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鐺子

鈴鐺子

鈴鐺子,別名:藏茄、山箊、唐沖那薄、喜馬拉雅東莨菪,拉丁文名: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to 茄科、山莨菪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密被絨毛和星狀毛;根粗壯,黃褐色。葉片紙質或近堅紙質,卵形至橢圓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全緣或微波.狀,極稀具齒,葉面通常無毛,背面密被星狀毛及微柔毛;根、種子藥用,有抗痙攣和止痛作用。醫藥上用根提取莨菪鹼類生物鹼。 圖片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鈴鐺子的花 鈴鐺子的花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50—120厘米,全林密被絨毛和星狀毛;根粗狀,黃褐色。葉片紙質或近堅紙質,卵形至橢圓形,長7—15(-22)厘米,寬4—8.5(-11)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全緣或呈疏微波狀,極稀具齒,葉面無毛,背面密被星狀毛及微柔毛,葉柄長8—20厘米或略長,上面具槽。花下垂,花梗長1—2.5厘米,密被星狀微柔毛,花萼鐘形,堅紙質,長約3厘米,脈顯著隆起扇折狀,彎曲,外面密被柔毛,裂片長短大小均不相等,其中有1—2枚最大,寬三角形,頂端急尖或鈍;花冠鐘形,淺黃綠色或有時裂片帶淡紫色,長約3.5厘米,外面被柔毛,裡面僅管中部以下被柔毛,基部無紫斑,通常僅檐部伸出萼外,裂片半圓形,邊緣常具不規則的細齒;雄蕊內藏,長為花冠長的1/2左右;雌蕊較雄蕊略長,子房圓錐形,花盤黃白色;花後花萼增長,脈隆起呈扇折狀。果球形或近卵形。宿存萼為果長的1倍,長達5厘米,裂片不明顯;果便長2—2.5厘米,下彎。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200-4200米的草坡、山地溪旁;

分布範圍

產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南部);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亦有分布。

主要價值

鈴鐺子 鈴鐺子

藥用價值:根、種子藥用,有抗痙攣和止痛作用。醫藥上用根提取莨菪鹼類生物鹼。

屬下變種

鈴鐺子 鈴鐺子

1b.麗山莨菪(變種)三分三(雲南)

var. fischerianus (Pascher)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 植物分類學報, 15(2): 62. 1977——Anisodus fischerianus Pascher in Fedde, Repert. Nov. Sp. 7: 226. 1909.

本變種與前者的主要區別是,葉緣有1-3對不等的粗齒或呈波狀,有時具疏緣毛;花冠裂片常帶褐紫色,花冠筒裡面基部具5塊紫斑,枝條及葉被疏柔毛或有時幾無毛。

產雲南、西藏;生於海拔2800-2950米的山坡草地陽處或灌木林中。根藥用,主要用於鎮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