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中國山西]

金閣寺[中國山西]

金閣寺位於山西五台縣五台山南台西北嶺畔,海拔1900多米,距台懷鎮15公里處,為五台山著名佛寺之一。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不空三藏派其弟子含光到五台山創建金閣寺。該寺銅鑄為瓦,瓦上塗金,整個寺廟金光燦爛,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基本信息

簡介

金閣寺金閣寺門廳
金閣寺位於山西五台縣五台山南台西北嶺畔,海拔1900多米,距台懷鎮15公里處,為五台山著名佛寺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從印度來華的三藏法師不空被詔往五台山,他根據名僧道義禪師所說的文殊菩薩顯聖處“金閣浮空”而創建了金閣寺。該寺銅鑄為瓦,瓦上塗金,以合“金閣”聖名。三藏法師不空是當時新興密宗的主要創立者,因此歷史上金閣寺在國內外很有聲譽。當時的寺院富麗堂皇,規模宏偉,寺中金閣高達百餘尺,有上、中、下三層,雕梁面棟,高聳入雲。殿頂“鑄銅塗金為瓦”,“照耀山谷”。金閣寺後來幾經滅佛和兵燹,僅餘遺址。現存寺廟建築及塑像設定,均為明、清及民國時復修和添制後的形制。

歷史沿革

金閣寺金閣寺閣樓
不空法師719年隨金剛智來中國傳法。724年,在洛陽廣福寺受比丘戒。此後18年,學律儀和唐梵經論,並隨金剛智譯語。741年,奉唐朝廷之命,率弟子含光等僧俗37人,護送國書往獅子國。受獅子國王屍國迷伽殊禮接待,被置於佛牙寺。不空運依止普阿闍梨,請求開壇重受灌頂。他和他的弟子含光、惠恐同時入壇受學密法,前後三年。他並廣事搜求密藏和各種經論,獲得陀羅尼教《金剛頂瑜珈經》等80部,大小乘經論20部,總計1200卷。後不空回中國,746年回到長安。先住鴻臚寺,鏇奉詔入宮,建立曼荼羅,為皇帝灌頂,並從事譯經事業和開壇灌頂傳揚密法。不空生歷玄宗肅宗、代宗三代,極受朝廷的尊重和禮優。唐代宗稱讚不空為“我之宗師,人之舟楫。”大曆九年(774年),不空圓寂。唐代宗特頒《追贈不空和尚詔》,追贈不空為“開府議同三司,仍封肅國公,贈司空,謚曰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尚”。不空的譯著極其豐富,其主要者可分為顯數、雜密、金剛界、大樂、雜撰5大類,共77部,120餘卷。為密宗在唐代的一時興盛作出了重大貢獻。五台山的金閣寺就是由不空三藏創建的中國最早的密教中心。
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不空三藏派其弟子含光到五台山創建金閣寺。據傳說,金閣寺是按照道義悟見的金閣形制而建。實際上,寺廟建築式樣是參照當時印度最著名的寺廟那爛陀寺,由印度那爛陀寺純約法師監工,依照經軌建造。那爛陀寺,在古印度摩揭國王含城東,即今印度比哈爾邦巴臘貢。是古印度規模最宏大的佛寺和佛教最高學府。全寺共有八個大院,寶台星列,瓊樓岳峙。極盛時,主客僧眾常達萬人。中國唐代的玄奘法師也曾在寺中就學多年;惜毀於12世紀。金閣寺建造過程中,由於當時不空深得朝野的傾心祟奉,全國通力支持,上自皇親國戚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紛紛布施,唐代宗甚至下沼命全國十節度使助緣建寺,化緣僧分赴全國各地為建造金閣寺募集布施,工程歷五年而竣。當時的寺院富麗堂皇,規模宏偉,寺中金閣高達百餘尺,有上、中、下三層,雕梁面棟,高聳入雲。殿頂“鑄銅塗金為瓦”,“照耀山谷”。寺院落成後,不空奉救為金閣寺的開山祖師,他還奏請皇帝於金閣寺等五寺各置定額僧2人。

