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縣博物館

銅梁縣博物館

銅梁縣博物館,位於重慶市銅梁縣,造型別致,是銅梁標誌性建築,有四個展廳,珍藏著銅梁兩萬年以來的歷史文明,珍藏有文物11000餘件,分別展出了“銅梁文化”、青銅鼎、中華第一匾廊的木匾和銅梁龍燈等。

基本信息

建築布局

銅梁縣博物館 銅梁縣博物館

銅梁縣博物館   位於重慶市銅梁縣,占地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造型別致,是銅梁標誌性建築。館內珍藏有文物11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1件,國家二級文物581件。

博物館有四個展廳,珍藏著銅梁兩萬年以來的歷史文明。分別展出了“銅梁文化”、青銅鼎、明代石刻儀仗俑、中華第一匾廊的木匾和銅梁龍燈等。

“銅梁文化”是中國科學院命名的,有兩萬年前的舊時器時代的文物。這批文物有動植物化石和遠古先民捕獲獵物的石器製品。商代青銅方鼎、戰國圓鼎、巴矛和宋代熏爐堪稱稀世珍品,小巧精緻,文飾華麗,極具觀賞價值。

石刻儀仗俑是明朝兵部尚書張佳胤父母墓中出土的,造型別致玲瓏精巧,栩栩如生,是文物中的精品。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海外版》都曾報導介紹,讚美為可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的稀世之珍。

“中華第一匾廊   ”廳展出清代乾隆至民國年間的木匾100餘件。這些木匾書法藝術古樸精湛,其文字內容是近代以來川渝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真實記錄。

龍燈廳展示了銅梁特色文化的丰采,在這裡可欣賞龍燈製品、品味龍的傳說,尋覓龍文化發展的軌跡,還可領略國慶50周年慶典騰舞天安門廣場的銅梁龍的勃勃英姿。

重要活動

銅梁縣博物館(圖2) 銅梁縣博物館(圖2)

銅梁是著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以龍燈藝術享譽海內外。

1984年和1999年,首都舉辦建國35周年與50周年兩大盛典,九條銅梁大龍先後象徵九州中華,在天安門前翻騰起舞,分別接受以鄧小平、江澤民為首的第二、第三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受到領導們的稱讚。先後在國家級大賽中十獲冠軍,在國際大賽中兩奪魁首,成就輝煌。

銅梁龍燈品種眾多,分龍燈和彩燈兩大系列。龍燈系列陣容強大,主要有氣勢恢宏的銅梁大龍,端莊威嚴的正龍,激越火爆的火龍,古樸豪放的稻草龍,典雅靈秀的荷花龍,鏗鏘悅耳的竹梆龍,以及多姿多彩的彩龍、扁擔龍、板凳龍、滾地龍等。

彩燈系列幽默風趣,主要有大鳳凰、亮獅、開山虎、魚躍龍門、豬啃南瓜、犀牛望月、十八學士,以及三條鮮、蚌殼精、泥鰍吃湯元、雄雞戲蜈蚣等。各種龍燈、彩燈因其品類不同而舞蹈各異,可以根據需要隨意組合,既可在舞台上作專業演出,也可在廣場上作大型表演。

以龍為題材的各種工藝製品,多達百餘種,無不造型精美,巧奪天工,不但用於玩舞,而且用於裝飾,遠銷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和美、法、意、俄、日及加拿大、墨西哥等十多個國家。不少工藝精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和個人愛好者收藏。

銅梁龍燈的舞蹈套路非常豐富,充滿著愉悅向上的激情,反映著火熱的民間生活和淳樸的民俗風貌。特別是遐邇聞名的銅梁大龍全長50米,套路多達30餘個,或騰越、或翻滾、或造型,交替變換。慢舞時雍容大度,優美抒情;快舞時激越奔放,動人心魄。

銅梁火龍更是獨具魅力,打鐵水,噴火花,人在火中舞,龍在火中飛,場面極為熱烈多采。由此體現出銅梁龍的鮮明特色:大龍具、大套路,組合大場面,體現大氣勢;以歡快的傳統吹打樂,激烈的民間煙火,烘托出熱烈的喜慶氣氛。各種龍舞、燈舞既保留了傳統的巴渝風味,又融匯了現代意蘊,常令觀眾目不暇接,欣喜異常。有關專家評論說:“銅梁龍氣勢磅礴,確有神聖威嚴之感,是廣場藝術中的上品”。

銅梁龍燈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據考證起於明,盛於清,而譽於今。民間每年新春耍龍燈拜年,端午賽龍舟祭江,遇大旱玩黃荊龍求雨,企望龍鳳呈祥,人壽年豐。古往今來,由篤信逐步演化為娛樂,相沿成習,孕育了銅梁龍燈這一巴渝民間藝術之花。

銅梁龍燈繁花似錦,傳統盛事是春節龍燈會。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節,全縣各鄉鎮舞龍代表隊齊集縣城,各種龍燈大會演,各類藝術大展賽,文化商貿結合,歷時半月,熱鬧非凡。銅梁龍燈活動在當代發展為兩大節日,一是中國銅梁龍燈藝術節,在10月舉行;二是中華龍溫泉旅遊節,在5月舉行。節日期間,中外頂級明星傾情演出,龍燈精品競相展演賽,滿城龍舞歡歌,吸引了不少國家的貴賓、客商與市內外數十萬觀眾聚集龍鄉共度佳節。

