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同源

錢同源

錢同源,絲綢技術和管理專家。長期從事產品開發和質量管理;重視科研和教育,主持制定浙江省絲綢科技發展“八五”、“九五”規劃並組織實施,取得多項成果並積極推廣,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為絲綢業的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了貢獻。

生平簡介

(圖)《現代紡織技術》《現代紡織技術》

錢同源,1935年4月生於浙江杭州一個教師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親職教育,刻苦學習,成績優良。1953年2月畢業於杭州紡織工業學校制絲科,1953年1月提前分配到浙江制絲一廠任煮繭技術員,後在生產技術課負責工長培訓和生產調度。1958 年任衛星廠廠長,搞蠶絲綜合利用;後又任繅絲車間工長、值班長。

1961年6月調浙江省輕工業廳絲綢管理局任技術員、《絲綢》雜誌編輯。期間,經常下廠幫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問題,專心致志搞好絲綢技術交流。1971年任浙江絲綢科技情報服務站負責人、《絲綢》雜誌主編。1977年被任命為浙江省輕工業局副局(廳)長、黨組成員,兼任浙江絲綢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1982年任輕工業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分管紡織絲綢和科技教育。他重視紡織工業的基礎管理和技術開發,積極推行全面質量管理,親自參加輕紡產品展銷會,當售貨員,聽取消費者意見,並提出自己對產品設計、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的改進建議,反饋給企業。他深入企業蒐集質量方面的問題和數據,給地市縣工業局長、企業的廠長等上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地講解全面質量管理知識。

1983年浙江省省級機關機構改革,浙江省絲綢公司單獨建制,錢同源調任浙江省絲綢公司經理、黨委書記。其時,大量廠絲積壓,而市場上真絲綢又供不應求。他一面抓產品開發,提高真絲綢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適應消費者的需求;一面採取提高真絲綢價格補貼、對改機進度快的企業給予獎勵等經濟手段,鼓勵擴大真絲綢的生產和出口,從而緩解了廠絲積壓,並使出口創匯增加54%。

1986年,他調去組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開展縱向和橫向的經濟信息服務。

1989年調任省絲綢公司總工程師。他深入學校、科研院所、工廠調查研究,翻閱了大量國內外絲綢紡織科技資料,召開科技人員座談會,作了《採用新技術發展蠶絲業》的報告,提出了絲綢科技發展的思路、目標、任務、對策,先後主持制定浙江省絲綢“八五”、“九五”科技發展計畫並組織實施,曾榮獲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授予的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稱號。1998年5月退休。退休後仍致力於絲綢事業。

錢同源是浙江省政協第七屆委員會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6年,他調去組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開展縱向和橫向的經濟信息服務。

1989年調任省絲綢公司總工程師。他深入學校、科研院所、工廠調查研究,翻閱了大量國內外絲綢紡織科技資料,召開科技人員座談會,作了《採用新技術發展蠶絲業》的報告,提出了絲綢科技發展的思路、目標、任務、對策,先後主持制定浙江省絲綢“八五”、“九五”科技發展計畫並組織實施,曾榮獲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授予的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稱號。1998年5月退休。退休後仍致力於絲綢事業。