結構布局

金閣寺金閣寺
金閣寺後來幾經滅佛和兵燹,僅餘遺址。現存寺廟建築及塑像設定,均為明、清及民國時復修和添制後的形制。全寺坐北朝南,分前後兩院。前院以觀音閣為主體,中有八座閣式通殿,後為大雄寶殿,兩廂為僧舍。占地面積共達21000平方米。計有殿堂樓房160多間。
金閣寺前院,中間聳立著一座重檐歇山頂的高大樓閣。內供高17.7米的千手(實有48臂)觀音銅像,這是五台山最高大的佛像,在國內也僅次於西藏日喀則河北正定的大銅佛像。銅佛為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所鑄,民國時,有信徒將銅佛施以薄泥貼金,即成現在金佛。銅佛通貫兩層,下層銅像身旁為兩尊高大的脅侍像,右女左男,男的手抱寶劍,傳說為觀音的父母“妙莊王夫婦”。觀音,原譯名叫觀世音,唐代因避李世民諱,賂稱觀音,與大勢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合稱“西方三聖”。佛經記載其原為古印度一個國家的太子,名不響。但自南北朝後,中國寺廟據佛經女相也是其三十二應身一,多將其畫、塑成女相。觀音壁兩壁各供有十二尊塑像,統稱為“二十四諸天”。古印度神話中有二十個天神呵惡護善的說法,佛教採用其說,以為護持佛法的神,稱二十諸天。傳入中國後,有的寺宇塑造時增補為二十四諸天。千手觀音站壇的西南壁角,還塑有詔令建造該寺的唐代宗李豫像。殿閣內左右柱下有兩個一米高的石柱磚,為圓形中間束腰上下卷蓮瓣形,是唐代遺物。殿闊上層,可見觀音銅像的上身部分,兩側又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塑像。
前院東西兩側配以數十間樓房,北例有下層十九眼石破窯洞、上層十九間木構建築的樓殿,一字排開,十分雄偉。下層的窯洞為僧舍,中間的一眼窯洞內砌石台階,通向二層樓殿和後院。樓上十九間分別為十二圓覺菩薩殿,五百羅漢殿、地藏殿藥王殿玉皇殿、三皇殿、送子觀音殿。藥王是過去佛。玉泉是道教所稱天上最高的神,又稱玉帝。三皇指古代傳說中的三個帝王,或稱伏羲氏燧人氏神農氏三皇,或稱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由此可見,二層十九間樓殿內的塑像設定較為龐雜,已有了道教色彩。

後院立有大雄寶殿五間,內供三佛:釋迥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兩旁有十八羅漢。金閣寺各殿中塑像共有1000多尊,是五台山佛教塑像最多的寺院。金閣寺以其歷史悠久,現存佛像眾多高大,特別是千手觀音像,在五台山眾多寺廟中獨樹一幟,為世人矚目。

相關背景

金閣寺金閣寺外景
密宗亦稱“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剛乘”等。中國佛教宗派。自稱受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為“真實”言教,故名。傳說大日如來授法金剛土垂,後傳龍智,龍智傳金剛智和善無畏。該教派是七世紀後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別與婆羅門教相結合的產物,盛行於今德乾高原等地。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民俗信仰為其特徵。主要經典是《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唐開元四年(716年)善無畏帶來《大日經》,與弟子一行譯出,後720年金剛智及其弟子不空傳入《金剛頂經》,由不空譯出,從而把密教輸入中國,並成為中國佛教中以修持密法為主的一個宗派。該宗派認為世界萬物、佛和眾生皆由地、火、水、風、空、識“六大”所造。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理”、“因”),識為“心法”,屬“金剛界”(“智”、“果”),色心不二,金胎為一。二者攝入宇宙萬有,而又皆具眾生心中。佛與眾生體性相同。眾生如果依法修“三密加持”,即手結印契,口誦真言,心觀佛尊,就能使身口意“三業”清淨,與佛的身口意相應,即身成佛。該宗儀軌複雜,對設壇、供養、誦咒、灌頂等皆有嚴格規定,需要阿闍梨(導師)秘密傳授。善無畏的子弟除一行外,還有溫古、智儼等,不空的弟子有金閣寺含光、新羅慧超、青龍寺慧果、崇福寺慧朗、保壽寺元皎、覺超,而以慧果承其法脈,傳兩代即衰落。在中國西藏地區的密宗為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佛教密教在唐代盛極一時,與不空的弘揚有關。不空(705—774),中國佛經四大譯師之一,密宗創始人之一。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人,一說是西域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