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毛梭子果

銹毛梭子果

銹毛梭子果,喬木,高7-15米,生於海拔750-1350米的常綠闊葉林、混交林、溝谷林中及路旁偶見。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銹毛梭子果銹毛梭子果
種中文名:銹毛梭子果
種拉丁名:Eberhardtiaaurata(PierreexDubard)Lec.
科拉丁名:Sapotaceae
屬拉丁名:Eberhardtia
海拔:700-1300
中國植物志:60(1):058
英文植物志:15:207

形態特徵

銹毛梭子果銹毛梭子果
喬木,高7-15米,胸徑約20-40厘米;樹幹直,具白色乳汁;樹皮暗灰色;嫩枝被銹色絨毛。托葉早落。葉近革質,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24厘米,寬4.5-9.5厘米,先端驟然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密被銹色絨毛,邊緣略外卷,側脈16-23對,上面稍顯,下面很凸起,互相平行,先端弧形上升;葉柄長2-3.5厘米,具一淺溝槽,密被銹色絨毛。花數朵簇生葉腋,具香味;花梗長約2毫米,被銹色絨毛;花萼基部具短管,裂片2-3(4),覆瓦狀排列,闊卵形,長5-7毫米,寬2-3毫米,外面被銹色絨毛,裡面被灰白色絨毛;花冠乳白色,無毛,裂片5,線形,先端內向反折,長2-3毫米,兩側為膜質、花瓣狀之附屬物,長4-5毫米;能育雄蕊5,花絲肥厚,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葯卵形,長約1毫米;退化雄蕊5,花絲鑽形,長約3毫米,先端有一薄、箭頭狀、邊緣撕裂的未發育花葯;子房被灰白色絨毛。果核果狀,近球形,長約2.5-3.5厘米,綠色轉銹褐色,下垂,被銹色絨毛,乾時現5棱,頂端具花柱殘存的突尖,基部具宿存萼,明顯具肋;果柄長約1厘米;種子3-5,扁平,栗色,具光澤,長2-2.3厘米,寬約1-1.5厘米,疤痕長圓形,從腹面延伸至種子的一端,內種皮堅脆,具光澤,胚乳薄,子葉橢圓形,長5毫米,胚根向下,長約2毫米。花期3月,果期9-12月。

產地分布

廣東廣西雲南越南北部也產。

經濟用途

種子油供食用或制皂;木材通直,結構緊密,材質堅韌,為極好的建築等用材。

山欖科植物

山欖科(Sapotaceae),雙子葉植物、五椏果亞綱,約800種,屬於35-75屬(屬的界限還不很清楚),主要分布於東半球和美洲熱帶地區,在歐洲及熱帶以外的亞洲無分布。中國有14屬28種,主產華南和雲南,少數產台灣, 1種延至西藏東南部。其中有5種是由國外引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