錢同源是浙江省政協第七屆委員會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科學成就

深入實踐 領導絲綢科技不斷發展

錢同源早在工廠工作時,就針對“老烘繭”生絲斷頭多,試用乾繭補濕的方法來減少生絲斷頭。在絲綢管理局時,他組織技術人員到工廠蹲點調查,得知生絲潔淨差的原因主要是煮繭用水的硬度高、含氯量高。他據此提出了改良水質的建議,被工廠採納,使用磺化煤(後來改用離子交換樹脂)軟化水,取得較好的效果,並大面積推廣。在擔任紡織行業領導工作以後,更加重視和支持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他兼任浙江絲綢科學研究院院長時,組建領導班子,調集、吸納科技人員,建成課題組;進口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創造了必要的科研條件,為浙江絲綢科學研究院的工作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他兼任院長期間,該院榮獲省、部級科技三等獎以上的成果有:自動繅絲機、織物折皺彈性儀、以回復角表示的織物折皺回復性測試方法、數字式生絲纖度儀、醋纖漿料及上漿工藝研究、印染織物汗漬牢度試驗方法標準、繅絲生產連續化自動化中間試驗、絲綢白地防污劑系列產品開發研究、真絲綢防縮抗皺整理技術及整理劑中試等等。在他任浙江省絲綢公司經理時,幫助企業引進片梭織機、噴水織機、劍桿織機進行技術改造;與德國KBC公司合作,引進國際先進印染設備與技術,改造東風絲綢印染廠。他特別注重科學研究的前期工作,如廢絲的綜合利用、印花漿料的研究、電子纖度儀、評繭儀等,都是在取得了小試成果的基礎上再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立項,進一步開展研究成功的。在實施“八五”科技發展計畫過程中,他經常深入企業、學校和科研單位進行檢查、協調,狠抓進度。他對幾家單位協作搞的項目特別重視,幫助他們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分工,提出進度計畫,隨後對總體方案進行論證會審,以後每兩三個月檢查一次進度。由於抓得緊,合作得好,進度較快,運行良好。“八五”期間,浙江省絲綢系統的一批國家科技攻關專題及子專題按期或提前完成,並通過鑑定和驗收,取得多項成果。其中“真絲綢星形架精練工藝及設備”獲199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生絲浸泡新技術”、“印花圖案自動分色描稿處理系統”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絲綢印花、提花電子技術套用研究”、“絹紡原料精練設備及自控技術”兩項成果還榮獲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的“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錢同源個人榮獲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授予的“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稱號。他十分重視科研成果的推廣套用,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國性的推廣會上宣講、推介。在自動繅絲機推廣初期,有些零部件質量不過關,有的繅絲廠不願使用。他組織機械製造廠的領導和技術人員到繅絲廠實地考察,聽取意見,研究改進。同時,舉辦自動繅絲機設備維護保養培訓班,講解機構性能、安裝要點,強調設備保養的重要性,培訓了一支保全保養隊伍。他還主持編寫了《自動繅絲機工藝設計辦法》、《自動繅絲機操作規程》,以指導正確使用自動繅絲機。他倡議建立浙江省絲綢公司科技進步獎,鼓勵全省絲綢系統科技人員積極開展科研活動。在此基礎上,評選申報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他還是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評審、國家科技進步獎紡織專業組評審及國家星火獎輕紡專業組評審。

以人為本 重視企業基礎管理

錢同源無論在基層企業還是在領導機關,都非常重視對工人的操作培訓。在工廠工作時,他細心觀察工人操作,經過測定,進行科學分析,找出優缺點,給工人上技術課,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到浙江省絲綢管理局以後,於1961年、1963年兩次組織全省繅絲先進工人進行操作比賽,總結先進操作經驗,統一操作方法,然後組織先進工人去各繅絲廠巡迴表演,傳播推廣。為了使操作測定方法科學統一,他又組織繅絲技術人員和測定員一起分析研究,修訂了立繅繅絲操作測定方法在全省推行。他還將自動繅絲機操作方法拍攝成錄像帶,廣為傳播。他親自參加全省繅絲、絲織先進操作能手總結表彰大會,鼓勵先進工人學技術,傳授技術。

他十分重視設備管理。在自動繅絲機推廣套用過程中,反覆強調設備管理的重要性。他組織舉辦全省自動繅絲機設備安裝操作比武,親臨現場動員、觀摩,鼓勵保全保養工提高質量意識和技術水平。

錢同源提出全面質量管理、計量標準化要“三位一體”抓,並且在《質量管理》雜誌上發表了《標準化與全面質量管理》論文。他是省質量管理協會副理事長、省標準化協會常務理事,親自組建省質量管理協會絲綢專業委員會、省標準化協會絲綢專業小組,開展經常性的活動。每年都參加省絲綢系統QC小組成果發表會,深入指導QC小組活動。他還主持制定了立繅繅絲工藝設計辦法、自動繅工藝設計辦法,規範繅絲技術管理。

百年樹人 關心支持教育工作

錢同源非常重視教育事業,認為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計,是科技發展的基礎。粉碎“四人幫”後,撥亂反正,百廢待興,人才急需培養。他堅持因陋就簡,勤儉辦學,利用招待所舉辦各種培訓班,除了自己親自講課外,從機關、學校、企業聘請專家授課,對企業書記廠長、中層幹部進行培訓

1984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浙江湖州絲綢職工中等專業學校,由浙江省絲綢公司和湖州市人民政府合辦。他專門撥款興建教學大樓,面向寧波、杭州、嘉興、紹興、臨海及湖州等地招收在職職工90名,為絲綢企業培養了急需的技術人才。他還從經濟上支持浙江絲綢工學院建設實驗工廠和實驗大樓,撥經費給絲綢工學院開展科學研究,通過科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

他被浙江絲綢工學院聘請為兼職教授,長期參與學校的教學科研活動,給畢業班學生講授企業管理課,主持或參加10多名碩士生畢業論文答辯和經濟專業本科畢業生論文評審。他參加教學大綱的討論,從企業和社會的人才需求考慮,提出培養大學生既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面廣;又要有較好的動手能力,並具有通過自學不斷更新知識的素質。他主張從這樣的要求出發考慮課程的設定及課時的安排。他還參加學校發展總體規劃的評審,提出了長遠發展的意見。

