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螺丘陵亞種

釘螺丘陵亞種

釘螺丘陵亞種(O.h.fausti Bartsch)隸屬於蓋螺科、釘螺屬。分布於長江中下游海拔較低山丘地帶,但江蘇省東台、大豐沿海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概述

湖北釘螺湖北釘螺

釘螺(OncomelaniahupensisGredler,1881)隸屬於腹足綱(Gastropoda)、蓋螺科(Pomatiopsidae)、釘螺屬(OncomelaniaGredler),它是日本血吸蟲唯一的中間宿主。棲息於淡水水域但水陸兩棲。個體小、殼高約10毫米、寬3-4毫米。外形成尖圓錐形。殼面光滑或有粗、細縱肋。殼口呈卵圓形,外唇背側有隆起唇嵴或無。肉可食。

分類

釘螺孳生環境可分為三類:

湖沼型主要分布於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的長江沿岸和湖泊周圍,存在著大片冬陸夏水的洲灘,以及珠江下游小片地區。釘螺分布面積大,呈片狀分布。

水網型:主要分布於長江三角洲地帶。水系有河道及灌溉溝組成,縱橫交錯,密如蛛網。釘螺沿河岸分布,多棲息於水線上、下各1米範圍內的湖堤岸上和水中。

山丘型:主要分布於我國四川雲南廣西福建、台灣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山區。釘螺按水系分布,分布廣、環境複雜。

分布

釘螺丘陵亞種(O.h.faustiBartsch)分布於長江中下游海拔較低山丘地帶,但江蘇省東台、大豐沿海也有分布。

特徵

釘螺外殼呈圓錐形,就像一個小的螺絲釘,因此得名釘螺。釘螺由螺殼和軟體兩部分組成。軟體部分的前部為頭、頸、足和外套膜,後部是內臟。螺殼有6-8個螺鏇。表面有縱肋者稱肋殼釘螺,殼長約10毫米,寬約4毫米,生存有湖沼或水網地區;殼面光滑者為光殼釘螺,比肋殼釘螺稍小,長、寬分別為6毫米和3毫米,在山丘地區多見。

棲息生態

釘螺為水陸兩棲動物,有雌、雄之分,常在氣溫15-20時活動,主要靠吃藻類而生存。

釘螺本身的活動範圍並不大,但釘螺可隨水流漂到很遠的地方,也可附著在雜草或其它漂浮物上而擴散到遠處。人們穿的草鞋、牛蹄間隙、打水草或移種水生植物(如蘆葦茭白等)、運送魚苗等也能使釘螺擴散。釘螺擴散後,遇到適宜的環境便“安家落戶”、孳生繁殖,形成新的釘螺孳生地。  

釘螺的壽命一般為1年,有的釘螺可村活2-3年,甚至超過5年。感染了血吸蟲毛蚴的釘螺叫感染螺,感染螺的壽命一般不到1年,最長也可存活2年多。

水利血防技術幫您滅釘螺

血吸蟲生活史的許多階段都是在有水的條件下完成的。血吸蟲惟一的中間宿主釘螺的生存、分布擴散也與水密切相關。實踐證明,血吸蟲病流行區的水利工程建設結合滅螺,可有效阻斷血吸蟲病的流行傳播。

湖南省岳陽市君山區東山村,有一段長約1公里的引水渠。過去,這個渠道兩側雜草叢生,渠水渾濁,極易孳生釘螺,每年都有不少靠渠水生活的村民感染血吸蟲病。1996年,湖南省有關部門投入巨資,將這段溝渠的底部和兩側全部改成混凝土結構。從那以後,草沒了,水清了,附近的村民也很少感染血吸蟲病了。

對有螺渠道採用襯砌或土渠改混凝土管渠的方法(也稱溝渠硬化),使釘螺無法孳生和繁衍,是眾多水利血防技術中的一項。

水利血防技術完全根據血吸蟲的生活史和釘螺的擴散方式設計。血吸蟲生活史包括成蟲蟲卵毛蚴、胞蚴、尾蚴和童蟲6個階段,其流行需要5個環節:傳染源排出蟲卵,蟲卵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侵入中間宿主——釘螺,毛蚴在釘螺內發育、逸出尾蚴,尾蚴感染終宿主——人、畜等哺乳動物。血吸蟲病傳播和流行的構成因素有三個:一是要有傳染源(病人、病畜)排出血吸蟲蟲卵;二是要有傳播媒介,必須經過中間宿主釘螺來傳播;三是要有易感人群接觸疫水而發病。可以看出,血吸蟲生活史的許多階段都必須在有水的條件下完成。