文物復得

銅梁縣博物館(圖3) 銅梁縣博物館(圖3)

2008年,藏於銅梁縣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銀盒突然在博物館中失去蹤影,當即在全國文物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在昨日舉行的全國文物行政執法研討班上,我市文物行政執法人員首次披露了銀盒“失”而復得的真相。

據該人士介紹,藏於銅梁縣博物館內的國寶銀盒是明代文物,整個盒子宛若火柴盒大小,長約10厘米,寬5厘米。精緻的盒子裡裝有同屬一級文物的銀牙籤和銀耳勺。多年來,銀盒一直珍藏在我市銅梁縣博物館,然而,一市民向文物執法部門爆出“猛料”,藏於銅梁縣博物館的銀盒早在幾年前就不見了。

獲悉此事後,銅梁縣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隨即前往調查,經過執法人員多方查證,最終確認銀盒已莫名失蹤。彌足珍貴的銀盒究竟是被盜還是放失了手?調查人員陷入謎團。

隨後,警方立即著手偵查有無銀盒被盜的線索,另一方面,文物執法部門派出執法人員對銅梁縣博物館展開地毯式搜尋,全力查找銀盒下落。經過13天的緊張搜尋,文物執法人員翻遍了博物館庫房內的上萬件文物,最終在一個陶罐里找到了滿是灰塵的國寶——銀盒。原來,銀盒根本沒有離開過博物館,只是被人不小心放進了不易發現的陶罐里。

該人士表示,按照國家文物管理規定,國家一級文物應嚴格實行專人專管,建立明細清單,以便隨時能夠找到。但經有關部門調查,銅梁縣博物館先後更換了3位館長,老館長離任時,並沒有與新館長進行詳細的文物交接,加之平時沒有全面進行清點盤存,以致銀盒悄然失蹤。

銅梁縣博物館相關責任人已受到處理,博物館已開展文物清理建檔,建立健全了文物日常管理制度。

參觀信息

交通:重慶汽車站有開往銅梁的班車

開放時間:8:00~19:00

周圍景點

龍水湖,巴岳山,嘉陵江小三峽,雙江古鎮,淶灘古鎮,潼南楊闇公舊居,青龍湖 永川茶山竹海 北溫泉風景區,路孔古鎮,重慶野生動物世界,永川衛星湖,聖壽寺,釣魚城,張自忠將軍墓,松溉古鎮,張關旅遊風景區,縉雲山,潼南大佛寺,大足石刻藝術群,偏岩古鎮,銅梁中華龍溫泉度假區,金果園,玉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北碚恐龍遺址,縉雲寺,金刀峽。

重慶旅遊景點

 朝天門廣場 | 大足石刻 | 歌樂山烈士陵園 | 解放碑 | 金佛山 | 縉雲山 | 南山風景區 | 白公館 | 磁器口古鎮 | 釣魚城 | 重慶峨嶺公園 | 豐都名山 | 芙蓉江風景區 | 龔灘古鎮 | 重慶黑山谷 | 紅岩革命紀念館 | 洪崖洞 | 湖廣會館 | 淶灘古鎮 | 羅漢寺 | 人民大禮堂 | 三峽博物館 | 四面山風景區 | 天主教若瑟堂 | 統景風景區 | 萬盛石林 | 武隆天坑三橋 | 西沱鎮 | 小南海 | 天坑地縫 | 酉陽烏江畫廊 | 曾家岩50號 | 渣滓洞 | 洪安古鎮 | 阿蓬江 | 北溫泉風景區 | 大酉洞桃花源 | 東溪鎮[綦江縣] | 豐盛鎮 | 芙蓉洞 | 涪陵石夾溝景區 | 紅池壩高山草場 | 華岩寺 | 黃水國家森林公園 | 嘉陵江小三峽 | 姜家溶洞風景區 | 金刀峽 | 劉伯承故居 | 龍潭古鎮 | 路孔古鎮 | 南腰界鄉 |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 | 寧廠古鎮 | 枇杷山公園 | 偏岩古鎮 | 樵坪山 | 青龍湖 | 雙桂堂 | 雙江古鎮 | 銅鼓灘 | 大小石城 | 烏江 | 仙女山 | 雪玉洞 | 永川茶山竹海 | 中山古鎮 | 重慶動物園 | 重慶野生動物世界 | 白沙古鎮 | 保全漁洞 | 北碚恐龍遺址 | 長壽湖 | 重慶慈雲寺 | 鳳凰山[重慶市秀山縣] | 桂園 | 黃山蔣介石官邸 | 孔公館 | 老君洞 | 林園 | 龍骨寨 | 龍水湖 | 茂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 南溫泉 | 棲霞宮 | 秦良玉陵園 | 珊瑚公園 | 聖燈山森林公園 | 聖壽寺 | 永川竹海松溉古鎮 | 塘河鎮 | 鐵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 銅梁縣博物館 | 潼南大佛寺 | 塗井漢墓群 | 萬壽寨 | 武陵仙山 | 仙渡溶洞 | 陰條嶺自然保護區 | 永川衛星湖 | 張關 | 趙世炎故居 | 巴曼子墓 | 東溫泉 | 重慶花卉園 | 老龍洞 | 南湖 | 重慶清真寺 | 天賜溫泉 | 中華龍溫泉度假區 | 潼南楊闇公舊居 | 鹽井龍洞 | 銀杏堂 | 張自忠將軍墓 | 走馬古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