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源流

殷商時代出土的銅鏡至今發現的只有五面,一面鏡背有弓形鈕,飾以席紋和鱗紋圖案。另四面均為圓形,鏡背有拱形環鈕,且分別裝飾以葉脈或多圈凸弦紋,鏡成近平或微凸,鏡身較薄。此時銅鏡紋飾具有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也見於同時出土的其它器物上。如銅鏡上的弦紋、乳釘紋,也常見於殷代的銅鏡。

西周銅鏡
西周銅鏡迄今發現的有十五面,均為圓形。鏡面平直或微凸,鏡身較薄,鏡鈕有橄欖形、弓形、半杯形、長方形等多種。可分為素鏡、重環紋鏡、鳥獸紋鏡三類。西周時期以素鏡為主。這一時期晚期,鏡背的紋飾發生了變化,新出現了動物紋飾,打破了傳統的風格。

春秋戰國銅鏡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銅鏡盛行發展時代。戰國銅鏡的特點是:形體輕巧,紋飾精緻,線條流暢,一掃前期銅鏡幼稚樸拙的風格,展現出青銅工藝的新面貌。此時銅鏡多為圓形。紋飾表現手法多樣,有淺浮雕、高浮雕、金銀錯、嵌石、彩繪等。圖案多採用地紋襯映主紋手法,主紋地紋相映成趣。圖案顯得完善而和諧。根據春秋戰國銅鏡的主題紋飾圖案劃分類型。共分為如下幾類:
1、素鏡類:全素鏡、弦紋素鏡、寬弦紋素鏡。
2、純地紋鏡類:羽狀地文鏡、雲雷地紋鏡。
3、花葉鏡類:葉文鏡、花瓣鏡、花葉鏡。
4、山字鏡類:三山鏡、四山鏡、五山鏡、六山鏡。
5、菱文鏡類:摺疊式菱紋鏡、連貫式菱紋鏡。
6、禽獸紋鏡類:獸紋鏡、鳳鳥鏡、禽獸紋鏡。
7、蟠螭紋鏡

西漢銅鏡

西漢銅鏡在製作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很大發展。西漢初期至武帝時期,銅鏡逐漸厚重,紐多作半球形,或作柿蒂形。圖案布局和紋路也有新的變化,出現了以四乳釘為基點組織的四分法布局形式,主紋突出,地紋逐漸消失。主題紋飾素樸,圖案結構簡單,改變了戰國時期那種嚴謹的細密風格。西漢晚期至東漢中期,規矩鏡成為最精美的類型,紋飾以四神為主,圖案有四神、動物、禽鳥及群邪、羽人之類,活潑生動。紋飾布局突破了“心對稱”古樣設計,出現了“軸對稱”式新風格。此外,“透光鏡”的出現,也給漢代銘文鏡帶來極大光彩。所謂透光鏡,是指將鏡面對著日光或其它光源時,與鏡面相對的牆壁上能映像出鏡背文飾或銘文的字樣的銅鏡。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大致有下列15類:
1、蟠螭紋鏡類:纏繞式蟠螭紋鏡、間隔式蟠螭紋鏡、規矩式蟠螭紋鏡。
2、蟠虺紋鏡類:方格四虺鏡、連弧蟠虺紋鏡。
3、草葉紋鏡類:四乳草葉紋鏡、規矩草葉紋鏡。
4、星雲鏡類。
5、連弧紋銘文鏡。
6、重圈銘文鏡。
7、四乳禽獸紋鏡。
8、規矩紋鏡類:四神規矩鏡、鳥獸紋規矩鏡、幾何紋規矩鏡,簡化規矩鏡。
9、多乳禽獸紋鏡。
10、連弧紋鏡
11、變形四葉紋鏡
12、神獸鏡類:重列式獸鏡、環繞式神獸鏡。
13、畫像鏡類:歷史人物畫像鏡、神人車馬畫像鏡、四神、禽鳥畫像鏡。
14、夔鳳紋鏡
15、龍虎紋鏡類;龍虎對峙鏡、盤龍鏡