重視學會組織建設,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1978年,錢同源向浙江省輕工業廳黨組提出了恢復省紡織工程學會活動的建議。9月、11月,學會相繼召開部分理事座談會、第三屆理事會籌備會議,討論如何恢復學會活動,省學會章程修改初稿,並成立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籌備小組。1979年4月,學會召開年會選舉第三屆理事會,錢同源當選為副理事長。1981 年,考慮到理事會要充實年輕科技人員,增加新鮮血液,但理事名額受限,他與一些老前輩商量,安排老前輩擔任名譽理事長、顧問,騰出名額吸收年輕人進理事會,改變了理事會的年齡結構。

1993年,錢同源在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理事長。他提出學會的活動要打破行政系統的界線,強調學會要為全行業服務,特別要注意為鄉鎮企業服務;學會要抓好學習,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配合行政中心任務,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學術活動和技術服務;理事要理事,積極參與本地和本專業的學術活動;要與國內外學術交流,並且和技貿合作交流及情報交流活動相結合。

錢同源主張學會要從“學術交流、科學普及、技術服務”三方面去開展工作,行政部門要依靠學會,充分發揮學會的作用。1983年他任浙江省輕工業廳副廳長時,從行政的角度支持學會購置攝像設備,把紡織企業先進工人的操作方法攝成錄像帶,在各紡織企業普及推廣。他又組織力量參加省科協的科普周活動,普及各種纖維的辨別方法,散發資料,現場表演,回答諮詢,深受歡迎。學會舉行學術討論會時,為了能讓儘可能多的同志發表學術見解和活躍學術氣氛,他提議每篇論文的宣講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宣講後質詢5分鐘。他自己也帶頭撰寫論文在會上宣講。

他在學術上有獨到的見解。1998年,在研究紡織學會的《浙江紡織》雜誌與浙江工程學院《絲綢技術》雜誌合併辦刊,取什麼刊名時,他提議叫“現代紡織”。接著,他在學會常務理事會及專業委員會聯席會上闡述了現代紡織的理念。他說:大家常說的“傳統紡織”是指用天然纖維(以及常規化學纖維),傳統的加工工藝,在傳統的紡織機械上所生產的衣被用紡織品。但是,現在新纖維越來越多,不僅是化學纖維層出不窮,就是天然纖維也有彩色棉、彩色繭等新纖維,還有許多野生纖維在開發利用;加工工藝已不再限於牽伸加捻、經緯交織;紡織機械也普遍套用電子化、自動化,計算機技術;生產的紡織品也從“衣被天下”發展到“上天入地”,向航空航天、水利道路、醫藥衛生、食品包裝、交通運輸、建築裝飾、農林環保等各個產業滲透,成為這些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它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紡織業了。因此,他認為“高新技術與紡織工業結合,創建現代紡織業”,比“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業”的提法更為確切。早在1990年,他在全國絲綢產品及服裝設計學術交流會上發表的服裝設計要“紅花綠葉,各種面料相映生輝”、“眾星捧月,全力培植名設計師,打出品牌”、“技藝結合,開拓服裝設計新思路,採用推廣新技術”等觀點,至今仍然有指導意義。

錢同源十分重視學會的組織建設。他兼任組織委員會主任,積極發展會員,不斷充實新生力量。將各個專業組改建為專業委員會,吸收更多的技術人員開展學術活動。定期召開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堅持民主集中制,讓理事真正理事。根據紡織業的發展趨勢,及時組建新的專業委員會。如1994年及時成立了產業用紡織品專業委員會,開展了一系列學術活動,幫助了一批企業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簡歷

(圖)浙江華泰絲綢公司浙江華泰絲綢公司

1935年4月 出生於浙江杭州

1950年2月 浙江省杭州高級蠶絲職業學校學習

1953年2月 浙江省杭州紡織工業學校畢業

1853年1月-1961年6月 浙江制絲一廠技術員、衛星廠廠長、繅絲車間值班長

1961年6月-1970年1月 浙江省輕工業廳絲綢管理局技術員,《絲綢》雜誌編輯

1970年1月-1971年2月 浙江省輕工業廳辦公室幹部

1971年3月-1977年7月 浙江絲綢科技情報服務站負責人,《絲綢》雜誌主編

1977年7月-1983年7月 浙江省輕工業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兼浙江絲綢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1983年9月-1986年7月 浙江省絲綢公司經理、黨委書記

1986年8月-1989年5月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主任

1989年5月-1998年5月 浙江省絲綢公司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98年5月— 浙江華泰絲綢公司董事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