想和行為的?
第七章
《三字經》在講完了對自然界的認知以後,接著講到“五常”、“六經”、“七情”、“八音”、“九族”、“十義”,這些“數字”背後究竟包含著哪些具體內容呢?
第八章
在古代社會,“四書”是讀書人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目,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核心價值觀。那么,“四書”中每一部書的情況究竟如何?我們應該怎么去讀呢?
第九章
《三字經》認為,熟讀“四書”之後,要先學《孝經》,然後就該學習“六經”了。我們常說“四書五經”,而《三字經》為什麼說“六經”?對於飽受爭議的《孝經》和充滿神秘色彩的《易經》,我們又該如何認知呢?
第十章
“六經”中尤以《尚書》的命運最為坎坷,那么,《尚書》是一部記載什麼內容的書?它的作者又是誰?為什麼它的地位如此重要?孔子一生提倡克己復禮,恢復《周禮》,那么,《周禮》又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第十一章
《禮記》和《詩經》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也許很多人沒有讀過這兩部書,但書中的許多成語和辭彙,卻被我們經常使用,這是為什麼呢?它們究竟是怎樣的兩部書?
第十二章
“《詩》既亡,《春秋》作。”以《詩經》為代表的禮治文化為什麼會消亡呢?孔子是在什麼情況下編訂《春秋》的?《春秋》中“寓褒貶,別善惡”的作用,又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第十三章
《三字經》在將儒家的經典全部講完以後,開始介紹先秦諸子的思想。諸子百家中哪幾家的思想對於後世的影響最為深遠?代表人物是誰?又留下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第十四章
接下來,《三字經》推薦了諸子中五位重要的人物,他們分別是荀子、揚雄、文中子、老子莊子。《三字經》的作者為什麼只推薦了這五位?他們的主要學說究竟是什麼?
第十五章
《三字經》認為,經書都讀通後,就應該學習歷史了。《三字經》中的歷史,是從被稱為“三皇”的伏羲、神農和黃帝講起的。“三皇”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哪些巨大貢獻?“堯舜之治”作為後世德政的典範,又流傳著哪些神奇的傳說呢?
第十六章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什麼樣的君主才有資格被稱為“王”?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一個什麼樣的傳說?而在大禹之後,“家”天下怎樣取代了禪讓制?最終,又是誰斷送了夏朝四百年的基業呢?
第十七章
商湯武力滅夏,建立了商朝。然而歷史卻驚人地相似,五百多年後,商朝出現了一個和夏桀一樣的暴君紂王。對於商紂王的功過是非應該如何解讀?為什麼說殷商文化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呢?
第十八章
周文王周武王前赴後繼,終於伐滅商紂王,建立了周王朝。周王朝東遷之後,史稱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而此時周天子一統天下的地位已經名存實亡,各諸侯國爭相稱霸。這就是《三字經》中所說的:“五霸強,七雄出。”那么,“五霸”是指哪幾個人?他們是怎么成就霸業的呢?
第十九章
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逐漸形成了七個最有實力的諸侯國,而地處西北的秦國最終完成統一大業。但秦朝短命,二世而亡。項羽和劉邦由滅秦的友軍變為爭奪天下的對手,一直處於劣勢的劉邦是怎樣扭轉被動局面的?後人對秦二世而亡又有著怎樣的評價呢?
第二十章
漢朝建立後,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和漢武帝的文治武功,逐漸走向鼎盛。但在繁榮的背後,朝廷卻危機四伏。“聖人”王莽最終篡漢稱帝,西漢滅亡。十幾年後,漢室得以恢復,史稱“東漢”。那么,又是誰搶回了被奪走了的劉家天下?大漢王朝最終又是如何滅亡的呢?
第二十一章
漢末天下大亂,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相爭的局面,最後,是誰統一中國,建立了晉朝?晉之後南北朝分裂的格局又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南朝的宋、齊、梁、陳都這么短命呢?北朝經過五胡十六國的混戰之後建立了北魏,北魏後來是怎樣分裂成北周和北齊的?
第二十二章
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南北朝時期長期混亂的局面,國家又回到了大一統時代。作為開國皇帝的隋文帝,為什麼要把國號定名為隋呢?隋文帝的兒子隋煬帝,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暴君。那么,他是怎樣取得皇位的呢?為什麼他在位不過十幾年,隋朝就滅亡了?
第二十三章
李淵起兵,結束了隋煬帝的殘暴統治,開創了大唐王朝三百年的基業。李淵為什麼能夠異軍突起?“玄武門之變”是怎么回事?李世民是怎么當上皇帝的呢?而後唐朝又是怎樣由盛轉衰的?最後又是誰滅了唐朝?
第二十四章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期,梁、唐、晉、漢、周五個小朝廷都有怎樣的命運?是誰結束了這種分崩離析的混亂局面呢?而接受了所謂“禪讓”的趙匡胤建立的宋朝又發生了什麼?又是誰推翻了北宋的政權呢?
第二十五章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那么,這個曾經生活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是如何滅掉南宋王朝的?南宋名臣文天祥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元朝建立後,給中原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二十六章
由朱元璋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地變成了萬人敬仰、威震四方的一代帝王的呢?他又是如何使用特殊手段治理天下的呢?他去世後把皇位傳給了誰?後來明朝又為什麼要遷都北京呢?
第二十七章
縱觀歷史,凡亡國之君,不是昏庸無能,就是荒淫無度。那么,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會成為亡國之君呢?《三字經》在講完歷史之後,緊接著又強調了讀史的重要意義。那么,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學習歷史?又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歷史呢?
第二十八章
《三字經》作為一部蒙學經典,在梳理完中國歷史之後,開始進入最後一個部分。它通過介紹一些生動具體的勤學故事告訴人們,作為一個求學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學習態度,遵循什麼樣的學習方法。
第二十九章
《三字經》通過介紹古人苦讀勤學的故事,以激勵後學者的鬥志,提高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這些古人的勵志故事,對於現代人還能否適用?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後面又提到了一些古人,《三字經》為什麼要特別提到這些人?而我們從他們身上又能夠學習到什麼呢?
第三十章
劉晏少年聰慧,八歲就做了官,官職為太子正字。那么,太子正字是一個什麼官職?劉晏又有什麼特殊的才能呢?《三字經》在列舉了許多勤學故事之後,最後又特彆強調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對於這部分內容,應該怎么解讀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