魏晉南北朝銅鏡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頻繁,社會動盪,我國的銅鏡製造業進入中衰期。這個時期風格仍沿襲漢鏡,以三角緣神獸鏡最為流行。銅鏡紋飾常以民間故事為題材。此外,還出現了佛像圖紋,這也是該時期銅鏡的一個顯著特點。

隋唐銅鏡

隋唐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十分繁榮昌盛的時代。它結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割據,而又復統一;它吸收了四夷兄弟民族的文化,而融匯一體。銅鏡工藝有強烈的時代感,它同整個文化一樣,不僅鑄制工藝上攀登了空前的高峰,而且在裝飾藝術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工藝上,錫和銀的合金比例加大(占40%左右)使鏡面顯得特別亮潔而泛現白光澤,映影十分清晰。造型上既端重厚實,又精緻玲瓏,形狀不一,有葵花、菱花、方形、六角、八角、亞形等式樣。裝飾上自由活潑,大方美觀,趨於世俗,寓有吉祥富貴和嚮往仙山瓊閣的審美觀念,有鳳凰、天鵝、鴛鴦、喜鵲、珍鳥、獅子、天馬、白鹿、雲龍、海獸、牡丹、蓮荷、葡萄、花束以及嫦娥奔月、王子晉吹簫引風、仙人、月宮等珍禽異獸、花鳥蟲魚、神話傳說,無所不有,豐富多彩,斑斕瑰麗,正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繁榮昌盛蒸蒸日上的景象。唐以後的五代只經歷了半個世紀,在藝術上可以說是唐代的遺風。這時很少有新鏡問世,民間多沿用唐鏡,即使鑄制新鏡也見不到特色了。

宋代銅鏡

宋代在經濟和科學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反映在銅鏡工藝發展上又出現了一個高潮。但由於銅的產量所限,宋朝銅禁比較嚴,加上銅鏡的用量大,故而宋鏡鑄造得比較薄,合金工藝趕不上唐代。然而,它的進步主要表現在裝飾藝術上。當然,裝飾藝術與審美觀也有密切的關係,宋代世俗地主階級、士大夫階層經過唐代繁華的社會之後,他們的審美轉向了對山水花鳥的自然界,這是宋代美術上山水花鳥畫勃起的主要原因。這種美學情趣很自然的就反映在銅鏡的裝飾藝術上了。因此,我們所看到的宋鏡的裝飾題材中多為寫生畫的纏枝花草、鳥獸魚蟲、山水樓台、小橋流水人家以及陶醉在自然美中的“隱居”者。這些題材往往用精細的浮雕,追求真實的美感表現出來,毫無神秘的氣氛,猶如從社會生活或自然界錄下的一個個鏡頭,或說是畫家一幅幅寫生畫。這樣的裝飾,是中國銅鏡藝術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顯示了強烈的時代感。我們還可以看到宋鏡的特點,在鏡的造型上多樣,特別是帶柄鏡已大量出現。有的鏡上鑄有印記、鑄鏡作坊、年月、姓名和州縣檢查官記等,表明宋代不僅有官辦鑄鏡作坊,而且民間鑄鏡作坊也很多。元明時代的銅鏡沿用宋鏡風格,不但沒有發展而且趨於衰退,可以說是中國銅鏡發展史上的尾聲。特別是明代銅鏡裝飾十分粗糙,而且把以鈕為中心的圓形圖案改造成為分上下左右關係的進深畫面了。題材中除一部分平面高浮雕的亭閣人物之外,大量是素麵鑄字,如“長命富貴”、“福祿祥禎”等。到明代中葉以後,由於玻璃的普遍使用,銅鏡就失去了實用價值,一般用於避邪,稱為壓勝鏡,其藝術價值就談不上了。

銅鏡價值

銅鏡是照面飾容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鑄造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遺產的珍品。銅鏡的背面裝飾著各種花紋和銘文。這些紋飾和銘文的產生與流行,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及時代風尚有一定的關係。由於鏡背面積小,紋飾所選用的題材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為我們認識和研究古代社會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銅鏡在考古學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國古代墓葬中常見的隨葬品。由於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鏡有著各自特徵,它又成為古代墓葬中斷代大標準器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