血吸蟲惟一的中間宿主釘螺的遠距離遷移和大面積擴散也主要依靠水來完成。

水流輸送釘螺主要有兩種方式:水面漂浮輸送和推移輸送。釘螺可以利用水面漂浮物為載體並隨之漂浮擴散。但初生的幼螺可以不需要載體,只要倒懸於平靜水面,就可隨水漂流擴散。釘螺也可吸附在可沖性的沙質河床上,當水流運動時,大量釘螺可以隨著向四周擴散。

水利血防技術措施可分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結合堤防建設、灌渠涵閘改造、河道洪道整治、人畜飲水和小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改造釘螺孳生環境,阻止釘螺沿水系擴散。非工程措施主要是制定水庫、涵閘等水利設施的調度方案,調節水位、蓄水滅螺,以及開展健康教育、水利從業人員個人防護等。

水利血防技術

護坡滅螺在堤防建設中,對位於易感地帶的大堤採用護坡硬化措施,消除釘螺的孳生環境。比如江蘇省便民河水系護坡工程使當地釘螺面積下降86%,陽性螺面積為0,居民感染率逐年下降,血吸蟲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形成岸邊滅螺帶在釘螺分布密度較大的外灘,在大堤的迎水面近堤腳處,將有釘螺的泥土翻挖、深埋或用新土覆蓋。

隔斷滅螺在大堤外側修築護堤平台,覆蓋堤腳和部分堤坡。結合築台取土,挖出寬3~5米、深2米的隔離溝,溝中常年淹水,或每年至少連續8個月以上淹水。

抬洲降灘滅螺通過吹填覆蓋的方法將有螺洲灘抬高至當地的上稀螺帶,最好達到無釘螺分布的高程;或是通過取土的方法將有螺洲灘高程降至當地的最低有螺分布高程。

控制水位滅螺位於易感地帶的水庫、湖泊、涵閘等工程,通過合理制定水位調節方案,使蓄水水位在當地釘螺分布高程以上1~2米,蓄水時間至少持續8個月,達到水淹滅螺的目的。

沉螺池在易感地帶涵閘的閘口處修建沉螺池,使經過沉螺池的水流流速驟減,當釘螺隨水流進入沉螺池時,沉澱於池底,以防止釘螺向渠道擴散。後期再用藥物殺死池內釘螺。

中層取水根據釘螺主要分布在河岸常水位線上下1米範圍內的習性,將引水涵閘的進水管口底板高程置於當地最低有螺分布高程以下2~3米,避開在有螺層取水。攔網工程在涵閘的閘前或閘後適當位置,根據實際情況在水面或水下設定孔徑每平方英寸20目(成螺)或每平方英寸40目(幼螺)的鋼絲網、尼龍網,攔截釘螺。

人畜飲水工程採取建水廠、修建蓄螺池、打井等辦法,在流行區實施人畜飲用水改造工程,解決疫區民眾飲水安全衛生的問題,減少生活中接觸疫水的機會。

小流域治理通過結合小型人畜飲水工程如塘堰整治、修建水窖等,坡面水系工程如小型排灌溝渠、山坡截排水溝等,溝道治理工程如修建溪溝堤壩、疏浚溝道等小流域治理工程措施,改善血吸蟲病流行區的人居環境。

渠道釘螺截留系統根據水流流體力學和釘螺生態學理論,在涵閘的閘口處設計涵閘渠系釘螺截留系統,由進水控制段、分離擴散段、沉降集中殺滅段、出流還原段組成。該系統具有截留釘螺、分離吸附在載體上的釘螺及阻止釘螺上爬的功能。

無螺取水灌溉利用釘螺的水深敏感性和流速敏感性,在有螺渠道中修建壓力水池,調節壓力水道中的流速和壓力來控制釘螺的運動軌跡與爬行方向,使釘螺自行逃離水流,阻止釘螺向下游擴散,達到無螺取水的目的。

興林抑螺在岸邊防浪林建設中,選種意楊等樹種,可製造抑制釘螺生存的環境。

盤點洞庭湖生物之二

洞庭湖位於長江中游,面積2820平方公里,號稱“八百里洞庭”,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不但盛產各類淡水魚,貝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