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墜

金耳墜

收藏在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裡的戰國時期耳墜。

金耳墜

名稱

: 金耳墜
製造年代: 戰國材料: 金
規格: 長約5厘米,共重17.3克
收藏地: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

介紹

這對金耳墜是1979年5月出土於內蒙古準格爾旗西溝畔二號匈奴墓,當時,這對耳環是放置在男性墓主人的頭骨兩側的,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匈奴貴族男性盛行戴耳飾,為我們研究戰國時期匈奴民族生活習俗與生產發展水平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匈奴乃中國古代北方一個民族的名稱,是現在蒙古族的祖先,古時亦稱胡。戰國時活動於燕、趙、秦以北地區。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統一各部,勢力強盛,統治了大漠南北廣大地區。直到漢武帝時,中原強大起來,對匈奴採取功勢,多次進軍漠北,匈奴受到很大打擊,勢力才日漸衰落
耳環部用金絲製成,下端有鈕以掛墜飾。墜飾用二或三件金絲疊繞而成的圓錐狀體聯綴而成。其中一件在兩個錐狀體之間穿一塊綠松石,黃金與花石交相輝映,極其精美。
這對耳墜採用金屬之王——黃金和不透明寶石中貴重的松石聯綴而成,其材質高貴,工藝完善,在兩千多年前的少數民族中實屬難得而這兩個耳墜雖然大的造型基本相似,卻又有很明顯的區別,體現了一種不對稱的協調美。
這對耳墜歷史悠久,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頸飾與耳飾雖是小件,但於收藏絕非末流,於小處著眼,能做大文章。民間藏家於此大有可為。
應盡力避免與不清潔的空氣或氣體相接觸,如髮膠、蒸汽、香水、油煙等,也應避免與強酸強鹼相接觸,它們可能會損壞耳墜。不可用超音波清洗器清潔,移動時要小心謹慎,不可使太大力,不可與它物相碰撞。
市場估價:人民幣800~1,000萬元。
類型: 金銀器
主題詞或關鍵字: 妝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